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汇总及对点训练.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汇总及对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汇总及对点训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汇总及对点训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汇总人物形象 形象举例1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4 .矢志报国、慷慨激昂的形象。5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6 .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7 .旷达自适、淡泊孤高的形象。8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9 .爰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10 .孤单寂寥、闺怨相思的形象。词汇储备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 思家念亲、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 人世飘零、世事变迁
2、、历史沧桑 吊古伤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间接抒情借助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来间接抒情(借物 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人自比抒情)也就是说,作者常在 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渗透某种感情(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有 机结合)。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反语、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鉴赏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 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对比(也包括写作手法里的衬托)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 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顶针、互文、对偶的作用:节奏鲜明
3、,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难点易混点解析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拟物(把人当物写,把甲物当乙物写)对比:既是修辞手法,又是写作手法通感:既有感觉的迁移,一般也是比喻的形式。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比喻)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比拟)比喻与借代的区别毛主席像太阳。(相似性)对面走了一个红领巾。(相关性)反问与设问的区别反问:明知故问,不做回答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富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凸显人物 形象,强化情感,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 强语势。题材分类送别诗送别内容一般是夫妻之别、亲人之别、
4、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 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诗歌题目:常有赠、别、送、饯等字眼常见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渡口(津)、舟、帆、 流水等。常用手法: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思乡诗思乡诗往往和思亲相结合。怀古诗(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抒情咏怀。内容: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 国伤时,孤寂失意。常见手法:用典,对比。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借古讽今,物是人非,怀才 不遇,感时伤世,壮怀激烈。边塞诗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诗歌内容:可以描摹边地异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可
5、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 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 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表达对穷兵黑卖武、 非正义战争的不满、批判。常见意象:烽火、狼烟、骏马、宝剑、 铠甲、孤城、羌笛、大雁、苍鹰、夕照、大漠等。代表诗人:高适、 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杨炯等。闺怨诗(宫怨诗)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人妇、商人妇、 游子妇、劳动妇女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宫怨诗专写宫中的失宠后妃以及宫女的怨情。田园诗(山水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 的劳动为题材。田园诗和山水诗内容有交叉。谢灵运是最
6、早写山水 诗的诗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被誉为“隐逸诗人之 宗。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 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 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诗派。代表诗人:东晋的 陶渊明,谢灵运,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宋代的杨万里,范成尢讽喻诗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有“美刺(歌颂与讽刺)作用;揭露当 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本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 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干禄诗也叫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 现代的自荐信,可谓”戴着镣铐的舞蹈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
7、的 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其它:政治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诗歌题材很丰富,无法一 一列举。诗歌体裁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依照古诗的作法来写,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 律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诗经,曹操观沧 海)、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和七言诗(鲍照的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 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 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绝句、律诗格律对仗一、对仗原则上可以不对仗。比如:泊秦淮李商隐烟笼寒水月
8、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如果对仗,1、2句对仗居多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激涌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和2对仗,3和4对仗的同样有。绝句杜甫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干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人说,从对仗的角度看,绝句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 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二、韵脚:押韵是1、2、4压韵(第1句可不押韵),第3句般不押韵。三、平仄:一般一个整句是仄起平收。三四句一般是仄起平收。律诗平仄、韵律一、颔联、颈联严格对仗。二、除首联外,其他
9、三联一般仄起平收。三、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246.8句),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一般首句不入韵;七律一般首句入韵。四、内容上起承转合:起一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 臆,或比兴寄托,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承承接上文,引 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紧紧联系,上下关联, 前后呼应转转折、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 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 到物,或顺势而转合结尾,结束全文。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 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读懂诗歌的切入点切入点一看标题,抓题眼切入点二看作者,看注释,知人论世切入点三找诗眼,把握情感关键词
10、切入点四看(典型)意象切入点五了解常见典故诗歌的含蓄性诗贵含蓄。它通常有下面几种形式:一、托物式。诗人借助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寄托自己的思想 感情。二、借喻式。诗人采用打比方,把本体事物隐去,只留下喻体,让读者通过对喻体的体悟,理解诗人要表达的真正含义。三、双关式。诗人所使用的词句既有明的一层意思,也有暗的 一层意思,明的意思是次要的意义,暗的才是诗人要表达的真正意 义。四、借托式。有些事情或意愿,诗人不宜正面直说,往往假借那一件事来说这一件事。五、暗示式。诗人使用春秋笔法,不直言其意,字面意义看不出 诗人的褒贬态度,但是字里行间却暗示了诗人褒贬之意。六、象征式。诗人借助象征手法,来抒写心志,宣
11、泄情怀。七、典故式。诗人为了达到一种含蓄曲折的表达,借典故来抒 发感情。炼字与诗眼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 词来表情达意。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事物与 情感。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柳宗元江 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 是诗眼。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 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晴却有晴是诗眼。分析诗眼时,就注意从整体内容分析诗眼,把炼字和炼意
12、结合 起来鉴赏。对点训练: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女低溥暑/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 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晋人殷浩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 手在空中划着字。选择题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的 孤独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 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 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
13、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 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 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答案:C。解析:C项中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 光照亮室内理解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后主人公想象炉火熊熊 燃烧的情景。解析: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歌含义,既要 对诗歌整体把握,如题目、注释等都需关照,也要前后联系,更要 抓住关键词语。此诗炉存火似红,从诗歌整体看,特别是联系注 释提供的背景,可知是战乱之时,再联系上句瓢弃樽无绿的窘迫 之状,特别是其中的“似是好似好像之意,故可知此项表述误将 想象当成了现实。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乱云
14、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呼应了题目。其中的舞字, 形象地刻画了雪花随风飞扬的美丽画面。B .首联第一句多字,可见心情的沉重。下句一”独字,可 见环境的险恶。C .第四联使用晋人殷浩典故,表现了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D .第三联中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写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E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除传达愁情外,还暗示了诗人愁坐时间之长。答案:A。解析:该项“雪花随风飞扬的美丽画面理解错误,应 是寓情于景刻画了雪花飞扬的烦乱场景,暗示了内心的烦乱焦急。解析:此题考查手法及形象。选项中提到某种手法,需要特别 注意。其一,注意“有没有;其二,注意对不
15、对。另,诗歌中的景 物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但需结合诗歌整体,特别是背景等因素, 正确判断情语切忌断章取义、盲人摸象。3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诗中用”多字写出“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诗人沉重的 心情;用独字写出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B .颔联正面呼应题目对雪,暗示了诗人独坐斗室,从乱云欲 雪一直呆到积雪风回。借这样的景写出了混乱而又充满危机的社会 现状。C .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属借喻手法,指的是酒,写出了诗 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D.本诗是在安禄山占领长安时写的,诗中的老翁贫寒交困,孤苦怜仃,表达了诗人忧
16、国忧民而又无从着力的感情。鉴赏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 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2 )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心理、 神态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3 )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 所起的作用,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思想感情(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百姓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黑卖武。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答案:C。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知识 汇总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