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级会计学电子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初级会计学电子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级会计学电子教案.pdf(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 级 会 计 学 电 子 教 案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第一章 总 论 课 型: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本 科 学习目的:本章主要阐述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概述了会计学的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初步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会计的定义,明确会计职能与目标,掌握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熟悉会计核算的假设和基本准则及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本章是会计学的入门篇。本章重点:会计的职能及对象,会计的核算前提 本章难点:会计的涵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核算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会计的
2、涵义与职能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古代会计阶段 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就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这段漫长的时期。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到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簿记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这个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一开始是同其他计算工作混合一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二)近代会计阶段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 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所著算术、
3、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 20 世纪 40 年代末。此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三)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 20 世纪 50 年代始到目前。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二、会计的涵义 综观会计界对会计的定义,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1管理工具论 会计是反映和监督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
4、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2艺术论 会计是用货币形式,对具有或至少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事项予以记录、分类、汇总并解释由此产生的结果的一门艺术。3信息系统论 会计是指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4管理活动论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经济活动采用专门方法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基于我们对会计涵义的限定和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尝试对会计做如下定义: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
5、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以及相应的知识体系。上述定义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会计的本质是符合限定条件的一种经济管理(会计实践)活动和相应的知识体系(会计理论)。2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较之其他经济管理活动具有如下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需借助一系列专门方法;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一般对象是能以货币计量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不必局限于企业或事业单位。4会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这一命题既符合会计发展规律,又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方面反映企事业单位已
6、经发生或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它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记账、算账、报账则是会计执行核算职能的主要形式。(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控制和指导。会计监督的核心在于通过干预经济活动,使之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并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和控制。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会计的核算职能与其监督职能密切相关。二者统一于会计核算过程中。换言之,会计核算的过程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条件,离开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计监督
7、则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离开了会计监督,纯粹的会计核算就会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第二节 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涵义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二、会计对象的具体表现 现以工业企业为例,来说明其资金运动的具体形式。工业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过程可分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货币资金形态出发,依次经过供应、生产和销售过程,分别表现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不同形态,最后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一资金的运动变化过程在形态上实现了循环,即从货币资金形态出发,又回到货币资金,其间当然伴随着数量的变化。资
8、金循环不间断地进行也即周而复始地循环就称为资金周转。由此可见,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从形态转化看,表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过程,从价值量的变化上,则表现为资金的耗费与收回的过程。完整地理解与把握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还必须注意两点:其一,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开始前,首先要从一定渠道和来源取得一定数量的资金(包括部分货币资金);其二,一个经营过程结束后,企业会有一部分资金由于某种原因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而退出企业的经营过程,不再参加企业资金的周转,例如偿还贷款、上交税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上述工业企业的经营资金运动过程如图 1-1所示。第三节 会计基
9、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国内外已形成共识的四个基本会计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补偿生产耗费、图 1-1 工业企业经营资金循环与周劳动资料 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 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上交、分退出 销 制 生产 采购 资金 取支付工资、费转移部分价值 供应 生产 销售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
10、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
11、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二、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12、,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8 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
13、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八、及时性 精品好文档,推荐
14、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9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五节 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 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二)重置成本 重置
15、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二、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
16、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0 三、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第六节 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技术手段。我们认为,现代会计方法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与监督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预测和决策方法。本章仅介绍会计核算方法。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
17、方法。具体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资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表。(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是记录会计对象的工具。通过会计科目和账户,可以有序、系统、分类地将会计对象各项经济业务增减变动的数据记入账户,从而分门别类地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供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各方使用。所以,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会计核算最基本的方法。(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相对于单式记账而言的。它是指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从两个方面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采用复式记账不仅能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
18、,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1 够全面地、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而且能够检查会计记录是否正确。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借助设置的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方法,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会计凭证填制,并由有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审核,保证会计记录真实、正确、合理、合法的一种专门方法。(四)登记账簿 账簿是指由具有专门格式的账页所组成的簿籍。登记账簿,是运用复式记账原理,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上连续地、完整地、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凭证填
19、制、审核无误后,应据以进行账簿登记,为企业单位经营管理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连续、系统的数据资料。账簿登记后,要定期进行账目核对、结账,使得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各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该对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企业单位在产品生产、劳务提供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耗费,因此,应采用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劳务为对象,归集分配费用,计算特定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过成本计算,不仅为产品劳务定价、生产耗费补偿提供依据,而且可为成本管理提供核算资料。(六)财产清查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
20、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2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实地盘点、核对账目,在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后,和账面数进行核对,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账实如有不符,则须对账簿记录进行调整。所以,财产清查是会计核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相应地,财产清查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七)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编制会计报表包括将账簿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综合汇总,并填入相关报表中等一系列方法。同时,会计报表的格式、编制要求、表内各项目的填制方法等,都有统一的要求,使得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满足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21、上述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相辅相成,密切相关,构成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前提、基础,借助于复式记账方法,首先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其次,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的结果,也要填制在凭证、登记在账簿中;根据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最后,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课 型: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本 科 学习目的:本章首先论述会计对象按经济业务特性所作的分类,分成若干会计要素;其次,论述各会计要素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会计等式。通过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3 本章学习,要求掌
22、握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本章重点:会计要素、会计基本等式 本章难点: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概念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它既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确定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我国企业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
23、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资产的确认条件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4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4、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反映了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5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
25、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也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初级 会计学 电子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