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docx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填空(14分)1.(6分)文学常识。(1)三国演义是一场英雄与英雄之间展开智慧的较量:(人名)巧施反问计, 诱骗蒋干盗假信,使曹操错斩蔡瑁、张允;诸葛亮险用 (计策),吓退司马懿, 以解西城之困。(2)突然,“鹦鹉螺”号停止了前进,接着船身震了一下。不久, (人名)向大 家宣布,螺旋桨突然被大章鱼咬住了,无法转动,如果再照这样下去,大家的生命都会 有危险。所以,必须立刻出去和这些怪物展开一场生死搏斗!文段选自科幻小说 ,横线上应填的人名是 o(3)骆驼祥子不仅写出主人公祥子的悲剧,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例如一步步 走向毁灭的
2、令人同情的 (人名),知书达理、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的(人名)。2 . (8分)默写。(1)出淤泥而不染,O (周敦颐爱莲说)(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3)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正如韩愈在晚春一诗中所写:, O(4)诗歌的哲理之美,长驻心间:王安石登飞来峰时高歌“, ;游山 西村时陆游笑悟, 二、阅读(64分)3 .(12分)西游记选段阅读。灵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
3、。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 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 为群,獐鹿为友,狒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 不知年二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14分)1.(6分)文学常识。(I)三国演义是一场英雄与英雄之间展开智慧的较量: 周瑜 (人名)巧施反间 计,诱骗蒋干盗假信,使曹操错斩蔡瑁、张允;诸葛亮险用 空城计 (计策),吓退 司马懿,以解西城之困。(2)突然,“鹦鹉螺”号停止了前进,接着船身震了一下。不久, 尼
4、摩船长(人名) 向大家宣布,螺旋桨突然被大章鱼咬住了,无法转动,如果再照这样下去,大家的生命 都会有危险。所以,必须立刻出去和这些怪物展开一场生死搏斗!文段选自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横线上应填的人名是 尼摩船长。(3)骆驼祥子不仅写出主人公祥子的悲剧,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例如一步步 走向毁灭的令人同情的小福子(人名),知书达理、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的曹先生(人名)。【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 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
5、吴三国之间的 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 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 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 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老北京的 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 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
6、控诉了统治阶 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 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解答】(1)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能力。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可知,周 瑜巧施反问计,诱骗蒋干盗假信,使曹操错斩蔡瑁、张允;诸葛亮险用空城计吓退司马 懿,以解西城之困。(2)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和名著人物的能力。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文段选自法国作 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可知,应该是尼摩船长 向大家宣布,螺旋桨突然被大章鱼咬住了,无法转动,如果再照这样下去,大家的生命 都会有危险。(3)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的能力。结
7、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可知,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令人 同情的是小福子;知书达理、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的是曹先生。答案:(1)周瑜;空城计。(2)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3)小福子;曹先生。【点评】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 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2. (8分)默写。(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3)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正如韩愈在晚春一诗中所写: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4)诗歌的哲理之美,长驻心间:
8、王安石登飞来峰时高歌“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 缘身在最高层游山西村时陆游笑悟“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濯清涟而不妖(2)朔气传金柝(注意“柝”的书写)(3)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4)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9、.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阅读(64分)3.(12分)西游记选段阅读。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 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 为群,獐鹿为友,猫;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 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一群猴子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
10、,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 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 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 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 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 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 处一般,真个好所在。跳过桥中间,
11、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 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雪水外,打了两 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 是个家当? ”石猴笑道:“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 石床石凳,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
12、的,也都 进去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 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二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全正确的一项是CA.开辟(pi)B.山涧(jian)C.石碣(ye) *D.镌(jian)刻迸(beng)裂 *瞑(ming)目家当(dang)才弥(mi)猿*愧作攻坚克难 词语妇孺皆知 羸弱忧心仲仲 吞噬锲而不舍(2)下列加点的词语
