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文言文阅读-【期末试题】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2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期末统考试题汇编.docx





《03-文言文阅读-【期末试题】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2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期末统考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文言文阅读-【期末试题】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2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期末统考试题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3-文言文阅读-【期末试题】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2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期末统考试题汇编一、文言文阅读(2021春福建厦门高二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 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 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2、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 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节选自苏洵六国论)乙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 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触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 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
4、齐国)跟秦 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 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 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 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 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君八 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 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 战败了而亡国
5、,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 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 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乙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 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 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 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 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
6、,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 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 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 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 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 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 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5 . A 6. B 7. C 8. (1)(后梁)逃跑的死亡的将士数以万计,丢弃的物资粮草和军用
7、 器械堆积如山。(2)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察看刘郡的军营。9. 用恩德安抚他们,能成就自己的威名;做大事的人不应该惦记小的仇怨。答案第2页,共9页【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此时正好遇上天气阴暗,刘郡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边呼叫一 边击鼓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 靡。“郡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这是状语后置句,“河曲”是“丛林间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 BC;“跃马大呼,,“帅骑驰突,共用主语“晋王。对称结构,连动短语,“呼”后断开,排除D。 故选Ao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
8、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8 .“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政,错误。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故选Bo7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只身突围”错误。原文“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意思是晋王策马腾跃,大声 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可见并非“只身”突围。故选Co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主语“后梁”省略;“委弃”,丢弃;“山”,名词用作状语,像山一样;(2) “晋王劳军于魏县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晋王于魏县劳军;“因”,趁机;“帅”, 动词,率领;“觇、偷偷地察看,侦察。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答
9、题区间为:“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 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 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此乃吾复振之时,不可失也。”他的儿子李存勖 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降朱全忠的藩镇已经十之七八,自黄河以北,能成为朱全忠忧患 的,只有我们河东与幽州、沧州了;现在幽州、沧州被朱全忠围困,我们不与他们协力抗拒 朱全忠,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打天下的人不顾念小的仇怨,况且他们曾经使我们困难而我们 解救他们的危急,用恩德安抚他们,才是一举而名实相合呢。这是我们再振兴的时机,不能 失掉啊”, 由“彼尝困我而我
10、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概括李存勖劝说父亲李克用救援刘答案第3页,共9页仁恭的理由之一是:用恩德安抚他们,能成就自己的威名。由“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概括李存勖劝说父亲李克用救援刘仁恭的理由之二是:做大事的人 不应该惦记小的仇怨。参考译文:刘仁恭向河东李克用请求救援,前后一百余次;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始终没有 答应,他的儿子李存勖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降朱全忠的藩镇已经十之七八,自黄河以 北,能成为朱全忠忧患的,只有我们河东与幽州、沧州了!现在幽州、沧州被朱全忠围困, 我们不与他们协力抗拒朱全忠,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打天下的人不顾念小的仇怨,况且他们 曾经使我们困难而我们解救他
11、们的危急,用恩德安抚他们,才是一举而名实相合呢。这是我 们再振兴的时机,不能失掉啊。”李克用认为对,于是应允刘仁恭和好。后梁太祖开平二年, 晋王病情十分严重。晋王李克用下令他的弟弟李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玦、掌 书记卢质等人拥立他的儿子晋州刺史李存勖为继承人,并说:“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 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又对李克宁等人说道:“我就烦劳你们替我照 看亚子了!”李克用说完就死了。将吏们想要谒见李存勖,可是李存勖正在里边悲伤哭泣, 很久没有出来。张承业于是就进去对李存勖说道:“大孝在于不失去基业。哭泣再多又有什 么用!”随即将李存勖搀扶出来,继位做了河东节度使、
