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开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1.曲折历程(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开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开展。状元实业家张骞 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3) “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一系列奖励开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开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开 展的良机,出现了 “短暂的春天。其中开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
2、面粉业。(4)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2 .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3 .评价: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开展,但总的来说还比拟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根底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 大城市。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 .变化(1)交通: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创造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2)生活习俗: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公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 拜礼;取消“老爷 ”大人的称谓,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八 单元 近代 经济 社会生活 教育 文化事业 发展 知识 梳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