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货币政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货币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货币政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货币政策上调的是货币市场操作利率而不是存贷款利率货币政策动向,历来万众瞩目,更何况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 金融形势下。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央行“出手”的对象,是存在于银行等 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市场,而不是直接影响公众和实体企业的存贷款领域。“这次上调的是央行给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时收取的利率,并没有上调 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市场的利率变化,与存贷款利率不是亦步亦趋的关 系,有的会逐渐传导,有的会由金融机构自行承担消化,所以这次上调不 等于加息。”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央行近来的货币政策操作,越来越集中在银行间货币市场。在这个市 场上,央行通过多种方式向需要流动性的金融机构提供资
2、金,而操作利率 就是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成本。逆回购是央行每个工作日进行的公开市场 操作,而SLF和MLF是央行对金融机构进行的“一对一”操作,提供的资 金期限从隔夜到1年不等。2月3日,央行进行的28天、14天和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比 节前小幅上调了 10个基点(1个基点为万分之一);同日,作为“利率走廊” 上限的SLF隔夜、7天、1个月利率分别上调了 35、10、10个基点;1月 24日,6个月、1年期MLF利率均比上次操作上升了 10个基点。“从短期利率到中期利率,从公开市场操作到一对一操作,货币 市场利率确实是在逐渐上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 析。连平指出,央行此次
3、上调货币市场操作利率,也是顺势而为、随行就 市之举。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货币市场的中枢利率就在逐渐上行,国 控效果显现之后,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还会重新加大,2022年宏观经济 的主要矛盾应该还是在稳增长而非防通胀。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宜加息。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今年央行仍将频繁使用逆回购、SLF、MLF等工具来调节流动性,使 得流动性保持在一个相对不太宽松的状态,市场利率水平在波动中略微向 上的概率较大。21世纪:2022年,货币政策要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从 2022年的情况来看,央行更多采用逆回购及MLF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也 遇到了逆回购和MLF到期续作的问题。如何评估这些货币政策工具
4、操作对 市场流动性及利率的影响?2022年预计央行将运用哪些工具,如何操作?连平:去年第四季度以后,市场流动性是有些紧张的。有人担心出现 “钱荒”,我觉得不可能。同时,又有人说应该降准。在资本流出的大背 景下,我觉得央行运用MLF等工具来加以对冲而没有选择降准是有其原因 的。当前市场流动性总体来看是合理充裕,而降准具有比较显著的全局效 应,这与当下的主要任务一一抑泡沫和降杠杆一一相背离。在人民币有贬 值压力的情况下,降准会导致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市场利率下降,贬值压 力会进一步加大。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是,降准后,商业银行存放央行的 准备金回到银行,相应会增加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而目前的信贷投放已
5、 经比较不小了。上述儿个考量是我认为央行不动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而 且,我认为,至少在今年上半年,这几点仍将是央行需要认真考量的。因此,央行将主要使用其他工具来调节流动性,逆回购、SLF、MLF 仍会频繁使用,量也会比较大。但实际上,迄今为止逆回购的余额并不大, 也就一万亿多一点,这说明实际真正投出去的资金量在市场上并不大。MLF余额增长是比较明显的。央行是运用多种工具搭配来为市场提供流动 性,工具丰富多元,可以满足市场不同期限的、不同主体的需求。至少在 2022年上半年,这种模式还将持续下去。逆回购及SLF、MLF到期时确实会有导致利率波动的问题。但是它们 到期时,央行可以采取其它工具或续作
