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和他的语文教育思想.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朱自清和他的语文教育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和他的语文教育思想.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朱自清和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作者:邵敏秦兆基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1年第01期朱自清先生是新文学运动早期的诗人、散文家,后来又致力于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古典 文学研究,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在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的同时,在江苏、浙江、上海等 地,他先后担任过五年中学国文教员,就是到后来就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主持国文 系,也还亲自讲授“大学国文”课。朱自清毕生始终关注语文教学,可以说,语文教育研究则贯 穿了他学术生命的全部。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涉及的范围很广,举凡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以及语文课本的编写的原则等无不有自己的见解在。在语文教学目的方面,朱自清认为
2、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 提高欣赏文学能力”,在古文学的欣赏一文中,他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两项目的:一是选读 古书,了解、认识和接受本国固有文化;二是以欣赏作为情感的操练,设身处地欣赏古文学, 弄清古文学的立场,或扬弃或清算,培养欣赏力和批判力。他把语文教育的远大目标确定在了 解本国固有的灿烂文化,加强民族意识并以此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水平。朱自清把语文教学理 解成继承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的一种特殊的行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语文科的性质问题思想性(人文性)和工具性关系的讨论上 纠缠不休。在这个问题上,朱自清先生早就说得很透辟,他把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看成是形成健 全人格的重要
3、途径,即将人文性的体现放在首位,更注重语文中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形 成,而把语文知识的把握与运用、语文使用能力的形成,即工具性的体现放在从属地位。同 时,又指出思想性和工具性须臾不可分离:即只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才能领略和 形成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朱自清认为语文教学就是一种训练。在论大学国文选目 一文中,他赞同朱光潜先生的意见,“大学国文不但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 并进一步就朱光潜先生提出的大学国文写作训练的目标“辞明理达,文从字顺”加以申述: “文从字顺是语文训练的事,辞明理达便是文化训练的事。”认为不能用语文训练去替代和 包容文化训练。当时的大学国
4、文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延伸,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朱自清先生 在这里谈到一些原则,对中学语文教学也是适用的。在文心序中,朱先生指出语文教学 “不但指点方法,而且重在训练,徒法不能自行,怎么好的办法,也是白说二这种语文训练, 是含糊不得的,要有计划,要“循序渐进二要有“师生亲切的合作”,但也不能迁就,完全顾及 学生的兴趣,“有时候必需使学生勉强而行之二“训练”的原则,朱先生把它运用到语文学科教学的每一个领域:阅读、写作和经典文化的 学习。在阅读教学之中,朱自清先生强调“了解与欣赏能力的训练二他把儿童学话与语文学习区 别开来,认为“对于文字的了解必须加以强制学习的训练:他指出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所标榜的
5、“好读书,不求甚解”是源于曾经力求甚解。因为“不求甚解的那份能力正是经过分章析句的学 习过程而得到的,必须有了咬文嚼字的培养后,才能达到那种不求甚解的境界”(了解与欣 赏)。他还把这种分析的方法细化,说明分析时除了注重字义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句式、段落、主旨、组织、词语、比喻、典故、例证等。他在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 指导举隅两书中作了怎样分析作品的演示。朱先生的分析确实有精细入微,他人难以企及之 处。如他对鲁迅的秋夜开头所作的句式分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朱先生以为,“这不是普通的叙说,句子形式的特殊,给人一种幽默感”,鲁迅用不平凡的 句式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教育 思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