12、晋王。五月,辛未朔(初一),晋 王埋伏军队在三垂冈下,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 也没有预料到晋军的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晋王李存勖命令周德威、 李嗣源分兵两路,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后梁逃跑的死亡 的将士数以万计,丢弃的物资粮草和军用器械堆积如山。后梁太祖听说潞州夹寨没有守住, 大惊失色,过了一会儿长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家业可以不亡了! ”晋王李存勖 回晋阳,休整军队,进行赏赐,任命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诏命州县举荐有才德 的人。罢斥贪婪残暴的官吏,减轻田租赋税,抚恤孤寡穷民,申雪冤案,禁止奸盗
13、,境内太 平。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侦察刘帮的军营。此时正好 遇上天气阴暗,刘都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边呼叫一边击鼓冲了出来, 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正好这时李存 审的援兵赶到,这才得免于难。晋王回过头来对随从骑兵说:“差点儿成为俘虏被人讥笑。” 骑兵们说:“这次正足以让敌人见见大王的英俊威武。”同光元年,晋王在魏州筑坛,即皇 帝位,国号大唐。10 . D 11. A 12. A 13. (1)我和你都还是青年,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但终究会长久答案第4页,共9页在一起生活。(2)这个老婆婆,是我祖母的
14、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 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 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D项,“大母过余曰”意思是“祖母来看我”,“过。看望,探望。故选Do11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
15、薨,指天子或诸侯之死,到了唐代也可指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错误,“薨”在春秋战国 时期指诸侯之死,天子之死为“崩”。故选Ao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 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 “对选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三则选文都以对逝者的悲痛悔恨之情为线索”错误,甲文中韩愈流露出对侄儿早 逝的痛悔之情,而乙丙选文没有悔恨之情。故选Ao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
16、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中,“俱”,都;“少年”,青年;“虽”,虽然。(2)中,“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乳”,名词作动词,喂养;“抚”,对待。【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 答案第5页,共9页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 解实词含义,要注
17、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参考译文: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 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 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 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 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家乡, 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
18、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 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 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与可写信跟我说:“我近来告诉士大夫们说:我们墨竹画派近在彭城,你们可以去那里 求画。这回袜子材料应当集中到你那里了。“信尾还写了一首诗,其中说道:“拟将一段鹅 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我向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应该用二百五十匹绢,我知道您是 懒怠做画,只是想要得到这些绢而已! “与可无言可对,就说:“我说错了,世上哪里有万 尺长的竹子呢? “我对这做出了解释,回答他的诗说:“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
19、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道:“苏公真善辩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绢,我就要买田还乡养老了。“随着把他所 画的第筲谷偃竹赠给了我,说:“这竹子只不过数尺,却有万尺的气势。“黄筲谷在洋 州,与可曾经让我作洋州三十咏诗,黄筲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诗说:“汉川修 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繇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 在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 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 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
20、”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 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 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 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 样? ”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 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 ”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答案第6页,共9页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 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14 . B 1
21、5. C 16. D 17. (1)敌军见到他这样大吃一馆,王黑追赶敌军直到东门,他的 部下逐渐会集,合力击败敌军。韩轨的军队只得弃城逃跑。(2)朝廷担心敌军深入,于是征调兵马,驻守京城。在城中街巷挖了许多沟壕,来防备侵 袭。【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 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 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在外”的主语是“梯,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从河东”是“宵济袭黑”的状语,所以不能断开,且“比晓”意思是“等到拂晓”,是时间状
22、语, 一般不能放在句末,排除D项。故选B o15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左仆射为虚职”错误,由“左仆射周惠达召黑议之黑轻侮权势,守正不回,皆此 类也”中“黑轻侮权势”可知左仆射不是虚职。故选C。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 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
23、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责令使者掰开薄饼的边缘来吃“错误,文中说的是“尝有台使,黑为其设食。使乃裂 其薄饼缘命左右撤去之”,意思是“曾经有上级公使来,王黑设宴招待他。使者掰掉薄饼 的边缘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是使者使者掰掉薄饼的边缘,不是责令使者掰开薄饼的 边缘来吃。故选Do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答案第7页,共9页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末试题 03 文言文 阅读 期末 试题 福建省 厦门市 2020 2022 语文 下学 期期 统考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313584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