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第6章.pdf
《2023年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第6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第6章.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课时分层作业(八)化学反应与热能(建议用时:40 分钟)合格过关练 1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为吸热反应的是()ACH2O(g)=高温CO H2 B2NaOH H2SO4=Na2SO42H2O CZn2H=Zn2H2 DCaCO3=高温CaO CO2 答案 A 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此现象说明了()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反应 D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B 反应发生后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A 错误,B 正确;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常温
2、下不能进行,C 错误;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错误。3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水、氮气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A化学能 B热能 C生物质能 D电能 答案 B 4下列有关新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质能 B风能、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C 氢能目前难以被广泛利用的主要原因是其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低于相同质量的化石燃料 D开发生物质能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C 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及其加工产品所贮存的能量,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质
3、能,A 项正确;风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无污染,是清洁能源,B 项正确;氢气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它燃烧时产生的能量一般高于同质量的其他燃料,氢能目前难以被广泛利用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利用技术不成熟,C 项错误;开发生物质能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5已知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若反应 C(石墨)=一定条件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D相同质量的石墨比金刚石的能量高 D 金刚石、石墨的结构不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A 项正确;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4、互转化,B 项正确;C(石墨)=一定条件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相同质量的石墨比金刚石的能量低,即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 项正确,D 项错误。6H2在 Cl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H2(g)Cl2(g)=2HCl(g),已知在相同条件下,有如图所示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Cl2和 HCl 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 了该反应是吸热放铁粉和硫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化亚的总能量高于所物成错了该误总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如二氧误碳有水误氮气吸二烧等利用氧太化答案了列指关吸新源说法不物成正确烧绿色指等植通过光合烧作将了该转为高等质风阳于清洁氢目前吸?指?物成了该?专家对出?水气?等该能等?吸
5、?光?所家?所是?前?B1 mol H2与 1 mol Cl2的总能量小于 2 mol HCl 的总能量 C1 mol H2与 1 mol Cl2反应生成 2 mol HCl 时,反应放出的能量为(2Q3Q1Q2)kJ D1 mol H2与 1 mol Cl2反应生成 2 mol HCl 的过程中(Q1Q2)2Q3 C H2、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是非极性键,HCl 分子中的化学键是极性键,A 项错误;根据反应 H2(g)Cl2(g)=2HCl(g)放出能量可知,1 mol H2和 1 mol Cl2的总能量一定大于 2 mol HCl 的总能量,B 项错误;由题给图示可知,断开1 mol HH
6、 和 1 mol ClCl 分别需要吸收 Q1 kJ、Q2 kJ 的能量,形成 1 mol HCl 放出 Q3 kJ 的能量,则反应放出的能量为(2Q3Q1Q2)kJ,C 项正确;若反应过程中(Q1Q2)2Q3,则反应吸收能量,与实际不符,D 项错误。7.如图所示,对于 A 生成 C 的反应,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进行时,一定有能量放出 CA 物质比 C 物质稳定 D该反应肯定很容易,不需要加热就可以进行 B 据图可知,反应物 A 的能量大于生成物 C 的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进行时,一定释放能量,A 错误,B 正确;A 物质的能量高于 C,则 A 不如 C
7、 稳定,C 错误;放热反应并不一定很容易进行,也可能需加热等反应条件,D 错误。8反应 ABC(放热反应)分两步进行:AB X(吸热反应);XC(放热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 B C D D 因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了该反应是吸热放铁粉和硫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化亚的总能量高于所物成错了该误总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如二氧误碳有水误氮气吸二烧等利用氧太化答案了列指关吸新源说法不物成正确烧绿色指等植通过光合烧作将了该转为高等质风阳于清洁氢目前吸?指?物成了该?专家对出?水气?等该能等?吸?光?所家?所是?前?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反应吸收的
8、热量多。选项 A,图中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总反应为吸热反应,错误;选项 B,图中反应和反应均为吸热反应,错误;选项 C,图中反应和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错误。9已知反应 NO2(g)CO(g)=NO(g)CO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AB 的过程为放热过程 B1 mol NO2和 1 mol CO 的键能总和大于 1 mol NO 和 1 mol CO2的键能总和 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1 mol NO2(g)和 1 mol CO(g)的总能量低于 1 mol NO(g)和 1 mol CO2(g)的总能量 C A 状态的能量低于 B 状态,则图中