6、的方式进行对冲,以平滑利率波动。 为什么前些年同业拆借利率忽高忽低、波动非常大,而现在拆借利率尽管 有小幅波动但总体平稳?主要就是因为现在央行的操作工具丰富了,包括 逆回购、SLO、SLF、MLF等,而且逆回购每天都可以操作。有的工具可以 实现直接对中小银行“输血”,而不仅仅靠大银行向市场拆出资金。由于 央行已建立起一种市场应急调控机制,从而不大容易再出现利率暴涨暴跌 的局面。2022年,我认为央行还是会通过银行间市场操作来使得流动性保持 在一个相对不太宽松的状态。在这样的操作模式下,整个市场利率水平在 波动中略微向上的概率较大。徐高: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是常规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公开市 场
7、操作投放的流动性是短期的,所以可以让央行对市场有非常强的掌控力。 它虽然会不断到期,但没关系,到期后央行有主动权,可以决定是否续作 及续作多少。2022年下半年,央行重启了 14天、28天逆回购,明显是在有意抬升 短端利率。随后,央行还采取了措施增强短端利率的波动性。这促使债券 投资机构降低了杠杆率,并引发了债市的调整。在这次债市调整之后,债市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这说明债市前期繁 荣的背后,实际上蕴含很大的风险。所以,应当对2022年四季度的债市 去杠杆政策做正面评价。幸亏这么做了,较早地暴露了风险,处置起来相 对容易。如果债市的加杠杆再持续一段时间,加杠杆速度会更快,泡沫会 越来越大,那时再
8、想降杠杆,恐怕就不好办了。2022年银行间的市场短期利率中枢可能相比2022年会略有上升,但 上升幅度不会不大,短端利率的波动性可能比2022年大。这能够抑制债 券市场的加杠杆行为,从而防控金融风险。伍戈:从2022年10月开始,市场已经预感到货币政策发生了微妙的 变化,货币政策边际上己经收紧,主要表征是银行间利率出现系统性抬升。 2022年上半年是不敢系统性抬升市场利率的,因为整个经济还没有企稳, 但10月份已经具备了条件,因为宏观经济企稳了,如PMI在50%以上, PPI转正。同时,抑制房地产资产泡沫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美国竞选结 果的出台,全球的通胀预期上升。基于以上原因,中央银行客观上
9、允许银 行间市场利率抬升。MLF、PSL、SLF、SL0这些工具本质都是再贷款,只是有的有抵押物, 有的没抵押。过度使用这些工具不好的地方是有些碎片化,好处在于这些 工具期限长短不一,对利率收益率曲线的构建是有益的。中央银行去年把期限拉长之后,确实变相地提高了银行间市场加杠杆 的成本。在汇率贬值预期、房地产资产泡沫这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前, 2022年央行还是会延续MLF及逆回购等操作。21世纪:从2022年的实践来看,“利率走廊”的理论发挥了怎 样的作用?2022年央行将如何运用“利率走廊”机制? “利率走廊”的上 沿、下沿及政策利率如何确定?连平:目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
10、调控转变, 主要体现为货币政策框架和工具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当存款利率上限彻底 放开后,利率市场化进入深化推进阶段,利率走廊机制也需要相应建立起 来。利率走廊的理想下限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在银行类 金融机构能够顺畅、便捷地使用央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条件下, SLF最有可能成为利率走廊的上限,MLF、PSL则有可能演化成为中期和长 期的政策利率。去年四季度市场利率波动,曾多次突破利率走廊上限,这说明当下利 率走廊对利率的影响远没有达到具有明显约束力的程度。未来利率走廊机 制进一步完善至少还有两方面的重要工作需要推进。一是结构性调控工具 使用机制的健全和便捷化;二是尽快确立央行政策
11、利率预期锚以引导市场 利率并积极疏通国内市场短端利率向长端利率传导的渠道。如今利率走廊 机制运行尚处在初步和探索阶段,其作用的有效发挥还需要有个过程。在 此过程中,市场利率突破走廊上限并不奇怪。伍戈:利率走廊还在尝试。一般认为上限是SLF利率,下限是超额准 备金的利率。中央银行自2022年“钱荒”以后加强了银行间市场利率的 调控。目前央行每个工作日都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让市场利率波动太大。 但中央银行也有能力根据市场情形引导利率水平的系统性变化。央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参与者。对于银行间市场而言,7天央行逆 回购利率更靠谱些。如果央行认定逆回购是政策利率,那这个就是基准; 如果中央银行认定shi
