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人教九上化学1.pdf
《【教育资料】人教九上化学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人教九上化学1.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过程,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二、教材内容分析:“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2019 年 6 月第一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
2、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复习燃烧等知识之后,又要复习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四、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 1.巩固对燃烧的条件的认识,以灭火原理为指导对灭火措施
3、进行解释,了解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安全知识;2.巩固对各种化石燃料的组成认识,了解当前世界的能源结构还是主要以利用化学反应燃烧的方式,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能源物质主要是化石燃料,我国尤为如此;3.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燃烧燃料获得能量的本质是利用放热反应;4.了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和开发新能源。(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回顾学习过程,进一步体会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形成知识脉络;2.巩固以化学的方式解释某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惜化石燃料,善待生存环境;2.培养学生用辩证眼光看待身边事物;3.培养学生的科学安全意识。五、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
4、原理;2.化石燃料及燃烧产物;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4.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和开发新能源。六、教学难点:1.汽油、柴油等是石油分馏的产物;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本质区别。七、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讨论话题可制成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八、教学过程:本单元的学习是从生活中火的使用说起的,火即燃烧,所以我们还是再回到当初。讨论交流一:回顾燃烧 1.燃烧最明显的现象是什么?本质是什么?现象:发光、放热。本质:可燃物与氧气反应(这样的回答既已带有化学色彩)2.人们利用燃烧,通常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利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或能量。(这样的回答应当说已经比初学之时的所谓煮饭、烧水、炒菜等有所提高,
5、而且也更趋于科学)3.要让燃烧发生,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讨论:三个条件中哪个最重要?同等重要。(巩固三者无先后,无主次,必须同时具备)思考练习:(1)右图,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里的白磷未发生燃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2)实验研究发现:用枪械向装满汽油的油桶射击,往往既不发生燃烧也不爆炸,而向残存少量汽油的油桶射击,却很容易爆炸。残存汽油的油桶容易爆炸的原因是()A 装满汽油的油桶会使汽油不再具有可燃性,所以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B装满汽油的油桶会使汽油的着火点提高,所以爆炸的可能性更小 C残存汽油在油桶内挥发,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很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资料 教育 资料 人教九上 化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