《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doc.pdf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doc.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二、重点与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三、教学步骤:一、导入: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二、介绍词的常识、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1、词的常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大家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吗?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2、“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 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
2、。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须先要了解作者。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4、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
3、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三、整体感知 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壮”。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大家能找出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壮”,这个“壮”字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我们梳理了课文后再来回答。1、首先,先听一下录音,大家在书上注音;然后我请几位同学试着为我们朗读一下。2、学生朗读,理解这首词的含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回:醒。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这时候作者回想梦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阵子 甫赋壮词 教学 设计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