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海不择细流盖亦反其本矣藉寇兵而赍盗粮 申之以孝悌之义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失其所与,不知B.遂散六国之从C.焉用亡郑以陪邻D.俯足以畜妻子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功施到今施:施展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隐瞒委:散落间:秘密地肆:肆意8 .批大郤,导大嶷 批:击如上委地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对待道芷阳间行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又欲肆其西封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组是()A.方六七十且知方也 B.杀人如不能举 *C.度我至军中,君乃入D.沛公不胜杯杓举
2、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道不通,度己失期刑人如恐不胜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嶷 C.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5 .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下列我们学过的文中原句与所选成语都有一个共同的字,它们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旗鼓相当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利乘便“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乎其微“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无伤大雅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削足适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可忍,孰不可忍 *A.B.C.D.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
3、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 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顾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 之矣。予出佐潺阳,末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属以续其意耳。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注】周公:周武王胞弟。曾于乱世避居洛阳,不问政事。接舆(yu)狂:传说是 春秋时楚国隐土,以佯狂避世。其真实姓名不可考,因曾迎孔子车而歇,故称接舆。颜子: 即颜回。早卒,死时年仅三十余岁。老彭:即彭祖。道教神仙中,彭祖以长寿著称。2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序言可知
4、,此前元稹也曾写过放言五首组诗,作者对其评价颇高,借李顽之句暗示 二人都愿走“自清”之路。B.诗歌首句“泰山不要欺毫末”表达的观点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基本 相同。C.颔联和颈联对仗十分工整,均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诗人通达的生死观。D.扬雄法言君子:“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本诗尾联正是道 出死和生都是自然规律,对于“始”和“终”不应过度拘泥的道理。24 .本诗蕴含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简要概括。2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 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2)子路、曾
5、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 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o(4)谏逐客书中“, 两句从反面假设,当初如果秦国先君拒绝客卿,就 不可能使秦国民富国强。(5)古人常在窗边神思缥缈,杜甫登岳阳楼中的“, ”就表达了诗人在窗 边感伤国家危难的悲痛之情。(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一声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诗句,再现陈后主亡 国悲剧,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覆亡相继的名句是“,。(7)念奴娇过洞庭中,“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片“” 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
6、片澄明。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艺术活动通常分欣赏与创造。欣赏是价值意识的鉴别,艺术趣味的高低全靠价值意识的 强弱。至于艺术创造更步步需要 的价值意识。在作品酝酿中,许多意象纷呈,许多情致泉涌,当兴高采烈时,它们好像“八宝楼台”,件件,可是实际上它们不尽经得起 推敲,艺术家必能知道“割爱”,知道剪裁洗炼,才可 o这是第一步。已选定的材料需分配安排,每部分的分量有讲究,各部分的先后位置也有讲究。凡是艺术作品()。“譬 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艺术作品的意思安排也是如此。这是第二步。选择安排可以 完全是,要把它描绘出来,传达给别人看,必借特殊媒介,如图画用形色,文学用语 言。艺术家对于所用
7、媒介必有特殊敏感,觉得大致不差的说法实在是“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并且在没有碰着最恰当的说法以前,心里就安顿不下去,他必肯呕出心肝去推敲。这是第三 步。2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谨严B.谨慎C.谨严D.谨慎惊心夺目惊心动魄惊心夺目惊心动魄披沙拣金披沙拣金大浪淘沙大浪淘沙胸有成竹胜券在握胜券在握胸有成竹27 .下列诗句不含“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所用修辞的一项是()A.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8 .下列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8、.必有浓淡虚实,必有头尾和身材,必有着重点与陪衬点B.必有浓淡虚实,必有着重点与陪衬点,必有头尾和身材C.必有着重点与陪衬点,必有头尾和身材,必有浓淡虚实D.必有头尾和身材.,必有浓淡虚实,必有着重点与陪衬点2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讨论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悲剧作品的意义时,语文老师引用鲁迅的名 言“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解释道:“虽然是毁灭,但价值更凸显 了。”班里的同学却对此产生了一些疑惑:同学甲:悲剧会不会让人们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呢?同学乙:这些悲剧似乎离我们的时代和生活太远了,有什么意义呢?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写一篇文章,至少为一位同学答疑解惑,体现你
