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3)——古诗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3)——古诗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3)——古诗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三)第一部分:知识梳理诗歌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一、画面描绘题1 ,常见提问方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X句诗呈现的景象。(2) XX句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2.答题思路:(1)找出描写的意象,找名词,找全。(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找形容词,找准。(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4)展开联想,丰富句子。二、环境描写作用分析题1 .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2 2) XX句描写XX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 .答题思路:(1)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时、首先要简单描绘所写的画面。(2)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交代
2、诗歌写作的背景(天气、季节、战争等)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人物/诗人XX心情(3)揣摩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示例:南乡子李均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鸥坞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烟、雨、落花、鹏鸽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鸥坞几声啼叫,(答题点1:描绘画面)寥寥几笔就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答题点2:分析作用)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做铺垫。(答题点3:分析情感)三、赏析题1 .常见提问方式:(1) XX句中“X”字好在哪里?(2) XX句中运用了叠词“XX” “XX”,
3、请简要分析其效果。(3) XX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 .答题思路:(1)首先点明诗句运用的特殊手法(如果赏析的是某个字,且该字未运用特殊手法,则解 释该字的意思);(2)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例:如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则分析将XXX比作XXX);(3)分析该手法写出了事物/景物什么样的特点;(4)揣摩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注】赏析的点多种多样,有字的意思丰富,有词性活用,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还有语 言特色等,如果题目未点明具体赏析哪一点,要多角度考虑。【补充】1 .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夸张、
4、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通感、借 代、反复、用典2 .诗歌中常用表现手法: 情与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爱景衬乐情;以景结情)静与动(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虚与实(化虚为实、虚实结合) 古与今(借古讽今、怀古伤今)衬托想象联想象征抑扬白描工笔 多感官描写(视听嗅味触、远近、高低、俯仰等)赋比兴回环复沓重章叠句3 .诗歌常见语言特点: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绚丽飘逸、简洁明快、雄浑壮丽、 粗犷豪放、沉郁顿挫、悲壮慷慨、缠绵婉转示例:游栖霞寺唐张汇跻险入幽林,翠微含竹殿。泉声无休歇,山色时隐见。潮来杂风雨,梅落成霜霰。一从方外游,顿觉尘心变。2.“翠微含竹殿”
5、 一句中的“含”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采用拟人手法,(答题点1:点明手法)赋予树木(山林)以灵性,使画面有动态美,似有凝聚、包容的力量,(答题点2:分析手法 如何运用)生动写出了栖霞寺被翠绿的山色所环绕的幽深美丽的景象,(答题点3:分析手法写出的事 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所见景色的爱怜不舍(喜爱、陶醉等亦可)。(答题点4:分析诗句表达的感情)四、内容情感/主旨情感分析题答题思路:揣摩诗歌的主旨情感时,可以结合诗歌所属的题材类别(如送别诗、边塞战争诗、山水田园 诗等),也可以结合诗人的经历背景,还可以结合诗句中的典故(若诗中有典故)进行作答。第二部分:精讲精练(-)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
6、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 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 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水的思念之情。(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7、。【答案】1 .D2 .在酷热的五月仲夏傍晚时分,想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 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都映照在苍茫暮色里。【解析】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稚川山水风光的热情赞颂,并巧妙抒写了他的思乡之情。 故选:Do2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然后 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 亭的所见,也是对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 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古诗 阅读 鉴赏 知识 梳理 题型 解题 思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