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小石潭记》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小石潭记》专项训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小石潭记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取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堆,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他又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乃记之而去 B.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心乐之/似与
2、游者相乐 D.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B.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C.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暗写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取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34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岸
3、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顾影颓然,不复甚寐。35 .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却将水、鱼各尽其妙,令人叫绝。B.乙文“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字,写出了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及作者的感受。C.甲、乙两文作者同属“唐宋八大家”,同处被贬之时,故所抒之情也完全一样。D.甲、乙两文自然流畅,层次井然,又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富有诗情画意。试卷第10页,共10页参考答案:1. D 2.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凄凉幽深。3. C4. B 5. D 6. B 7. A8.柳宗元9. (1)格外(2)翠
4、绿(3)穿透(4)凄清10. (1)潭中的鱼约有一百 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 蜒前行,时隐时现。(意思对即可)1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12.示例一:小石 潭记中的语言精练优美,有参差错落的变化,读起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如第段,“皆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七字句,参差错落,并且把景 物写得生动形象,读来如在眼前。示例二:小石潭记第段的写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作者要表现潭水的清澈,却不 直接写潭水,而写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鱼在水中仿佛在空中没有 凭依,阳光下射,一直穿到潭底
5、,这就形象地写出了潭水的清澄、透明。示例三:小石潭记第段的写景,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 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勾画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示例四:小石潭记第段由景到情,在写完游鱼及水之后,点出“似与游者相乐”,以小 鱼的自由自在来比衬人的心情,比直截了当说出自己的心情的欢快更有意味。(选择第段中的任意内容,从“语言使用写景技巧”“表情达意中的任意角度进行赏析, 言之有理即可)13. D 14. (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可以依傍的。(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这件事)就离 开了。 1
6、5. C 16.相同之处:都表达了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文章借由景色的 清幽,引发了作者被贬的郁闷心境;链接材料表达了作者想要纵情徜徉山水,了却世俗羁绊 的心情。17. 开放 昏暗 停留18. (1)树林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珊山。答案第1页,共2页(2)向小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19. C 20. B 21.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22.异:欧阳修治理下的滁州城,政治清明,百姓和乐,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柳宗元看到小石潭后的惊喜,是个人短暂的快乐,经过凄清环境的触发,又流露出贬居的孤 寂悲
7、凉。苏轼“以手为口”,以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政治见解,虽被贬黄州,仍乐观豁达、 积极向上。23. C 24. C 25. A 26. B 27. (1)向小潭西南望去,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 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如果母子不在一处,(这次分别)可能就会成为永别。28. (1)大约;(2)静止的样子;(3)就;(4)写下29. (1)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 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2)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30. B 31.甲文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侧面 描写,看似描写谭中的游鱼,实则为了衬托水的清澈。乙文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了水之深,让人印象深刻。3
8、2. 格外 大约很,非常 沿着33. D 34. (1)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2)回头看自己的(月下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35. C答案第2页,共2页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人氐,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9、,曰恕己,曰奉壹。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潭中鱼可百许头。A.明灭可见。B.高可二黍许。C.不可久居。D.珠可历历数也。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怡然不动,俶尔远逝。译文: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译文:青葱的藤蔓,翠绿的树木,缠绕摇曳,点缀其间。6.对画线句子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岸势犬牙般交错,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隐约的与作者贬谪以来的心境相契合。B.作者抓住特征,细
10、致描绘,恰当的拟人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读来如在眼前。C. “斗折”是静态,“蛇行”是动态,语言精练优美,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D.句式灵活,有四字句,有五、七字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7 .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运用移步换景。到小石潭以后,又定点观察,由近及远,写 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8 .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致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特写鱼儿的活动、潭 底的鱼影,这是由点到面。C.用“怡然”“俶尔”“翕忽”等词语传神地写出游鱼的动态,全句无一字写水,但已能充 分感受到潭水的清澄纯净。D.小石潭的曲径通幽,潭水
11、的空明清澈,都是单纯的景物描写,直到“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才融入了作者苦闷心情。试卷第2页,共10页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项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
12、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8 .本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填人名)。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水尤清冽尤:(2)青树翠蔓翠:(3)日光下澈澈:(4)以其境过清清:10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1 .作者“坐潭上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2 .选文是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在语言使用、写景技巧、表情达意等方面都表现出了 相当高的艺术成就。请你以第段为例,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瑕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13、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堆,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他又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3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一”,可推测其意与“竹,湘关。B. “空游无所依”中的,衣、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C.