13、或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A.茶性高傲易染,只有在人迹罕至处生长,才会远离尘埃与噪音污染,萃聚日精月华, 成就茶中珍品。B.这里是人间的香格里拉,是天造地设的好地方!C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令李旭同学喜不自胜。D.走在河边,微风轻拂,嗅到一股花的芬芳,心情明明朗朗。(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A. “盖自开辟以来”中“开辟”指开天辟地,源自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后才 有世界。B.序齿排班的意思是按照年龄的大小排成队列,这里的“齿”是年龄的意思。墨子非 攻中“唇亡则齿寒”中的“齿”,水浒传“史进便叫庄客去请这当村的三四百史家庄 户,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齿坐下”中“序齿”中的“齿”,也是同样的
14、意思。C中国传统纪年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年称“甲子年”山中无甲子,寒 尽不知年二这里所说的“甲子”即是指用干支纪年的历法。意思是说,由于深山里面没 有历法,二十四节气中小寒、大寒已经过去了,还不知新春即将来临。D.孙悟空,是后来元始天尊为美猴王起的名字,之所以姓孙,是因为“湖狮”的“狮” 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系也。正合婴儿之本论。(4)下列有关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A.第(4)段画线句子,通过“蹲” “纵” “跳” “看”等词语,写出石猴的一系列连贯动 作,展现他的武艺高强。描写石猴瞑目、睁睛等细节,生动鲜活,细致入微地表现出石 猴勇敢机敏的特点。B
15、.第(5)段画线句子中,“大造化!大造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语言描写生动 表现了石猴找到猴儿们的安身之处后的激动兴奋之情。C.选文中的景物描写优美灵秀,为小说增色不少。描写美好环境,展现了一个美丽神奇、 钟灵毓秀的花果山,渲染气氛,烘托美猴王的传奇形象,增强文章的抒情韵味,D.文段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美猴王的形象:描写石猴的外貌、语 言、动作和神情,侧面烘托了他英勇机敏、具有领导才能的形象;正面描写石猴生活的 环境和众猴反应,使这一形象更加鲜明丰满。【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 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
16、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 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解答】(1)本题考查对字音和字形的辨析能力。ABD.正确;C.有误,“忧心仲仲”应该为忧心忡忡。故选:Co(2)本题考查对词语或成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词语或成语含义的基 础上来分析。ABC.正确;D.有误,“明明朗朗”的意思是很明白、很清楚,不能形容心情。故选:Do(3)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ACD.正确;B.有误,“唇亡则齿寒”中的“齿”的意思是牙齿。故选:Bo(4)本题考查对名著写作特色的
17、辨析能力。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ABC.正确。D.有误,应该是侧面烘托了他英勇机敏、具有领导才能的形象;侧面描写石猴生活的环 境和众猴反应。故选:Do答案:(1) C(2) D(3) B(4) D【点评】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 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4.(9分)古诗词阅读。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注释:(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2)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 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唐李白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J (3)蔷薇:植物名。夏日开花,花白色或淡红色,
18、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1)下列四首诗与山亭夏日体裁相同的是 BA.游山西村B.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C.登幽州台歌D.木兰诗(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夏日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两句进行赏析。【分析】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 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 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19、。【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理解。山亭夏日体裁是七言绝句。A.七言律诗;B.七言绝句;C.五言古诗;D.乐府诗。故选:Bo(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此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 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 画。诗以写景见长,笔法多变。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 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的赏析。诗意是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 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
20、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夏日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答案:(1) B(2)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3)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生动形象地描 画出微风吹来,水光敝涌,碧波粼粼,如同水晶帘动的清新静谧景象,美妙逼真。【参考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点评】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 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
21、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5.(6分)课内文言文阅读。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和“无丝竹之乱耳”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何陋之有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D.水陆草木之花*(2)有人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看作刘禹锡的人生宣言。他在本文中是运用什 么手法来抒发心志的呢?请谈谈你的理解。【分析】【参考译文】山不在于
22、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 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 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 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 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例句中“之”的用法是:用于主语和谓语 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之:宾语前置的标志;B.之:用于
23、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之:代词,它,指石兽;D.之:的。故选:Bo(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 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 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答案:(1) B(2)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陋室抒写自己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山东省 德州市 武城县 年级 期末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