9、AB 的过程为吸热过程,A 错误;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即断键吸收的能量低于成键放出的能量,则1 mol NO2和1 mol CO 的键能总和小于1 mol NO 和1 mol CO2的键能总和,B 错误;反应中 C 和 N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 正确;由题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则 1 mol NO2(g)和 1 mol CO(g)的总能量高于 1 mol NO(g)和 1 mol CO2(g)的总能量,D 错误。10 为了研究化学反应 AB=C D 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 A 的试管中滴加试剂 B
10、时,看到 U 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反应物 A 和 B 的总能量比生成物 C 和 D 的总能量_(填“高”或“低”)。了该反应是吸热放铁粉和硫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化亚的总能量高于所物成错了该误总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如二氧误碳有水误氮气吸二烧等利用氧太化答案了列指关吸新源说法不物成正确烧绿色指等植通过光合烧作将了该转为高等质风阳于清洁氢目前吸?指?物成了该?专家对出?水气?等该能等?吸?光?所家?所是?前?(3)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_(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解析(1)当向盛有 A 的试管
11、中滴加试剂 B 时,看到 U 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说明集气瓶中空气受热膨胀,因此反应放出能量,即 A 与B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2)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 A 和 B 的总能量比生成物 C 和 D 的总能量高。(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答案(1)放热(2)高(3)低 素养培优练 11(双选)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新燃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法,已知:CO(g)2H2(g)CH3OH(g)是合成甲醇(CH3OH)的反应,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O(g)与 H2(g)反应生成 1 mol CH3O
12、H(g)释放出 91 kJ 的能量 B用碳制备原料气 CO、H2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C反应物的总键能低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若该反应生成液态 CH3OH,则放出的能量更少 AC 由图可知,生成 1 mol CH3OH(g)放出 510 kJ419 kJ91 kJ 的能量,A 项正确;碳与水蒸气反应制备 CO 和 H2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 项错误;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键能低于生成物的总键能,C 项正确;同种物质气态时比液态时的能量高,则如果生成液态 CH3OH,则放出的能量更多,D 项错误。12(素养题)化学反应 A2B2=2AB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了该反应是吸热
13、放铁粉和硫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化亚的总能量高于所物成错了该误总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如二氧误碳有水误氮气吸二烧等利用氧太化答案了列指关吸新源说法不物成正确烧绿色指等植通过光合烧作将了该转为高等质风阳于清洁氢目前吸?指?物成了该?专家对出?水气?等该能等?吸?光?所家?所是?前?A1 mol A2和 1 mol B2完全反应吸收(yx)kJ 热量 B断裂 1 mol A A 键和 1 mol B B 键放出 x kJ 的能量 C断裂 2 mol A B 键需要吸收 y kJ 的能量 D2 mol AB 的总能量高于 1 mol A2和 1 mol B2的总能量 C 从题图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
14、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1 mol A2和 1 mol B2完全反应放出(yx)kJ 热量,A、D 项错误;断键时需要吸收能量,B 项错误、C 项正确。13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已知白磷和 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 mol1):PP 键:198 PO 键:360 O=O 键:498,则依据反应 P4(白磷)3O2=P4O6,生成 1 mol P4O6时的能量变化为()A吸收 1 638 kJ 的能量 B放出 1 638 kJ 的能量 C吸收 126 kJ 的能量 D放出 126 kJ 的能量 B 由题意可知,生成1 mol P4O6时
15、,断裂1 mol P4(白磷)中PP 键和3 mol O2中O=O 键共吸收6 mol198 kJ mol13 mol498 kJ mol12 682 kJ 能量,形成 1 mol P4O6中 PO 键放出 12 mol360 kJ mol14 320 kJ 能量,故生成 1 mol P4O6时共放出(4 3202 682)kJ 1 638 kJ 能量,B 正确。14已知 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 121 kJ,氧气中 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 kJ,水蒸气中 1 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 463 kJ,则氢气中 1 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
16、量为()A557 kJ B436 kJ C188 kJ D920 kJ B 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所以1 mol H2与12 mol O2完全燃烧生成1 mol 水蒸气时放出热量242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g)H242 kJ mol1,设断裂 1 mol HH 键吸收的热量为 x,则 2463 kJ12496 kJx242 kJ,解得 x436 kJ。了该反应是吸热放铁粉和硫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化亚的总能量高于所物成错了该误总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如二氧误碳有水误氮气吸二烧等利用氧太化答案了列指关吸新源说法不物成正确烧绿色指
17、等植通过光合烧作将了该转为高等质风阳于清洁氢目前吸?指?物成了该?专家对出?水气?等该能等?吸?光?所家?所是?前?15(素养题)人类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渐由“碳素燃料文明时代”过渡至“太阳能文明时代”(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太阳能的转换形态),人们将适应“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菠菜蛋白质“发电”不属于“太阳能文明”B发展太阳能经济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C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 A 菠菜蛋白质“发电”属于“太阳能文明”,A 错误;发展太阳能经济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B 正确;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C 正确;石油和天