12、bor是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就会想方设法维护 shibor的稳定甚至成为基准利率。目前,市场认为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 更有可能成为政策利率现在还不具备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利率走廊的条件,但在不断尝试探索 中。利率走廊的建立取决于融资主体是否对价格敏感。如果不敏感,完全 按照利率走廊操作可能是有问题的。假如利率接近上限时,中央银行就有 义务向市场提供无限流动性。但软预算约束的融资主体对利率不敏感,不 考虑资金成本,会无限借入资金。这就会造成市场流动性的过度膨胀。徐高:目前我国完全建立利率走廊的时机还不成熟。这是因为我国金 融市场中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并未完全消除,部分市场主体的自律性还有待 提升。从2022
13、年下半年开始到2022年三季度这段时间内,银行间市场的 短端利率非常平稳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投资者大量借入短期资金来 购买长期债券,令债市杠杆明显攀升。直到去年四季度,央行不得已才通 过收紧短端利率、制造短端利率的波动性来促使债市有序降杠杆。从这个例子来看,央行目前完全有能力营造利率走廊,把利率水平弄 得非常平稳。但正如明斯基所说的,金融稳定蕴含金融不稳定的种子。在 投资者自律性不够强的时候,短期利率的平稳反而容易刺激投资者借短买 长的加杠杆行为,引发金融风险。考虑今年稳增长和防控金融风险的需要,预期今年市场的短端利率不 会太高,但波动性会比去年大一些,时不时会有些波动。这种波动我觉得 是央
14、行有意为之。通过营造一些短端利率的“不安全感”,能够有效预防 金融市场的加杠杆行为。21世纪:2022年,M2增速11. 3%,低于13%的预设目标,原因 是什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 8%,接近预期目标。随着融资渠 道越来越多样化,央行需要如何运用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徐高:去年M2增速较低,跟前年基数比较高有关系。2022年7月, 为了应对股市的异常波动,央行加大了流动性投放,使M2增速非正常地 加速。在这样的高基数之下,2022年的M2同比增长率就自然会低一些。不过,M2增速虽然比预计目标要低一点,但是2022年全年货币总量的扩 张还是适当的。这从社融的数据也能看出来。社会融
15、资总量是货币创造的途径。社融 如果增长得合适,那么货币总量增长应该也是合理的。2022年一改前两 年社融增长乏力的局面,较为稳定的社融增长有效地把金融市场的资金导 入了实体经济,令实体经济融资难现象大为缓解。这一方面促进了实体经 济增长的稳定,另一方面也通过分流过剩流动性的方式降低了金融资产价 格的泡沫程度。连平:整体来看,2022年社融存量增速勉强往上走,但M2增速上不 去,这两个指标之间不是很匹配。社融里除了信贷比较平稳外,其他融资 增长都比较快,所以融资总量不低。还有一个因素是地方债置换。地方债置换不计算在社融总量中,如果 放进去的话,社融就更大。地方政府通过置换债融资后归还银行信贷,一
16、 定程度上冲抵了贷款增量。去年置换债发行了 4. 8万亿元左右,如果计入 贷款,贷款增速要达到17%左右。这个因素在社会融资规模中体现不出来, 在银行信贷中也体现不出来,因为它是存量调整。如果中央银行只盯住M2目标增速,有可能导致货币政策与实际情况 脱节。我们研究发现,M2增速与金融机构扩表增速差在本轮宽松以来出 现明显缺口。M2平均同比增速与金融机构扩表增速之差在2022年7月几 乎为0,而当前的增速差达到近5年以来的峰值3. 98个百分点。这一增 速差不断扩大的最直接影响是,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M2越来越难以 真实反映整体信用的扩张规模。伍戈: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越来越不靠谱。美国
17、1980年代货 币政策调控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过程中,M2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越 来越弱。现在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也在转型。M2无非是企业和居民的存 款,但是现在很多金融资产不是以标准的存款形式体现,因为老百姓的资 产多元化,企业的存款也多元化。社融这个指标也有问题,比如,置换的政府债务没有算在里面,社融 也缺乏比较长的时间序列,其同比、环比数据的有效性值得观察。因为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数量型的中介目标会越来越失效。但价格指 标我们又没有完全建立,像利率走廊、基准利率,很多微观主体对价格指 标不敏感。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现阶段应该既看价格指标,又看数量指标。 如果两个矛盾,还不如直接看最终目标,最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货 政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