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普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算是最好的一折戏(2)用手撮着吃 *(3)脑p布上还响着脚步声(4) 一点都没有的色2 .下面对名著经典常谈有关内容的描述中错误的两项是()A.经典常谈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文字简练明晓,深入浅出, 被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B.说文解字第一说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秦始 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C.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 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2、。D.春秋时通行赋诗;司马迁时代,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司马迁以后,“诗 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E.春秋三传第六中“三传”为离骚公羊传毂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 秋的劝惩作用。3 .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四书”指的是什么?4 .选出下列对画线处的语言表达分析正确的一项()A.张老师花了三天时间处理好了李亮跟王东同学为了座位大小而打架。(宾语明确)B.王委员认为,金融法规对提升国际金融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水平。(成分齐全)C.资源总是跟着人才走的,要让拔尖人才引得进、长得快、干得好。(语序合理)D.许多知名大公司需要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努力。(句式正确)5 .结合下面
3、内容,请拟写一条对联式的标语宣传倡导低碳生活。随手关灯、关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 砍掉的森林;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 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 倍;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或饭盒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 石油也是一次性的。8【答案】【小题1】向西走。,忽然。,从前。,聚列。【小题2】略【小题3】略【小题4】B【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句意: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西行,向西走。句意: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4、。句意:从前看了图画。向,从前。句意:怪石聚列着。攒列,聚列。(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句意: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 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重点词: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者,也,判断句。句意:潭北面有亭子像翅膀一 样立在水上,是湖心亭。(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登万松岭而望西湖,一片空明,千峰紫翠,楼台烟雨,绮丽清幽”“南屏”的怪石和古寺。“雷峰夕照”,“苏堤”的梅柳,“花港”的因湖水而成的池沼,映入湖中的三潭这些内容既描 写了西湖总体之景:空明,绮丽,清幽。还具体地描述了西湖的有特色的几个美景之处。图画画 的是景,但却画不出西湖美
5、景的意境。所以作者说“今乃知画不足以尽西湖也”。(4)本题考查内容的解读与分析。A.有误,甲文“以其境过清”的“以”,是“因为”的意思;乙文“作六桥以通舟”中的“以” 是“来”,表目的的连词。B.正确。C.有误,甲文首句从正面写出潭水声的悦耳动听。D.有误,甲文移步换点,以写景为主,但在写景中作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故选:Bo答案:(1)向西走。忽然。从前。聚列。(2)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潭北面有亭子像翅膀一样立在水上,是湖心亭。(3)文章既描写了西湖总体之景:空明,绮丽,清幽。还具体地描述了西湖的有特色的几个美景 之处。图画画的是景,但却画不出西湖美
6、景的意境。所以作者说“今乃知画不足以尽西湖也”。4 4) B译文:甲: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 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 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 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 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 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 处游去了,来来往
7、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 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 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 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登上万松岭,望向西湖,那里一片空明,千峰紫翠,许多楼台都处于烟雨之中,美丽清雅。 从前看了图画,恐怕西湖比不上画,现在才知道画不及西湖。越过万松岭,过长桥,到了南屏。 南屏的山,怪石聚列着,下面有一座古寺,这就是所说的“南屏晚钟”。北面叫雷
8、峰,有紫色的 高塔,这就是所说的“雷峰夕照”。西面叫苏堤,从南到北,建造了六座桥来通船,在堤上种了 梅树、柳树,这就是所说的“苏堤春晓”。堤西面有亭,引了湖水做池来养鱼,这就是所说的“花 港观鱼”。堤东面不远有陆地,旁边有三座塔,影子倒映在湖中,这就是所说的“三潭印月”。 潭北面有亭子像翅膀一样立在水上,是湖心亭。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 汉语虽有同它