9、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和解析1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知,同智工“择”,同“释”,舍弃。句意:失去自己的 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江河大海不舍弃细小的流水。B选项“从”,同“纵”,合纵;“盖”,同“盍”,何不;“反”,同“返”,返回。句意: 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C选项“陪”通“倍”,增加;“藉”,同“借”,借给。句意:(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 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 /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D选项没有通假字。句意:向下足以养活妻子孩子。/把孝悌的
10、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2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施”:延续。句意:功烈延续到今天。“隐”:痛惜。句意:您 如果痛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C选项“遇”:接触。句意: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D选项“赐”:恩惠。句意:况且您曾经给过晋国国君恩惠。“肆”:延伸,扩展。句意:又想 要向西扩大边界。3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第一个“方”:计量面积用语,方圆;第二个“方”,合乎礼义的 行事准则。句意:方圆六七十里/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B选项第一个“举”,尽、完;第二个“举”,举起。句意:杀人只担心不能杀完/多次举起玉佩 来暗示项羽。C选项两个“度”,估计。句
11、意: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就进去/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D选项第一个“胜”,承受;第二个“胜”,尽。句意:刘邦禁不起多喝酒/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 酷刑。4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 妻关系。句意:刘邦送上一大碗酒给他祝寿,并跟他约定为儿女亲家。B选项“天理”:古义,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句意:依照牛的生理上的 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C选项“未尝”:古义与今义都是不曾。句意: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 看不见整头的牛了。D选项“中国”:古义,中原地区;
12、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句意: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 方的少数民族。5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当:对等,比得上。句意: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比得上项王的军队吗/ 比喻势均力敌或力量不分上下。因:依靠,凭借。句意: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凭借有利的形势。微:句子中是“如果没有”,成语中是“少,小”。句意: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 今天/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伤:妨害。句意:有什么妨害呢?(他们)各自都说了自己的志向/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 妨害。履:句子中名词作动词,“踩”,成语中是名词“鞋子”。句意: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 方/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些以适应小鞋
13、。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或生搬硬套。是:代词“这”。句意: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假如这个可以容忍,还有 什么不可以容忍呢。原句和成语中共同的字意思都相同的是。6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小”“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相;“后”,名词活用为动 词,后走。句意:像公西华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 /子路、冉有、公西 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B选项“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法处置;“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变强。句意:然后就用刑法处置他们/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C选项“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资粮
14、;“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遥远的国家, 指郑国。句意: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D选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朝见;“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句意: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大王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奇怪。7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连词,表转折。句意: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只 有士人能做到。B选项连词,表转折。句意: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C选项连词,表转折。句意: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D选项连词,表递进。句意: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8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
15、第一个“乃”,如此,这样;第二个“乃”,又。句意:我这样做 了,回头再去想它,却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既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又合乎经首 乐章的节奏。B选项第一个“以”,用;第二个“以”,用。句意:那就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手下的 人了。/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C选项第一个“乎”:介词,跟,和;第二个“乎”,语气词,呢。句意: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 不一样。/怎么敢反叛呢?D选项第一个“与”,和;第二个“与”,吗。句意:邹国人和楚国人之间打仗,大王你认为谁会 获胜呢?/可以说给我听听吗?9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例句是被动句。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A选项被
