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今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浦城县掀起来建设中国 式现代化的新高潮,小语参加学校举行的“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活动。请你参加。 班级举办赛诗会,请你将以下诗文名句补充完整。语文之美,美在诗文。在诗文中,我们能欣赏美景: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伴,我们可 以说“深林人不知,。暮春时节,落花如雪,我们可以吟,“,惟解 漫天作雪飞”。巾帼不让须眉,浩浩漠北,寒气袭人,柝声阵阵,我们吟咏木兰诗中“,”来感受那份坚忍;欣赏木兰,我们盛赞她不慕荣利,归心似箭时“,”的期盼;
2、戎马俊健,多年却未漏丝毫破绽,我们更是感慨木兰“双兔 傍地走,”的机智。在诗文中,我们可以感悟古人的妙曼情思:读“,百般红紫斗芳菲”,读出 诗人寄情于景的惜春恋春之情;读“故园东望路漫漫,读出诗人对故园的相思 眷恋;读“当窗理云鬓,读出战友重聚时的期待与欢喜。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 .班级开展“话说祥子”专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在阅读作品时、往往要借助作者评论来解读作品。比如老舍在骆驼祥子的最后一章 写道:“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要求:请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故事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2.0分)3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
3、段,完成问题。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 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 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 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 ”这老人是个 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 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 里,看见过陆矶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
4、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答案和解析1 .【答案】明月来相照,杨花榆荚无才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安能辨我 是雄雌,草树知春不久归,双袖龙钟泪不干,对镜帖花黄【解析】答案:明月来相照杨花榆荚无才思(注意“荚”的书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愿驰千里足(注意“驰”的书写)送儿还故乡安能辨我是雄雌(注意“辨”的书写)草树知春不久归双袖龙钟泪不干对镜帖花黄(注意“帖”的书写)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
5、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2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3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4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5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 .【答案】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回答时要结合题中那句话。在老舍先生对祥子的评论中, 前半句写他为自己努力指的是,祥子来到北平一无所有,他凭借着勤奋努力两二个星期就成了高 等车夫足以见他为自己所做的努力。后半句”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指的是他在现实的苦难中慢 慢沉沦,个人主义让他贪图金钱享受,变得自私狡猾,最后堕落。老舍先生对祥子的这句评价正 好照应了祥子的一生。答案:这句话是小说主人公祥子一生的写照。
6、祥子为了实现梦想拼命拉车,在现实的苦难中慢慢沉沦, 最后堕落成“野兽”。祥子来到北平一无所有,他凭着勤劳努力,两三个星期就成了高等车夫。 后来,个人主义让他贪图金钱享受,变得自私狡猾恶劣,为了 60块钱出卖了阮明。【解析】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 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揭示了二三十年代战乱频繁、黑暗混乱 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 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批判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民愚 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
7、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 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 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3 .【答案】【小题1】B【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文中没有体现出“阿长的真率和细心”。故选:Bo(2)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第一问结合“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 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进行回答;第二问结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全体都震悚起来”进行回答;第三问:因为在“我”的心理,阿长就是一个不识字的粗俗的劳动
8、妇女,别人都买不到的山海经,阿长肯定也买不到,“我”就不抱什么希望,但她既然来问, 也不好不说,也就都对她说了。但是当别人都买不来的山海经却被阿长买回来时,“我”真 的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这里表达了作者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阅读全文,结合“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 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可知,她没有文化,根本不理解书名含义。但 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突出了阿长热心善良,关爱孩子的性格 特点。(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判断与情感分析。阅读这个句子,是一个情感强烈的祈使句,运用的是 抒情的表达
9、方式,表达对长妈妈的美好祝愿,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情赞美与感激之情。答案:(1) B(2)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 说了“; “我”以为从阿长那里得到山海经根本不可能,“我”不抱什么希望,但她既然来 问,也不好不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 全身都震悚起来。“我”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3)她没有文化,根本不理解书名含义。突出了阿长热心善良,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4)抒情。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感激、尊敬之情。本阅读选段出自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写阿长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10、“我”无比的惊讶并心生感激的事。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表现了长妈妈为人的善良与对孩子的关爱。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 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4 .【答案】【小题1】B【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ACDE.正确;B.有误,结合“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的内容可知, “我”“袖手站在一旁”表现出天气之寒冷,侧面衬托出母亲的吃苦耐劳。并不是“表现出我 对母亲拔白菜的淡漠、无动于衷”; 故选:Bo(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
11、理解概括。结合第段中“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内容可概括为:母亲教 “我”忍受不了寒冷时对自己说不冷;结合第段中“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 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 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第段中“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思想压力太 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 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
12、了 ”的内容可概括为:母亲教“我” 牵牛时不能牵太紧,遇到压力也要像牵牛一样;结合第段中“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 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 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的内容可概括为:母亲教“我”遇到不顺 心的事时就小声唱歌。(3)本题考查字词的赏析。解答时,首先理解字词本义,在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分析其表达 效果。割:用刀截断;切断。结合“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割得皮肤生生的疼”的内容可知,“割”在 文中指寒冷的北风吹在身上像刀割一样,表现出北风的凛冽,联系后文“我们从雪