9、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 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 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 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 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9 .【答案】【小题1】B【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解析】(1)该句子连用了 “一样,是”这样的
10、句式,属于整句,音韵和谐,读来朗朗 上口;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2)本段内容分别围绕“中国人热爱开水的传统很可能与茶有关”和“喝开水传统又很可能与锅 有关”来写的,“茶”和“锅”是外在因素,所以该段中心意思是分析中国人热爱喝开水的传统 的外在原因。(3)【文一】“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描 写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 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 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一一安塞腰
11、鼓”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安塞腰鼓的 声音、舞姿,“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 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和喜爱;【文二】从“黄帝与蚩尤大战、 秦朝以后、宋代、1942年以后”可知该段讲述了鼓的产生、发展及用途演变的历史,运用了说明 的表达方式。(4)【文二】根据“黄帝与蚩尤大战、秦朝以后、宋代、1942年以后”可知该段运用了时间顺 序;【文三】第段先说明中国人喝开水的历史,第段说明喝开水的内在因素:利于饮水消毒, 降低发病率,第段说明促使中国人热爱喝开水的传统的外在因素,第段说明发达的中医知识 促使喝开水保健康成为了传统
12、。所以按照由内因及到外因的逻辑顺序写的。(5)A.有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将士们英勇杀敌,忠君报国的爱国之心, 【文一】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和这里没关系。所以填写在这里不合适。B.正确。C.有误,【文三】第段告诉我们“喝开水成为传统”主要是因为喝开水保健康,不是因为我们 发明抗生素太晚了。D.有误,【文三】第段说明中国人喝开水过程中,提到了使用金属容器,堪称高科技产品“锅” 及中国医学的成就,含有自豪和幸福;但第段分别说明中国人喝开水的历史和喝开水利于饮 水消毒,降低发病率,仅仅说明了喝开水的好处,并没有体现自豪和幸福。故选:Bo答案:(1)整句的使用,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1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了安塞腰 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2)分析中国人热爱喝开水的传统的外在因素。(3)【文一】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安塞腰鼓的声音及表演特色,表达作者对安 塞腰鼓的赞美和喜爱;【文二】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讲述了鼓的产生、发展及用途的演变历史。(4)【文二】时间顺序;【文三】由内因及到外因的逻辑顺序。(5) B【文一】运用了整句和排比的修辞,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突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 的特点。【文二】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鼓的产生、发展及用途的演变历史。【文三】按照逻辑顺 序,说明了中国人爱喝开水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揭示了中国人爱喝开水的原
14、因。第一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第二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三题考查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第四题考查说明 顺序。第五题考查内容理解。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1)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总体 到部分依次进行说明。(2)时间顺序。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3)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如: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 质、从简单到复杂等。10 .【答案】【小题1】C【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结合“我一口气能吃掉四五个”分析
15、,“大快朵颐”指痛痛快 快地大吃一顿。(2)本题考查标题拟定。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父亲穿着棉袄,端着茶缸, 在门槛内喝一口茶,发着呆,有一种凭栏看落雪的闲适感”分析,可拟题为:父亲凭栏看落雪。(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首先,“小雪落旧檐”中“小雪”和“旧檐”是两个意象,这两个意 象的组合淡远、静谧,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引起阅读兴趣。其次结合“小雪翩然而至,在茅草 屋做的屋檐上,睫毛似的凝结”“雪薄薄地落着,肃穆、朴实、安静”“雪在屋檐上,一个小队 一个小队地集聚,接着是一个连一个连,一个团一个团,一个军一个军,小雪的飘飘洒洒,下得 久了,也成了气候。不同的是,小雪造成的积雪,
