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木兰诗公开课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完整)木兰诗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木兰诗公开课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木兰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 . 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2 .体味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叹。3 .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二)能力训练点1 .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2 .体味文章的详略的安排。3 .根据想像扩写课文。(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味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 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二.学法引导1 .本诗诗的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利用课 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分段细读,抓住叙
2、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 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2 .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照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 用。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爱慕,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 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略。2 .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牛.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3 .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
3、内容,结合当时的社 会背景来介绍分析。四 .课时安排2课时五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2 .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3 .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4 .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第一课时1 .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份。2 .重点分析前三部份,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部份,看在这部份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 象的。第二课时1 .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2 .学习改写文章。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占代文
4、学名著搬上了银幕,哄动了世界, 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 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一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定会找到答案的。(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三)整体感知I .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2.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份,每部份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第一部份(1 一 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份(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份(5 - 6段)凯旋而归。第四部份(第7段)结尾附文。(四)重点、难点
5、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 .背景介绍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 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2 .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3 .分析第一部份,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 处,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2)从第一段春,木兰的身份是什么? “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r基
6、础。(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 入伍。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许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 伍。是否亳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女扮男装。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死亡,但木兰一片孝心, 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马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4)思量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先后后,人物在
7、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 把握一下。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量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5)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 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 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 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木兰 公开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