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十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实用的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十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的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十篇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1新学期伊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 本期工作,兹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首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 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 人民教师。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目 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 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
2、的知 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以全新的教学观,帮助学生转变 被动学习的方式,通过探索性、自研性、开创性的学习和实践,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 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的能力,并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的时 代新人。二、教学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 语认读水平,让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学有所获,并能够掌握英语课 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学会基本的会话表达,特制订本计划。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对中 西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其世界意 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2、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是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 音、语调打下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 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观察、阅读、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 方法培养,从学生自身的能力提高。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学期的英语,在上期中,他们已 经学习了 26个字母,010的基数词,认识了一些人物的名字, 了解了基本的颜色、知道了一些水果的名词等等,并学习了基本 的会话。然而,对于一些词语的发音、连贯阅读句子、以及记忆 单词等等还有很大的问题,在这一学期
4、必须要继续加强基础的英 语教学。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共有4个单元,26课,其中22课新课,4课评价 复习课,单词有近130个,会话有22课。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英语单词的记忆和阅读中。2、对于会话段落的阅读和掌握。3、语音情景的模仿。(二)难点:1、自如地会话。2、对单词的记忆。3、仿写句子。(三)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1、 Lesson A、 Lesson B2、 Lesson B 、 Lesson C3、 Lesson D 、 Lesson E4、Lesson E、Lesson F5、Lesson G、Lesson H6、Lesson H、Lesson I7、Lesson J、
5、Lesson K8、Lesson K、Lesson L9、Lesson M、Lesson N10、 LessonN 、 Lesson 011、 LessonP 、 Lesson Q12、 LessonQ、 LessonR13、 LessonS、 LessonT14、 LessonT、 LessonU15、 LessonV、 LessonW16、 LessonW、 Lesson17、 LessonY、 LessonZ18、 LessonZ、复习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篇4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 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 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6、,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 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有学生50名,其中三(1)班有23名,三(2)班有 27名,年龄大多在9-10岁。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 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 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 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 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 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对自己学
7、校的生活 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 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习辨方向和学画平面图的基本知识面。 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 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一温馨的社区生活。最后安排了 “热爱自 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在学生认识了解学校生活的基 础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环境、保护学校设施的思想品德教育, 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面图的知识,让学 生画画自己生活的学校,对学校的位置和环境有所认识,并进一 步让学生画画上学的路线图。读图、识图和
8、画图是人们生活中一 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 地图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地图知识 的学习,是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做准备。教材编写从学习辨别方向 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学画平面图,由浅入深,由 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掌握画平面图的基本技巧,并有游戏中能够 灵活运用。教材编排了 “为校园画张像“、“学画平面图”“我 们学习的场所”和“我为学校添绿色”四个主题内容。每一 个主题的学习,教师都要结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渗透。每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主要通过对城市社区和农村 社区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 的一
9、系列影响。社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学生或多或 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到社区参观、调查、访 问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认识社区里为大 家服务的人们,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劳动。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 社区的文化、体育、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捐助、关爱弱势群体等 活动,从小做文明的社区一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并引导学生为自己生活的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教材编排 了 “幸福生活的地方”、“多彩的社区活动”、“文明的社区生 活”、“感谢社区服务者”、“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五个主题 内容。第三单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 与自然的关系。从大
10、自然养育了人类和自然灾害惩罚人类两个不 同角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 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教育。针对近年来逐年上升的火灾 和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 免火灾的发生;一旦遇到火灾,要懂得逃生的办法和基本知识, 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减少生命损伤,学会大家在一起互助和互救。 火灾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和地震大多是自然灾害,在自 然灾害面前,引导学生不要惊慌失措,要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教材编排了 “认识自然”、“当灾害来临时”、“防止火灾”、 “模拟游戏一一争取生存时间”四个主题内容。三、教材目标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
11、儿童品德和社会性 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 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 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 性发展的自然衔接。(一)、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对辨别方向,学画平面图、路线图的兴趣,体会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养良好的看图、读图、用图的方法 和习惯。加深对学习环境的了解,更加热爱学校的设施,热爱和 保护学习环境。培养乐于合作、认真做事的精神。2、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周围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 的关系,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 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
12、的劳动成果。通过学 生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弱 势人群。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通 过为社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 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3、感悟是大自然养育了人类,要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 初步认识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又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形 成初步的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 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能够体会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团 结互助精神的可贵。(二)、能力目标:1、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训练动手操作(画平面图、路线
13、图) 的能力,读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通过了解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周围环 境的认识能力,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比较能力。通过学生观察、了 解、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 在公共场所中对一些人的不良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 的能力。3、学会遇到意外时,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访求,提高自我 生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 的能力。(三)、知识目标:1、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 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2、通过观察、了解、访问等活动,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并能 够了解
14、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周围环境、不同人的劳 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自己对 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懂得关心弱势群体。知道遵守文明公约。知 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 遵守公共秩序。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活动,使学生知 道美化社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3、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 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和奋斗目标1、教学重难点: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 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知道 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
15、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 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2、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将品德、行 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 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 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 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五、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 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为学生认识社会、
16、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 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 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 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 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 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 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 养能力、陶冶情操、
17、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 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 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 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 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 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 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 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 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
18、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 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 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 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它的教学目标有:1、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经验,感受书本同社会实际的 联系;2、学习搜集资料利用资料的方法,学习提出假设探究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3、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4、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5、培养协作学习精神,养成协作学习习惯;6、关心时事,关心身边的生活,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7、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获取
19、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 力;8、熟悉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具备开展网 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三、教学措施:1、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 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 动空间。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 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 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 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 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5、重视发
20、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 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 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 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 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 评价。六、专题研究计划根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专题研究计划如下: 主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方法:1、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灾的发生。2、教育学生多掌握一些自然灾害的自救和互救知识。七、尖子
21、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1、学困生的转化我班品德与社会方面的学困生有:程铭静、张萧、陈培高。主要原因是理解能力差,记得慢。转化措施如下:(1)因材施教, 课上提一些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体能成功的喜悦,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2)课下安排学习组长帮助他们。2、尖子生的培养(1)重点培养,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安排一些有 难度的题目练习。(2)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 的兴趣。八、课时安排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10课时第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12课时第三单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8课时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5一、前言新教育提倡的“与黎明共舞”晨诵项目是以适合孩子
22、当下的 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古典诗词为主的复合课程。目的是让诗歌 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强调在晨诵过程中孩子与 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晨诵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 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晨诵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 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 希望通过晨诵课程,让我们的学生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 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像沈从 文说的那样:于清晨极静之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二、晨诵目标1、让孩子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 的母语,
23、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用一种饱满的 激情和精神面貌投入到每一天的学习中。2、让诗歌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强调在晨诵 过程中孩子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诗 歌的丰富性。三、晨诵篇目三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四大主题。分别是: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什么是好孩子、植物妈妈有办法、冬天里的童话;具体如下:(一)、开启黎明的诗一天只有一次清晨(二)、晨诵主题篇目1、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我们去听秋的声音、四季的脚步吹蒲公英风从我 指尖穿过秋姑姑、收获、天门山、江上渔者秋思什么是好孩子我想、什么是好孩子(五首)、善良、墨水瓶会跳 舞的字植物妈妈有办法植物妈妈有办法风铃草、星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 三年级 教学工作 计划 范文 锦集十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