13、层下扒出白菜, 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儿也没有冷的意思”可 知,突出母亲和“我”下地干活的辛苦。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可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角度进 行分析。结合“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的内容,由“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可知, 本句将“母亲的话”比作“春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话对“我” 的滋润和启迪,表现出“我”对母亲的敬佩和赞美之情。(4)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句子位于文章的开头,第段中“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 表明虽然母亲没有文化,也没有太多的见识,但“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
14、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 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因为这三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成长”造成悬念,为后文写“母亲的 三句话”作了铺垫,引出下文的内容。下文中“母亲的三句话”的确通俗、朴实,是生活中的大 白话,但却蕴含着深厚的生活哲理。这是因为母亲虽然没文化,但她的话源于生活,是多年生活 经验的总结,因此既朴实又实用。该句与下文写母亲所说的话作对比,突出没有文化的母亲却非 常有智慧、深明大义。(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段中“母亲出生在山角音兄里,没什么文化,更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 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第段中
15、“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的内容可知,“财富”指的是母亲给“我”的人生带来巨大影响的三句话;结合第段中“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 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 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段中“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 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 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的内容可知,“财富” 指的是母亲在“我”人生困惑时给予的帮助或鼓励;结
16、合第段中“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作中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 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的 内容可知,“财富”指的是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答案:(1) B母亲教“我”忍受不了寒冷时对自己说不冷(或:母亲教“我”遇到困难要坚强或执着); 母亲教“我”牵牛时不能牵太紧,遇到压力也要像牵牛一样(或:母亲教“我”遇到压力要放 松或坦然);母亲教“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小声唱歌(或:母亲教“我”遇到挫折时学会 调节自己,保持乐观心态)。(3)“割”在文中指寒冷的北风吹在身上像刀割似的,写出北风的凛冽,突出母亲和“我”下 地
17、干活的辛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话”比作“春雨”,生动写出母亲的话对“我”的滋润和启 迪。(4)与下文写母亲所说的话作对比,突出没有文化的母亲却非常有智慧、深明大义,表达“我” 对母亲的敬佩之情。(5)母亲给“我”的人生带来巨大影响的三句话;母亲在“我”人生困惑时给予的帮助或鼓励; 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通过写母亲的三件事,即拔白菜,牵牛以及工作后跟 人吵架的事,母亲告诉“我”的一些人生道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之情。解答梳理情节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 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
18、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5.【答案】【小题1】B【小题2】【小题3】【解析】(1) A.有误,根据“剪纸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的风俗有着直接的关系”可知,“剪纸 是由古代的风俗产生的”表述错误;B.正确;C.有误,根据“创作剪纸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平、快、顺”可知,做到这三点是最基本的要求,而 非所有“要求”;D.有误,根据“据非遗有关文件规定,当代非遗传承人的职责首先是要坚持在民间”可知, “当代非遗传承人的首要职责是把历代相传的技艺和图样等进行创新发扬”与原文不符。故选:Bo(2)根据“据非遗有关文件规定-也是传承的头等任务”可知,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 根据“充满生活气息和吉祥喜庆的气
19、氛。多年以来经过民间艺人不断推陈出新,剪纸的表现形式 风格多样”可知,将剪纸与更多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同时切合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主题,创新 内容。(3)根据“浦城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的风俗有着直接的关系”可知, 浦城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的风俗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我县剪纸内容 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和吉祥喜庆的气氛”可知,浦城剪纸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和吉祥喜庆的 气氛。结合浦城剪纸作品两幅作品的特点可知,浦城剪纸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根据“它 们以朴素的装饰情趣成为人们美化生活的最实惠的饰物”可知,浦城剪纸以朴素的装饰情趣成为 人们美化生活的最实惠
20、的饰物。答案:(1) B(2)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将剪纸与更多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同时切合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主题,创新内容。(3)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的风俗有着直接的关系。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和吉祥喜庆的气氛。剪纸的表现形式风格多样,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以朴素的装饰情趣成为人们美化生活的最实惠的饰物。这是一组关于剪纸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识;第二题考查对内容的归纳总结;第 三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分析。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6.【答案】【小题1】拜访【小题2】接近,靠近【小题3】怎么【小题4】C【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
21、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 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 的实词。句意:我您应该去拜访他。顾:拜访。句意:鲁肃这时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到吕蒙旁边。就:接近、靠近。句意:怎么能不预先定好计策呢?安:怎么。(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 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攻打山贼,邓当看见吕蒙大吃一惊。故断为:蒙年十五六/窃随当 击贼/当顾见大惊。故选:Co(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 结合。中重点词语有:日,
22、一天天;显,显赫。句意为: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赫,不可以用原来 的态度对待他。中重点词语有:才略,才能谋略;及,至U;乃,竟然。句意为:我不知道你的才能谋略竟然到 了如此程度。(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问:根据选文段“肃意尚轻蒙”可知,鲁肃见吕蒙前是心里轻视 他。看不起他;根据选文段“肃于是越席就之,抚其背日: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 于此也”和【链接材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知,鲁 肃见吕蒙后亲近和尊重他,最后和他结交为朋友。第二问:结合【链接材料】“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以及孙权劝学中“蒙乃始就学”可知,吕蒙通过刻苦学习,
23、增长了才干和谋略。答案:(1)拜访。接近、靠近。怎么。(2) C(3)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赫,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我不知道你的才能谋略竟然到了如此程度。(4)从本文“肃意尚轻蒙”可知,鲁肃以前认为吕蒙是一个学识尚浅的人,心里轻视他。从链接 材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和本文“吾不知至于此也” 可知,后来鲁肃用新的眼光看待吕蒙,并且亲近和尊重他,最后和他结交为朋友。原因:吕蒙通 过刻苦学习,增长了才干和谋略。参考译文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少年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讨伐山 越。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攻打山贼,邓当看见吕蒙大吃一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福建省 南平市 浦城县 年级 期中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