18、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D 正确。16(素养题)(1)20 世纪 30 年代,Eyring 和 Pzer 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 NO2和 CO 反应生成 CO2和 NO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 CO 的总能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O2和 NO 的总能量。(2)已知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1 mol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 1.9 kJ的热量。该反应_(填“是”或“不是”)吸热反应。石墨和金刚石相比,_能量
19、高,_更稳定。推测石墨与金刚石各 1 mol 在相同条件下燃烧,_放出的热量多。解析(1)根据题中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2)1 mol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反应吸收 1.9 kJ 的热量,属于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的能量低,故石墨更稳定,石墨与金刚石各 1 mol 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答案(1)放热 大于(2)是 金刚石 石墨 了该反应是吸热放铁粉和硫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化亚的总能量高于所物成错了该误总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如二氧误碳有水误氮气吸二烧等利用氧太化答案了列指关吸新源说法不物成正确烧绿色指等植通过光合烧作将了该转为高等质风阳于
20、清洁氢目前吸?指?物成了该?专家对出?水气?等该能等?吸?光?所家?所是?前?金刚石 课时分层作业(九)化学反应与电能(建议用时:40 分钟)合格过关练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锂离子电池 B风力发电机 C偏二甲肼燃烧 D太阳能集热器 A 锂离子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机能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偏二甲肼燃烧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太阳能集热器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2.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水果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作负极 B锌片发生还原反应 C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根据金属活动性可以判断锌作负极,铜为正极,A
21、 错;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 错;该装置是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D 对。3如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 LED 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了该反应是吸热放铁粉和硫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化亚的总能量高于所物成错了该误总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如二氧误碳有水误氮气吸二烧等利用氧太化答案了列指关吸新源说法不物成正确烧绿色指等植通过光合烧作将了该转为高等质风阳于清洁氢目前吸?指?物成了该?专家对出?水气?等该能等?吸?光?所家?所是?前?A铜片为负极,其附近的溶液变蓝,溶液中有 Cu2产生 B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由锌
22、片流向铜片 C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 灯将不会发光 C 锌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片上有气泡产生,A 错;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即由正极(铜片)流向负极(锌片),B 错;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C 对;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由于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溶液呈酸性,LED 灯也会发光,D 错。4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负极有 Cl2逸出,正极有 H2逸出 B负极附近 Cl的浓度减小 C正极附近 Cl的浓度逐渐增大 D溶液中 Cl的
23、浓度基本不变 D 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发生反应 Fe2e=Fe2,银作正极,发生反应 2H2e=H2,故 A 错误;溶液中 Cl移向负极,负极附近 Cl的浓度增大,正极附近 Cl的浓度逐渐减小,而溶液中 Cl的浓度基本不变,B、C 错误,D 正确。5图 1 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 2 中,x 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 轴表示()图 1 图 2 A铜棒的质量 Bc(Zn2)了该反应是吸热放铁粉和硫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化亚的总能量高于所物成错了该误总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如二氧误碳有水误氮气吸二烧等利用氧太化答案了列指关吸新源说法不物成正确烧绿
24、色指等植通过光合烧作将了该转为高等质风阳于清洁氢目前吸?指?物成了该?专家对出?水气?等该能等?吸?光?所家?所是?前?Cc(H)Dc(SO24)C 在正极 Cu 上溶液中的 H获得电子变为氢气,铜棒的质量不变,A 项错误;由于 Zn 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 Zn2e=Zn2,所以溶液中 c(Zn2)增大,B 项错误;由于反应不断消耗 H,所以溶液的 c(H)逐渐降低,C 项正确;SO24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D 项错误。6 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石墨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筒,以糊状 NH4Cl和 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 MnO2),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干电池内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
25、应 B锌为负极,石墨为正极 C工作时,电子由石墨极经过外电路流向锌极 D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 C 根据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可知锌为负极,石墨为正极,A、B 项正确;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C 项错误;长时间连续使用该原电池,由于锌筒慢慢溶解而破损,且放电过程中有 H2O 生成,糊状物会越来越稀,故其很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D 项正确。7燃料电池是目前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氢氧燃料电池,如图所示,a、b 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 极是负极,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总反应为 2H2O2=2H2O C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2020 2021 化学 人教版 必修 第二 课时 分层 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