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一单元.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育资料】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一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题:第一单元.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共 20 题,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髙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中国的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2、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 1 期,普通百姓也拥有
2、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 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 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3、吕氏春秋记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下列有关该生产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反映了商周时期贵族生活状况 B.铁犁牛耕是该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 C.春秋时期商鞅变法正式确立该模式 D.集体劳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时期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
3、是因为()A.铁制工具的使用 B.社会局面的稳定 C.水利技术的提高 D.小农经济的发展 5、据左传记载,公元前 538 年“郑子产作丘赋”。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A.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 B.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 C.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6、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 20 幅 陶治图说 描绘了制瓷业的 20 道工序;景德镇的 浮梁县志又记载了 22 种制瓷业工种。这些记载可以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A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实现流水作
4、业 C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D 瓷器质量提高 7、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记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这反映了明朝手工业()A.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 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 8、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宋代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A.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 B.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C.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 D.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 9、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
5、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10、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 11、
6、据载:唐长安“宫市”为一种官办的专门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长安“宫市”官办宫廷采办的性质而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机构。宋代“宫市”的演变()A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采办机构已经非常完善 C为宫廷的腐败埋下隐患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2、古往今来,大多数人都相信,佛教是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很多中外学者写的中国佛教史都采用了这种写法,法显、玄奘到印度取经的历史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说法。但是对于这一接近于“定论”的说法,还是遭受了一些学者的质疑。比如梁启超在佛教之初输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入里说道:“佛教之来,非由陆而由海,其最初根据地,不在京洛而在江
7、淮。”据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历史真相随着证据的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B“陆路”说得到更多学者的支持可信度较高 C两种说法互相矛盾都不可相信 D 两种说法反映的史实可能并存 13、明万历同安府志物产记载,福建同安县“往时市肆绸缎纱罗绝少,今則苏缎、潞绸、杭货、福机行市,无所不有者”。由此可知,当时()A 长途贩运比较发达 B 同安县是福建商贸中心 C福建丝织业发展快 D 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 14、明清时期,新兴的中小市镇大多突破了传统“王制(国家城市建设中的宫殿、住宅及街道的制度性规定)”规划下的城市建设,呈现出无计划的无序性建设状态。这主要是由于()A.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国家不
8、重视市镇的管理 C.封建君主专制走向衰落 D.城镇建设技术极度落后 15、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材料主要反映出()A.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B.依靠官府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16、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
9、均民力强国家.”这材料说明井田制下()A.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农民拥有土地的支配权 C.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17、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 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 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 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 18、新全球史 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评价不正确的是()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
10、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19、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 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农业经营方式落后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土地贵族掌握政权 20、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二、非选择题:(共
11、3 小题,共 5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 亿亩 6 600 余万 清前期 10 亿亩 4.1 亿 材料二(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明
12、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3)结合所学思考,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以获利 5 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资料 教育 资料 2017 2018 学年 人教版高一 历史 必修 单元 质量 检测 第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