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简述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 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 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 术教育共同构成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领导机构组长:范守国副 组 长:张维、顾从容、夏海波成员:丹阳、黄清波、王力群、潘金榜、黄华全、刘苍茏潘颖祺、 潘婉珍、陈国华、李辉龙、俞孟坚、黄进明学分认定工作组组长:黄再基成员:林海滨、黄清波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林海滨、黄清波、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目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服从于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同时更
2、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 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它 的基本目标是拓展知识, 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 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 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 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 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三、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实施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每年设置一周,三年共3周,每周2个学分,校 内实践至多2学分,校外实践至少4学分,记载入“学生学习报 告单”。1、设置社会实践课程的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 关心社会和科技进
3、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 会责任感可得到增强;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使学生获 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 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 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 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2、 社会实践课程的内容、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由军训、参观和郊游、 社会调查、德育基地活动、学农林牧副渔、科技文化活动和社团活 动等组成:2.1军训:包括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 养成。2.2参观和郊游:可以是配合研究性学习进行的专项考察和 实地参观活动;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2.3社
4、会调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 究性的调查。2.4德育基地活动:可以是配合教育专题进行的参观 考察活动,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到德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 教育等。2.5学农林牧副渔:指参加工农业生产活动、商业性活动、 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2等等。2.6科技文化活动: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进行 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及走出校门参加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 改造等。2.7社团活动:参加校内外的社团、组织的活动。3、课 程组织形式与时间安排 课程组织形式与时间安排由学校统一安排,以行政班、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一般为6-10人)为单位进行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5、2学分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进行,共一周时间,完成者 得2学分。高二年安排一个“社会实践周”进行一次主题活动, 根据我县实际,安排学生到农场参加学农活动,完成者得2学分; 其他2学分在高三集中或分散安排主题活动(如郊游、参观,科技 文化、德育基地活动等),也可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 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 假期期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时间 累计不得少于7天。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统筹考虑时间,社会实践 是必修的学习领域,有基本的课时保证,但实际操作中每次活动的 时间和活动量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调节,这些课时可以分散使 用,也可以集中使用,可以在学习日里 使用,也可以适
6、当地在节假 日里使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地方和学校课时结合起来使用, 要讲求实效,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4、活动实施记录4.1活动前 教育:在活动前学校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4.2 内容选择与活动计划:高一军训和高二学农项目由学校统一安排,其 他项目可由学生根 据兴趣爱好与已由生活经验出发,学生自主选题, 制订活动计划,并征求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的意见。4.3活动过程: 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并记录活动过 程与活动心得。4.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报 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和活动过程中的体 会心得等,先在小组内交 流,然后组织在小组间交流。
7、4.5活动记录与学分认定:学校组织 的活动由学校的德育处统一记录,录入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校外 实践活动要有相关单位的认证材料或证书,;学校对学生校外实践活 动进行调查,确认活动成效。4.6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课程主要 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活动的选择与设计,活动过程 中的收获,活动的成果与社会效益,活动过程的创新性与实践性等方 面进行定 性与定量的评价。具体评价内容见社会实践评价表(见附 表6-7) o学生个人与实践小组参与评价的整个过程,由班主任 或指导教师进行初评,并进行学分的初步认定,最后由学校综合素质 评定组进行最终的确认。(三)社区服务3社区服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
8、,参加社区活动,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 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 保护它们,并能学会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 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也能使学 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 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结意 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高中三年中,共参加不少于 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就可认定获得2学分。1、设计社区服务课 程的目的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关心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 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 情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
9、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善于沟通的能力,增强团 结协作 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 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使学生进一步 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 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2、社区服务课程的内容 社区服务活动是 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 区科技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拥军优 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社区学校的辅导(上党课、团课;保健知 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等)、板报 宣传、村农技站(组)的科技活 动、科普活动
10、、扫盲辅导、电脑培训等。第二、社区环境建设活动: 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如居民小区的公共卫生;城市 交通秩序维持活动、村镇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等。第三、志愿性的 活动:如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家政服务、社区图书馆的管理、 中小学生假期活动辅导、支援农忙等。3、课程组织形式与实施可 以随时调整,利用课余或高一、高二期间的假期时间分散进行,不必 过分拘泥于形式,而应注意活动的实效。可综合采用多种组织形式, 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又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合作精神。3.1活 动前的准备:在活动前要进行安全、法制、礼仪等的教育。整个活动 从设计到实施,始终要注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防止
11、有害 于学生身心及易引起诉讼的事件发生。3.2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学 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 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坚持就近原则。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主题、 课程资源的不同特点与学校现有的条件,尽量采用参观、访问、调查、 实验、测量、采访、宣传、交B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 式,以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3.3活动计划与实施:根据活动内 容和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 等组织形式学生按计划进行活动,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始终关注活动的 开展。活动实 施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必须认真填写国光二中中 学学生社区服务记载卡,还应撰写一些有关
12、活动的感受、收获等 内容的文章。统筹考虑时间。3.4总结与交流:活动结束后,个人 写出活动小结与活动的感受,活动小组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先在小 组内交流,然后组织班级、学校内外的交流。4、活动记录与课程 学分认定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德育处、团委统一记录,录入 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学生自行组织的活动,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 束后,将国光二中中学社区服务记载卡(见附表8)交社区记录, 并带回学校确认。由团委或学生会组织的服务活动由负责教师进行 学分认定,而自行组织的服务活动由班主任和年级长根据服务单位负 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来认定,最后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4分认定小组确认。获得2学分的条件为:三年内
13、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社区服务记载卡记录完整。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保障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 加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与管 理。第一、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 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 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第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 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 的交流制度等,并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使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的轨道。第三、完善教师的培训与试 教制度,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段组在组织、协 调方面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对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第四、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 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 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 和职 工,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等设施、设备和场地。利 用电子信息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