14、“不可知其源”中的“源工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D. “隶而从者呻的“从 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B.作者写隔着竹林,听到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乐 趣。C.文章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和气氛,传达出作者在贬居生活中清闲宁静、怡然 自得的心境。D.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表面写景,实则写心。16 .阅读
15、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文章和材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链接材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 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 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 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节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张盖:张开的车盖。斑剥:斑斑点点而有剥落。围:周长的计量单位。 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挂进贤冠指辞官退隐。情障:这里指心愿。二、对比阅读试卷第4页,共10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
16、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
1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取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母,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他又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
18、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 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 日:“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 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 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
19、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 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节选自苏轼集【注释】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靳水人。世代 从医,颇有名气。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1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野芳发而幽香()(2)云归而岩穴暝()(3)不可久居() 18 .把甲文、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9 .下列对甲文和乙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句句相衔,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最后 由酒引出“山水之乐B.甲文中“日出而林
20、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巧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林中的朝暮之景, 表现出作者醉心山水之乐。C.乙文用“垠”“屿”“崛”“岩”写卷石的形态各异,用“斗折蛇行”写小溪的曲折蜿蜒,用 “过清,写环境的清新。D.乙文文字精炼,“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了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 了潭水的清澈透明。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寺在新水郭门外二里许/安陵君其许寡人B.下临兰溪/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闻麻桥人庞安常/闻寡人之耳D.因往相田得疾/苟富贵,无相忘 21 .请用三条“/给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22 .请结合选文分析欧阳修、柳宗元、苏
21、轼在心态上的不同。【甲】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试卷第6页,共10页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日:“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 *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土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几经其门
22、,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裴度:唐朝杰出政治家,当时按例应到连州任职。质:抵押。没:没收。2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B.悄怆幽邃*C.如何与母偕行D.其以没者邃:深偕:同“谐”,和谐以:同“已”,已经24.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的“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男女质钱*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C.能以径寸之木,为官室、器皿、人
23、物(核舟记)*D.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B.即草奏/章清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C.即草奏章/清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D.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26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柳宗元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和自己“凄神寒骨”的感受,这正是作者贬官失意后孤凄之情的反映。B.柳宗元本该调任柳州,因担心刘禹锡体弱不能适应播州恶劣的环境,就上书陈情, 让刘禹锡换任柳州。C.柳宗元是个体恤民情的好官,他革除了当地以人抵钱的恶习,并自己出钱赎回了已经被钱主没收的孩子,还给他们的父母。
24、D.甲、乙两文让我们看到了柳宗元的真性情,他会为自己贬官的境遇而忧伤,也能用 温暖的情怀关怀朋友。2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 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
25、处辄为潭,深者缝石五丈,不得其所 io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 煮莱。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释】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 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破:当作“缱”,音同字误。 缱,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汰(tai):波涛。馀甘:即橄榄。28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潭中鱼可百许头:(2)怡然不动: (3)折处辄为潭:(4)书以付过: 2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
26、子。(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30 .下列对两篇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试卷第8页,共10页景物,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B.【甲】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C.【乙】文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D.【甲】文“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与【乙】文顾影颓然,不复甚寐。写出 了山水之乐与身世之悲在作者内心交织。31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分别写出水怎样的特点。阅读
27、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俄,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缝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 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巨人迹:巨大的脚印。馀甘:即橄榄。3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 (3)热甚()(4)循山而东()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境过清 书以付过B.心乐之能以径寸之木 C.折处辄为潭不足为外人道也D.乃记之而去乃大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