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医案精选.docx
《刘渡舟医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渡舟医案精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刘渡舟医案精选篇一:刘渡舟医案 刘渡舟医案 1.呕利 刘渡舟医案:王某某,男,28岁。初夏迎风取爽,而头痛身热,医用发汗解表药,热退身凉,头痛不发,以为病已愈。又三日,口中甚苦,且有呕意,而大便下利粘秽,日四五次,腹中作痛,且有下坠感。切其脉弦数而滑,舌苔黄白相杂。辨为少阳胆热下注于肠而胃气不和之证。 黄芩10克,白芍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甘草6克。服3剂而病痊愈。 (新编伤寒论类方犯1014;123 按语:本案以邪郁少阳为主。少阳有邪,则胆气郁滞,横犯肠胃,上逆于胃则呕吐,下迫于肠则下利。少阳疏泄不利,气机不畅,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正合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之证机,故三
2、投而愈。 2.奔豚 刘渡舟医案:张某某,男,54岁。主诉脐下跳动担心,小便困难,有气从小腹上冲,至胸则心慌气闷,呼吸不利而精神恐怖。每日发作四、五次,上午轻而下午重。切其脉沉弦略滑,舌质淡,苔白而水滑。乃水停下焦之苓桂枣甘汤证。疏方: 茯苓30克,桂枝10克,上肉桂6克,炙甘草6克,大枣15枚,用甘澜水煮药。 仅服3剂,则小便畅通而病愈。 (新编伤寒论类方11014;115 按语:此证气从少腹上冲于胸,名曰“奔豚”,乃固心阳上虚坐镇无权,使下焦之邪得以上犯。仲景治此有两方,若气冲而小便利者,用桂枝加桂汤;气冲而小便不利者,则用苓桂甘枣汤。今脐下悸而又小便困难,与苓桂甘枣汤之证机合,用之果获捷效
3、。 3.苓桂术甘汤 水心病(冠心病) 刘渡舟医案:陆某某,男,42岁。形体肥胖,思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而住院,抢治两月有余,未见功效。现证,心胸难受,心悸气短,多在夜晚发作。每当发作之时,自觉有气上冲咽喉,顿感气息窒塞,有时憋气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来临之感。颈旁之血脉又随气上冲,心悸而胀痛不休。视其舌水滑欲滴,切其脉沉弦,偶见结象。辨为水气凌心,心阳受阻,血脉不利之“水心病。”处方: 茯苓30克,桂枝12克,白术10克,炙甘草l0克。 此方服3剂,气冲得平,心神得安,诸症明显减轻。但脉仍带结,犹显露出畏寒肢冷等阳虚见证。乃于上方加附子9克,肉桂6克,以复心肾四气。服3剂手足转温,而不恶寒,然心悸气
4、短犹来全愈,再与上方中加党参、五味子各l0克,以补心肺脉络之气。连服6剂,诸症皆瘥。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1016:30一31) 按语:本案冠心病由水气上冲所致,刘老名之为“水心病。”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短气等心病证候,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效果堪优。 补述 刘渡舟教授认为,苓桂术甘汤证发病关键是“水气上冲”,极易引起心悸、胸闷、短气,刘老谓之“水心病。”临床辨识此病名留意色、舌、脉、证的改变。 望色:多见面色黧黑,此为“水色。”病重者,在颧、颊、鼻柱围、下额等处,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之黑班,名为“水斑。
5、”察舌: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切脉:或弦,或沉,或 沉弦并见,病重者见结代或沉弦不起。 辨证:(1)有水气上冲之候。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2)胸满,夜间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3)心悸,多发于晨起、夜卧、饮食之后,或伴有左侧颈部血脉胀痛;(4)短气。表现为动则胸闷发憋,呼吸不利,甚则冷汗自出。 治疗“水气上冲”的“水心病”,首选苓桂术甘汤,本方温阳下气而治心悸、胸满,利小便以消水阴而治痰饮咳逆。药仅四味,但配伍精当,大有干军万马之声势,临床疗效惊人,尤治“水心病”一证,可谓独树一帜。 本方用于临床时,可以随证加减。如痰多脉滑的,可与二陈汤协作运用;如头眩较重的,
6、可加泽泻;若头面有烘热之象的,可加白薇;若血压偏高的,可加红花、茜草、益母草、牛膝;若脉见结代,则减去白术而加五味子;若湿痰作咳,则减去白术而加薏米;若见惊悸担心的,可加龙骨、牡蛎。 4. 麻杏甘石汤 咳喘 刘渡舟医案:张某某,男,18岁。患喘证颇剧,已有五六日之久,询其病因为与同学游北海公园失足落水,经救上岸则一身衣服尽湿,乃晒衣挂于树上,时值深秋,金风送冷,因而感寒。请医诊治,曾用发汗之药,外感虽解,而变为喘息,撷肚耸肩,病情为剧。其父请中医高手服生石膏、杏仁、鲜枇杷叶、甜停苈子等清肺利气平喘之药不效。经人介绍,延余诊治。切其脉滑数,舌苔薄黄。余曰:肺热作喘,用生石膏清热凉肺,本为正治之法
7、,然不用麻黄之治喘以解肺系之急,则石膏弗所能止。 乃于原方加麻黄4克,服1剂喘减,又服一剂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1016:21 按语:肺喘一证,从外邪论有寒、热之分;从内因言则有虚、实之不同。本案为肺热作喘,以表证已解,舌苔薄黄,脉象滑数而为验也。本当用麻杏甘膏汤清热宣肺以止喘,可借前医不识本方运用之真谛,一见热象,便弃去麻黄,只用石膏清肺热,不用麻黄宣肺气,肺系之急不得解,则气喘终不能愈。故刘老于原方中补入麻黄一味,全其仲景之意,故仅服两剂即安。足见仲景方配伍之奥妙也。 刘渡舟教授认为,麻黄为治喘之良药,寒热咸宜。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相配则治寒喘;与石膏、桑皮配伍则治热喘;与杏仁苡米
8、相配则治湿喘。除心、肾之虚喘必需禁用外,余则无往而不利。 5. 栀子厚朴汤 烦满(神经宫能症) 刘渡舟医案,曹某某,女,73岁,l1015年10月26日初诊,心烦持续2年,近有渐渐加重之势。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给服冷静安神药,末见好转,转请中医治疗。刻下心烦,苦不堪言,家人体恤其情,谨慎扶持,亦不能称其心,反遭斥呵。烦躁不宁,焦虑担心,烦急时欲用棍棒捶打胸腹方略觉安逸。脐部筑动上冲于心筑则心烦愈重,并有皖腹胀满如物堵塞之感。伴失眠,惊惕担心,呕恶纳呆,大便不调,溺黄。舌尖红,苔腻,脉弦滑。辨证:火郁胸膈,下迫胃肠。立法:宣郁清热,下气除满。处方: 栀子14克,枳实10克,厚朴15克。 7剂药