16、动句。句意: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B选项判断句。句意: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C选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保民而王,莫能御之也”。句意: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 有谁能够阻挡他。D选项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句意: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10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陛下”错误。“陛下”并非君王对自己的谦称。1113.【答案】A、C、B【解析】1【试题分析】A选项根据原文第一段“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 动,而观其会通。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可知,是儒家易传系辞上主张思想文化的贯 通,而不是司马迁和班固这样认为;司马迁、班固只是认
17、为诸子百家有相会通的特点。2 .【试题分析】C选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为“会通,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话说, 就是为儒学寻找活水源头,否则儒学就会枯竭凋零” “他和其他理学家将三教会通在以 儒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称为新儒学”可知,会通“三教”的是朱熹和其他理学家,不是“新 儒学”。3 .【试题分析】B选项“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错误,由原文 (需结合全文)“(吕览)此书肯定了儒家的政治伦理,主张实行仁政,也赞成道家的君无 为而臣有为的观点,体现了儒、道的会通”可知,战国末期的吕览体现了儒、道的会通;“从 战国末期到秦汉及魏晋时期,其间贯串着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由此
18、产生了魏晋玄学”可知, 魏晋玄学也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中国思想文化的再次会通,起于唐代三教并立, 至两宋,由南宋理学完成”可知,唐代以后,才有了佛学,也就是“释”的参与。1417,【答案】C、B、【参考答案】这一结尾表明娜拉出走已成事实,剧情在高潮中戛然而止, 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萧伯纳的评价是对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的肯定,“砰的一声”与拿破仑战 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妇女的精神觉醒。、【参考答案】依据:娜拉没有经济来源, 缺少谋生经验和技能,对未来没有规划;当时社会性别权力结构的不平等,女性被视为依附者。 思考:个人层面,要有人格精神和经济的独立,并拥有一技之长;社会层面,要
19、有经济制度和性 别权力结构的变革,保障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解析】1【试题分析】c选项“指娜拉夫妇共同期盼的结果”错,由原文“托伐,那就要等奇 迹中的奇迹发生了”“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可知,这只是娜拉的希望。2 .【试题分析】B选项又显示出其两难心理”错,“喔,想起来真难受!我恨透了自己没出 息! ”“你不受我拘束,我也不受你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 也还我,可见娜拉出走非常坚决,并未有两难心理。3 .【试题分析】从情节上看,节选部分是娜拉与丈夫海尔茂决裂的最后过程。两人的矛盾冲突无 法得到缓解,因为海尔茂根本不理解娜拉,不理解她的选择,他还期待两人能够复合,而
20、娜拉出 走最后的关门声标志着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和结局,宣告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后,夫妻彻底决裂。 而这“砰”的一声,被萧伯纳评价为“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是因为这巨大的声音也是向那 些人们、那个时代敲响的警钟,连娜拉这样的家庭妇女都已经开始觉醒,开始反抗,人们也应该 反思如何看待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这声巨响告诫人们,摆正夫妻关系是获得美满家庭的重要条 件。4 .【试题分析】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认为娜拉出走后的结局: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其依据可进行 如下分析:“我不去看孩子了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说明娜拉的生活技能比较差, 另外,虽然嘴上说着,离开家后作为母亲难免思念孩子,比如“喔,我会时常想到
21、你,想到孩子 们,想到这个家”;“你不许我走也没用。我只带自己的东西。你的东西我一件都不要,现在不 要,以后也不要”,可见娜拉出走时没有经济基础,生活必然艰难;喔,像你这么没经验”, 说明娜拉没有经验去赚钱,而赚不到钱,没有经济来源的娜拉就只能走上鲁迅所推想的结局;“可 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一一”“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娜拉自己并没有把 未来安排好。思考部分,要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考虑,针对第一问的结论言之成理即可。1822.【答案】B、B、D、【参考答案】(1)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 尚且会因此结仇,更何况是仇敌呢?(2)君子不会因为牲畜而伤害人。我听
22、说如果吃良马马肉而不喝酒,是会伤人的。、【参考答案】 背信弃义,幸灾乐祸;刚愎自用,不听劝谏;违背占卜,不用贤才。【解析】1【试题分析】句意:古代发生战争,一定用本国所产的马驾车。因为它生长在自己的 国土上,知道主人的心意,安于主人的调教训练,熟悉本国的道路。任凭你怎样驾驭它,无不如 意。现在用他国出产的马驾车去打仗,等到它一害怕而失去常态,行动将与驾车人的意愿相违背。“其人心”是“知”的宾语,应在“心”后断开,排除AD;“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与“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是对称结构,“安其教训”后不能断开,排 除C。2 .【试题分析1 B选项“指古时乘车在主将右边驾车的人”错,“车右”指的是古时乘
23、车在御者 右边的武士。3 .【试题分析】D选项“秦穆公夫人又以死相逼”错,由原文“夫人闻之,乃衰经跣,曰:妾 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可知,穆姬是穿着丧服光着脚向秦穆公请罪,不是以死相逼。4 .【试题分析】(1) “施”,恩情;“民所弃也”,判断句式;“近”,亲近的人,形容词作名 Tn o(2) “以”,因为;“畜产”,牲畜;“闻”,听说。5.【试题分析】结合“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可知,背信弃义,幸灾乐祸; 在韩原交战时,晋惠公驾车的小驷马陷于泥中盘旋而不得出,晋惠公向庆郑求救,庆郑说“愎谏 违卜,固败是求”,于是就离开了。“愎谏违卜”这句话是庆郑针对前面几件事而说的,“愎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广东省 深圳市 重点中学 一下 学期 期中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