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高级完全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1.(8分)阅读回答问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 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 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文采藻饰太盛则矫(jiao),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 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 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xiG)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读书并不以用处告人
2、,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 心诘(ji6)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循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 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 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 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储,味同嚼(jiao)蜡矣。读书 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 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使人明智,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使人深刻,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
3、 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 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 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 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 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矫(jiao)B.狡黠(xia)C.诘(jie)难D.味同嚼(jiao)蜡(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高级完全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1.(8分
4、)阅读回答问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 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土虽能分别处理细 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文采藻饰太盛则矫(jiao),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 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 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xid)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读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 心诘(jie)难作者,不可尽信书
5、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循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 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 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 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偏,味同嚼(jiao)蜡矣。读书 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 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使人明智,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使人深刻,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 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 运动除之。
6、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 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 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 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A.矫(jiao)B.狡黠(xia)C.诘(jie)难D.味同嚼(jido)蜡(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藻饰B.滞碍C循章摘句D.吹毛求疵(3)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A.读史读诗科学伦理学B.读诗读史伦理学科学c.科学伦理学读诗读史D.伦理学科学读史读诗(4)对文中划线
7、句子的修改,最恰当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CA.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都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B.人之才智如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C.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D.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比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A.有误,“矫”意思是“矫情”,读作“jid。”;BCD.正确。故选:Ao(2)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ABD.正确;C.有误,“循章摘句”中的“循”应为“寻故选:Co(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根据
8、“明智”的提示,第一空选“读史”;根据“灵秀”的提示,第二空选“读诗”;根 据“深刻”的提示,第三空选“科学”;根据“庄重”的提示,第四空选“伦理学”。故选:Ao(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BD.“无不可不读”否定不当;C.正确。故选:Co【解答】答案:(1) A(2) C(3) A(4) C【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 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 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 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 . (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
9、项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A.B. C.D.【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 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 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通读六个句子,联系前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句 与之衔接最自然
10、;句紧承第句,第句“一个纯粹的人”从品质方面,第句“一 个有道德的人”从修养方面,第句“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从志趣方面,第句“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从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综合以上分析, 正确句序应为。故选:Do【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 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3 .(6分)根据提示填空。(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兼葭)(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5)白居易在
11、卖炭翁中,用“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的强烈 对比,揭露了宫市制度的不合理。(6)陋室铭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水何澹澹(重点字:澹)(2)兼葭萋萋(重点字:萋)(3)蜡炬成灰泪始干(4)柳暗花明又一村(5)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6)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重点字:馨)【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2、。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综合性学习(12分)4. (4分)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 至IJ,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目前已有多省市实行了美育中考 改革,教育部将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美育进中考的意见、建议,争取扩大美育进中考 的试点范围,并不断总结经验,让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王登峰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市推进艺术进中考,其中河南省已经做了部 署,现
13、在还只是在部分地市实行。江苏、湖南、云南三省都已经开始实行。另外,山东、 四川、山西、内蒙古和吉林5省已有12个地市开始实行美育中考这项改革,分值在10 至U40分之间。(1)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对于这一改革,你是否赞成?请简要陈述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提取。新闻的导语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段,根据“新闻主体+事件”的 形式和本题的关键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 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可得出答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 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2)本题考查意见与建议
14、。学生可自由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解答】答案:(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 考改革试点.(2)示例一:赞成,理由: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将艺术类科目纳 入中考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的艺术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示例二:反对,理由:艺术类科目一直以来没有纳入中考,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已接受 适应了这种做法,突然改革,大多数人恐怕难以接受;再说,学习艺术类课程会加重家 庭负担;何况艺术类课程与先天素质密切相关,这样做,对先天素质较弱的孩子不公平。【点评】表达看法需注意:观点明确严谨,论据要恰当贴切,论证要充分有力,还要熟 练
15、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5. (4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复活的土地(节选)艾青就在此刻,你一一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1937年7月6日(1)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是“ 土地”和“太阳(2)艾青被称为“土地的歌者”,请你分析这首诗中“土地”这一意象的作用。【分析】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作品,他以革命的现 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
16、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 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 勇斗争。【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 个时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2)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意象。复活的土地是艾青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本诗 写了腐朽的日子,河岸上,播种者的意象,突出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憧憬与向往,预言伟 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也体现了诗人对解放的向往与爱国之情。“土地”象征 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 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17、)。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答案:(1) 土地太阳(2)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 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6 .(4分)书法临写与鉴赏。(1)请用正楷将下面书法作品中的成语书写在格子里。 ?, ?i胡瓜(2)对以上书法作品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A.该作品横轻竖重,方正端庄,笔画无粘连,粗细均匀。B.该作品形体宽扁,横长竖短,蚕头燕尾,一波三折。C.该作品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18、状似连珠,绝而不离”。D.该作品笔法流动自如,“行云流水,舒展有型”。【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这副作品的内容是“惠风和畅”,用楷书工整规范地抄 写下来即可。(2)本题考查字体赏析。这幅作品,笔势连绵,舒展有型,是行书的特点。故选:D。【解答】答案:(1)惠风和畅(2) D【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 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 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 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三、阅读(32分)7 .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忽如一夜春风来, 散入珠帘湿罗幕, 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干百丈冰, 中军置酒饮归客, 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胡天八月即飞雪 千树万树梨花开 狐裘不暖锦衾薄 都护铁衣冷难着 愁云惨淡万里凝 胡琴琵琶与羌笛 风掣红旗冻不翻 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1)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和“即”更换为其他词好不好? 为什么?(2)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 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这是一首边塞诗。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
20、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 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意思是北风席卷 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 “折”从正面、侧面描 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字表明了雪下得大,下得早。若是换成其他词凸显 不了边塞恶劣环境,因此不能换。(2)本题考查情感把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通过写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伫立远望,雪上只留下马蹄印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久久不愿离 去,抒发了诗人与老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依依不舍和惆怅的情怀。答案:(1)不好,
21、“北风卷地白草折”中的“折”字体现了边塞之奇,奇在北风之大,连草木 都被摧毁。“胡天八月即飞雪”奇在八月天就下雪,“即”字写出了 “立即”“突然”的意 味。都表现出边塞环境变化多端,因此不能换。(2)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 花竞相开放。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 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帐中摆酒为 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山路曲折不见
22、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 马蹄的印迹。【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 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 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8 .(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 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
23、患者何不 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 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 其本心。(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云南省 昭通市 正道 中学 中考 语文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