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和反射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传导和反射检查.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神经传导和反射检查【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感觉或运动兴奋的传导功能及反射弧的传入出通道,以检 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终级功能及脊髓反射功能,达到诊断疾病、评定神经肌肉 功能的目的。【方法】(一)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1、测定仪器用附有刺激器的标准肌电图仪。2、刺激电极为一对直径1cm两电极相距2cm的圆形电极,另有地极、辅极。3、将二对刺激电极分别固定于运动神经干之二处,相隔一定距离,阴极朝向记 录电极。记录电极用同心圆针电极或皮肤电极,固定在该神经支配肌肉的肌腹上。 地极固定在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辅极放在记录电极远端。4、用时限。010.5ms的矩形脉冲电流进行刺激,频率115次/s
2、,电压200V,电 流强度用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缩量的130%量,一般在301nA以下。5、在肌腹上记录到的神经受刺激后诱发的肌电活动称M波,为正常运动神经元动 作电位。6、末端潜伏期,为开始刺激神经干远端刺激点到M波负相起始之时间。远端刺激 点到记录点距离定为8cm。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计算。两对刺激电极间距离(m)MCV (m/s)= 两刺激点潜伏期差(s)8、常用MCV测定方法及正常值:(1)正中神经为MCV测定及正常值: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外展10 ,肘关节伸直。电极:记录电极置拇短展肌。辅极置拇指指腹。地极置手掌尺侧。刺激电极的一 组放在距记录电极8c叭前臂掌长肌腱和梯侧腕屈肌
3、腱之间,另一组放肘下5cm、 肘窝动脉搏动之内侧,或肘上10cm,或锁骨中点上2cm之Erbs点。正常值:末端伏期3. 7ms。MCV在肘下5cm至腕为55m/s,肘上10cm至腕为58m/s, Erbs点至肘上为62m/s。(2)尺神经MCV测定及正常值:体位:仰卧位,肩外展45 ,肘关节屈曲70。电极:记录电极置外展小指肌。辅极置小指指腹。地极置手掌横侧。刺激电极一 组离记录电极8cm之尺神经干处,另一组在肘关节下7. 5cm或肘后、肘上10cm、 Erbs点。正常值:末端潜伏期3. 2ms。MCV在肘下7. 5cm至腕为59m/s, Erbs至肘上为61m/s0 (3)腓总神经MCV测定
4、及正常值:电极:记录电极置伸趾短肌肌腹。辅极置小趾末节。地极在足内侧。刺激电极在 记录电极上8cm腓骨小头近端、胭窝外侧。正常值:末端潜伏期4. 3ms。MCV52m/so(4)胫神经MCV测定及正常值:电极:记录电极置足拇肌或肌小趾,辅极置趾或小趾趾腹。地极置足内或外侧。 刺激电极置内踝后距记录极8cm胭窝中点。正常值:末端潜伏期足底内侧神经为5. 32ms,足底外侧神经5. 8ms。MCV分别为 43. 3m/s与49. 3m/s09、MCV的异常值:MCV低于正常5m/s为轻度延迟。MCV低于正常1030m/s为中度 延迟。MCV在10m/s以下为重度延迟。10、注意事项:(1)肢体温度
5、对MCV影响较大,每升高re, MCV增加2.22.4m/s,室温最好保 持在3(rc左右。(2) 3岁以前MCV较慢,婴儿可低于30m/s,健康成人上肢MCV大于下肢,神经干 近端大于远端。(3) MCV延迟主要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前角细胞病变,肌病则改变大。(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1、肌电图仪灵敏度要求达到10UV水平,并通过微分放大器振幅放大至Ulcm以上。 2、SCV测定选择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测定方式有顺向逆向二种,只需一组刺激 电极。3、刺激电极用1.5cm宽环状电极固定在神经干上(顺向),也可以在神经干的上下 进行刺激和记录。4、用感觉阈以上,运动阈以下的电流强度刺激
6、。5、峰潜伏期,为从刺激点到反应波第一个峰的时间。6、SCV计算。刺激点和记录点的距离(m)SCV (m/s) = 峰潜伏期(s)7、常用SCV测定法和正常值。(1)正中神经SCV顺向法测定与正常值:电极:记录电极在腕部正中神经运动点上,刺激电极在食指和中指、与记录电极 相距14cm正中神经线上,地极放小鱼际上,辅电极离记录电极远侧4cm。正常值:末端潜伏期3. 2ms,前臂传导速度56.9m/s。(2)尺神经SCV逆向法测定与正常值:电极:记录电极置小指和环指,刺激电极在记录电极上14cm尺神经干上,地极在 大鱼际。正常值:末端潜伏期3. 2ms,前臂传导速度57m/s。(3)股外侧皮神经S
7、CV测定及正常值:电极:顺向法。刺激电极用表面电极,放股外侧皮神经前支上。记录电极用针电 极,插在腹股沟上缘股神经上。正常值:二电极相距12cm时潜伏期2. 6ms。SCV47m/so(三)H反射:1、H反射的反射弧:其反射为单突触反射,反射弧传入神经为Aa感觉传入纤维, 中枢在腰膨大的前角a运动神经元,传出为a运动神经元轴突,效应器为该神经 支配的肌肉。2、电极放置:刺激电极放胭窝胫神经干上,记录电极用同心圆针电极或皮肤电 极放腓肠肌或比目鱼肌上,地极在二者之间,辅极在记录电极附近。3、刺激电流:用矩形脉冲电流,时程在0. 1ms以下,频率小于1Hz,电流强度由 弱逐渐增强。4、H反射波的正常值与异常改变:弱刺激时出现长潜伏期的H波。当刺激增强时 先出现潜伏期为数毫秒的M波,后出现潜伏期为2530ms的H波。再继续增加刺激 强度,H波消失,只有M波。H波阈值低于M波,健康人二者比值H: M为0.60.8; H波振幅也比M波低,健康人 二者比多小于1。引出H波表示脊髓功能完好。脊髓损伤休克期H波消失,痉挛期H波波幅增高,S.神经根病变时,H波潜伏期延长或消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