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学习精品.pdf
《【教育资料】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学习精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学习精品.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 1 课时 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 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 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
2、析。【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铅笔伴你从小到大,你一定不陌生。你们也许还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知道它们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二、推进新课 1.金刚石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过渡金刚石、石墨和 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其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投影展示 归纳总结纯净的金刚石是
3、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2.石墨 过渡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阅读教材第 107 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归纳总结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提出问题生活中常接触到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它们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演示实验实验 6-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
4、象。归纳总结 现象 液体颜色由红色逐渐变浅,最终褪为无色 分析 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了水中的色素,色素减少,导致水的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讨论交流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很强吸附性这一性质,你能推测出木炭(或活性炭)有哪些用途吗?归纳总结作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冰箱的除味剂。制糖工业的脱色剂。演示将一根 2B 铅笔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提出问题结合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想一想灯泡为什么会发亮?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归纳总结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讨论交流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很广。列举出生活中利用石墨导电
5、性的一些实例。3.C60 过渡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发现较早并已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 C60。归纳总结每个 C60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形似足球,又被称为足球烯。拓展延伸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 金刚石 石墨 C60 物理 性质 外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形似足球 光泽 加工研磨后有夺目光泽 有金属光泽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很软 用途 裁玻璃、作 钻头、作装 饰品等 作铅笔芯、电 极、润滑剂等 作超导体、制备新材料等 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存在很
6、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投影展示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微观结构模型。归纳总结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讨论交流结合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及 C60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第 1 课时 碳的单质 碳 的 单 质 金刚石 结构 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性质 无色透明、硬度大用途 作装饰品、裁玻璃、切割大理石、作钻头等石墨 结构 细磷片状固体性质 深灰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质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等用
7、途 作铅笔芯、石墨电极、润滑剂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吸附性 结构 每个分子由 个碳原子构成 形似足球用途 广泛应用于超导、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域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充分挖掘教材的各方面资源,利用图片、图表等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对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如铅笔芯中的石墨、电池中的碳棒、净水用的活性炭等,引出学生对相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探究,可谓水到渠成。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 2 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
8、性、还原性。【过程与方法】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1.通过实验事实理解碳的化学性质的活泼和稳定都是相对的。2.通过演示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情感 态度 价值观】通过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单质的还原性及还原反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书画家,他们留下的传世之作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洗礼,成为我国文化中的瑰宝。为什么古代的作品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依然笔锋清晰,清明上河图保存到现在仍色
9、泽鲜艳而不褪色呢?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是用什么来书写或绘制字画的呢?二、推进新课 过渡古代字画(用墨书写或绘制,墨用炭黑等制成)保存至今,纸或布都已经开始腐烂或破损,但墨色依然不变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提出问题为什么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呢?投影展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因此,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提出问题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若升高温度,碳的活泼性又如何呢?知识回
10、顾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归纳总结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2CO。过渡碳除了能与氧气反应外,在高温时还能与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演示实验实验 6-2,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2CuO2Cu+CO2。特别提醒为了防止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的液体倒流至盛有 CuO 和 C 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
11、管从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实验时所用的木炭应过量,可使氧化铜充分反应,也可防止生成的铜被重新氧化。提出问题从分子组成上看,CuO 转变为 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变化?归纳总结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讨论交流碳具有还原性,结合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说一说碳具有哪些应用?归纳总结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如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2Fe2O3+3C4Fe+3CO2。在高温条件下,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2CO。板书设计 第 2 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反思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法进行教
12、学,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进而提出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2.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
13、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植物的生长既离不开阳光和水,也离不开二氧化碳。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过低,将严重地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在实验室里成功制取了氧气,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二、推进新课 请同学们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并用化学方
14、程式表示。然后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归纳总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石灰石高温分解:CaCO3CaO+CO2;C+2CuO2Cu+CO2 等。这些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但操作较复杂,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便收集,所以这些反应均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讨论交流实验室有以下几种药品:石灰石(主要成分是 CaCO3)、碳酸钠(Na2CO3)、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利用这几种药品探讨实验室制取 CO2的方法。演示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药品 实验现象 实验 1 碳酸钠和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很剧烈 实验 2 石灰石和稀硫酸 开始反应时有
15、气泡产生,反应一会儿后不再有气泡产生 实验 3 石灰石和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反应速率适中 提出问题上述三个实验中,哪一个比较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 CO2?为什么?归纳总结实验 3 反应速率比较适中,适合于实验室制取 CO2。实验 1 反应剧烈,不便于气体的收集;实验 2 的反应很快就停止了,收集到的 CO2量少。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均是 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拓展延伸不能选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附着在其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不能选用浓盐酸,因为浓盐
16、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混杂在 CO2中,使制得的 CO2不纯。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学习,我们知道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学习总结确定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113114 页“探究”的相关内容并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和固体反应固体和液体反应液体和液体反应 反应条件 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过渡请同学们依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及相关性质进行比较,并完成下表。二氧化碳和氧气
17、的实验室制取及相关性质比较 制取 原理 反应物 的状态 反应 条件 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较(大或小)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二氧 化碳 稀盐酸和 大理石(或 石灰石)反应 固体与 液体 常温 比空气的大 溶于水,与水反应 氧气 加热高 锰酸钾 固体 加热 比空气的大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加热氯 酸钾 固体 加热 分解过氧 化氢 固体与 液体 常温 提出问题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什么不同?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归纳总结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块状固体,稀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由此可知,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类似于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因二氧化碳可溶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学习精品 教育 资料 九年级 上册 化学 第六 单元 氧化物 教案 学习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