16、会细细密密,或者称之为密密匝匝,不像大雪, 有一股喧腾的气势在其中,也就是所谓的喧哗,不实在”“小雪一下,屋檐下,炊烟四起,鸟雀 也开始敛足了”“印象中,每每落了小雪,父亲总会在白瓷缸茶盏中沏一杯茶”“炊烟和蒸汽会 把屋檐上的小雪也暖化一些,晶莹剔透的,在屋檐的滴水处凝结成一-根根珠链,吧嗒吧嗒滴下 来父亲这时候会指着屋檐上雪化的雨滴”分析可知,“小雪落旧檐”贯穿全文,是文章的叙 事线索。最后作者通过对“小雪落旧檐”的看雪、蒸包子等几件趣事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文章 的主旨,即对过往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怀念。(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BD.正确;C.有误,第段中“雀鸟像子弹一样在雪中穿梭”用
17、夸张和比喻写出了下雪后雀鸟的欢快。故选:Co答案:(1)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2)示例:父亲凭栏看落雪(3)用小雪和旧檐这两个意象组合,激发想象。“小雪落旧檐”贯穿全文,文章写了冬日小雪,我们一家人在屋檐下的几件趣事。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即对过往乡村生活的喜爱、怀念和眷恋。(4) C本文记叙了冬日小雪,“我们”一家人在屋檐下的几件趣事,表达了对过往乡村生活的喜爱、怀 念和眷恋。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 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 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
18、说法过于绝对化等。11.【答案】经典常谈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朱自清先生,喜欢他的文章,他的文章 似乎很有感染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所以收到这本书时我是很高兴的,刚一收到时,我就迫不及 待的去书中遨游一番,迫切的去体会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世界。读书时我们常常迷惑,常常存在着许多疑问,譬如,对于我们如何阅读国学经典?这本书的 作者朱自清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经典一一解读剖析,写成一部通俗易懂的经 典常谈。自说文解字说开去,再讲易经尚书诗经短短十三篇精彩导读,让我 轻松读懂十三部国学经典精髓,瞬间打开阅读经典的全新视野,读了这本书,有种耳目一新的感 觉。另外书中还教会了我如何提升写作能
19、力。朱自清以三十年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 让我领悟“如何注意每个词的意义,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处”,是为文 艺十六讲,收获颇多。短短十六讲,篇篇都经典,读完后您会惊喜发现,控制文字是一种愉快, 也是一种本领,最重要的你会发现,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文字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吸引你。对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这本书中诗经这一部分了,因为我个人爱好诗经,喜欢那种韵律美, 我觉得自己读诗经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提一杯茶,拿着一本书去树林中静 静地品读,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了,偶尔再伴有小鸟的鸣叫,那就更加美好和安逸了!我觉得世间 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以前我读过尚书,
20、所以对于这本书中的尚书部分记忆犹新,对它别样对待,自从两年前 开始读尚书,我对此书的兴趣尚书喜欢感一直不减。这次有机会再次读尚书,我很是激 动和开心。有朋友问我,尚书不是很难读吗?你怎么看得津津有味?难道你全都能理解吗? 我摇摇头,对他说,并非我古文很好,而因为难易是相对的,古人曾道“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我觉得尚书文辞古奥,但是经典常谈文艺16讲这本书中语言通俗易懂,可以很快, 很简单的就了解读懂书中的知识点。甚至可以说,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也必须读尚书了解尚 书。然而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些尚书的知识,这是很不错的。渐渐的我发现了,通过读这本书,我 渐渐的了解了一些尚书方面的
21、知识点,知道了一些很经典的知识,读古文可以让我得到很好的熏 陶。我爱诗经和尚书。读的书越多,我越会发现,读书时的我似乎是最快乐的,每次我不开心时,去书中总能找到 快乐,书好像是我的快乐的源泉,让我深深地陷在其中,无法自拔,我爱读书,更爱这本书。【解析】本题考查读后感。读后感即读书感悟,读书的感悟可以是针对于整部著作的,针对于著 作的写作主题、中心思想,谈自己的感悟、思考;读书感悟也可以是针对书中的人物的,可以是 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甚至一个不起眼的配角,从人物的形象、经历、选择、情感等角 度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读书感悟还可以是针对于书中某个情节、某个细节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等等。读书感
22、悟可以以书中的人、事、情为中心去感受、思考、表达,也可以是从书中的人、事、 请出发,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谈共鸣、谈思考、谈成长。读后感重点是“感悟”的发表, 千万不要对于著作内容进行大面积的复述,可以精炼地简述,再此基础上表达思考。经典常谈 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 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 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可选取某一篇目,谈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和对古典文化的新理解。文章是一篇读后感,主要写了阅读经典常谈的一些感受,作者由刚开始的懵懂到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江苏省 常州市 天宁区八 年级 期中 语文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