9、后,心烦减半,心胸霍然畅通,性情渐趋平稳宁静,夜能寐,食渐增,获此殊效,病家称奇,又自进7剂。复诊时仍有睡眠多梦,口舌干燥,口苦太息,小便黄赤等热末全解之症。转方用柴芩温胆汤合栀子厚朴场,清化痰热,治疗月余而病除。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1016:47) 按语:本案以心烦懊依,脘腹胀满为主要表现,为热郁胸膈,下及脘腹。虽腹满,但无难受拒按,大便不通等实证,犹为无形邪热之郁结,非阳明可下之证。故治以栀子厚朴汤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6.桂枝二越婢一汤 刘渡舟医案:刘某某,女,10岁。深秋感受寒凉之气,发热恶寒,每日发作好几次,拖延数月末愈。脉浮无力,舌质红,苔薄白。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此乃风寒郁
10、表,日久不解,寒将化热之轻证。治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麻黄3克,桂枝5克,白芍5克,生姜3克,大枣4个,石膏6克,炙甘草3克,玉竹3克。 共服2剂,得微汗出而解。 按语:本案发热恶寒,一日数发,表示太阳之邪未解;舌质红,反映表邪有入化热趋势。脉本应浮紧而反无力,这是寒邪欲离肌表之征,即原文所谓“脉微弱者,此无阳也。”所以治疗不用单纯辛温的麻佳合方,而用桂二越一汤另加玉竹以解表清里,生津养液为治。 补述 关于本条“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一句,不少注家认为这是“亡阳”之象,所以将本条经文截为两段,“把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接于“热多寒少”句下,笔者认为此说不要。这里的“脉微弱”是与脉浮紧相对而言,脉由浮紧
11、转为微弱,表示表邪欲罢而有入里化热趋势,而非亡阳证之脉微欲绝。所以这里的“无阳”即是指邪气欲离于表而言,正如成无己所说:“表证罢为无阳。”邪气有离表入里化热之势,故不行单纯用麻桂发汗,而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解表兼清其里。见呕吐。治当清宣郁热为大法,用栀子豉汤为主 7.、桂枝二麻黄一汤 刘渡舟医案:刘某某,女,12岁。初春感受风寒邪气,头痛发热,家人自购“平热散”,服药后汗出较多,随后发热消退。但其次天发热恶寒如疟疾之发作,上午一次,下午二次。脉浮略数,舌苔薄白而润。究其缘由,属于发汗太过,在表之邪气反而稽留不解,当用桂枝二麻黄一场小汗之法治疗。 桂枝5克,白芍5克,生姜5克,大枣3枚,麻黄3克,杏
12、仁3克,炙甘草3克,1剂。 药后得微汗出而解。 (经方临证指南l 1013:19) 按语:大凡先发热而后恶寒,或发热恶寒同时并存,寒热一天发作两次或数次,如疟状,大多属于太阳病变,多由表证发汗太过,损伤营卫,而邪气又得不到彻解所致,此类病证,或用桂麻各半,或用桂二麻一,效果志向。 8.小青龙汤 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53岁,1101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很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D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
13、弦寸有滑象。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 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车6克,半夏14克 白芍9克甘草10克。 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削减,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厦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1016:1819) 按语: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所致。与小青龙汤证机相符,服本方则使寒邪饮去,肺气通畅而咳喘自平。 补述 刘渡舟教授指出,临床运用本方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一)辨气色: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卫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可见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
14、见两日四周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 (二)辨咳喘:或咳重而喘轻,或喘重而咳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加重。 (三)辨痰涎:肺寒津冷,阳虚津凝,成痰为饮,其痰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冷。 (四)辨舌象: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改变不大,但若阳气受损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 (五)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见弦象,因弦主饮病;假如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紧;若病久入深、寒饮内伏,其脉则多见沉。 (六)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气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很多兼证
15、,如水寒阻气,则兼噎;水寒犯胃,则兼呕;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 以上六个辨证环节,是正确运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两个主证者,即可运用小青龙汤 9大青龙汤(溢饮) 刘渡舟医案;某女,32岁。患两手臂肿胀,沉重难受,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衣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今便发觉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劲。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绎,苔白。此乃水寒之邪郁遏阳气,以致津液不得流畅,形成气滞水凝的“溢饮”证。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但始终没有用发汗之法,所以缠绵而不愈。处方: 麻黄10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刘渡舟 医案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