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基本知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热处理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处理基本知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铁碳合金的基本相由于铁与碳之间相互作用不同,使铁碳合金固下态的相结构也有固溶 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类。属于固溶体相有铁素体与奥氏体,属于金属化 合物相的有渗碳体。1 .铁素体纯铁在912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格的a -Fa0碳溶于a-Fa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由于a-Fa是体心立方晶格结构, 它的晶格间隙很小,因而溶碳力量极差,在727时溶碳量最大,可 达0.0218%,随着温度的下降溶碳量渐渐削减,在600时溶碳量为 0.0057%,在室温时溶碳量几乎等于零。因此其性能几乎和纯铁相同。 铁素体的强度和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可造性与韧性。铁素体在770 以下具有铁磁性,在770c以上则失去铁磁性
2、。2 .奥氏体 碳溶于Y-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以符号A表 示。由于丫-Fe是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它的晶格致密度虽然高于体心 立方晶格的a-Fa,但由于其晶格间的最大空隙要比a-Fa大,故溶碳 力量也就大些。在1148c时溶碳量最大,可达2.11%,随着温度的下 降溶碳量渐渐削减,在727c时溶碳量为0.77虬 奥氏体的性能与其 溶碳量及晶粒大小有关,一般奥氏体的硬度为HB170-220,延长率6 为40-50%,因此奥氏体的硬度较低而可造性较高,易于锻压成型。 奥氏体存在于727%以上的高温范围内。与y-Fe一样,奥氏体为非磁 性相。3 .渗碳体 它是一种具有简单晶格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3、它的含碳量 为6. 69%;溶点为1227c左右(1600C);不发生同素异晶转变;但1 .回火目的 A.获得工件所需的组织,以改善性能。在通常状况下, 钢淬火组织为淬火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它具有高的强度和硬 度,但可造性与韧性却明显下降。为了满意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 求,就必需配以适当回火来转变淬火组织,以调整和改善钢的性能。 B.稳定工件尺寸。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不稳定的组织,它们 具有自发地向稳定组织转变的趋势,因而将引起工件的外形与尺寸的 转变。通过回火使淬火组织变为稳定组织,从而保证工件在使用过程 中不再发生外形和尺寸的转变。C.消退淬火的应力。工件在淬火后存 在着很大内
4、应力,如不准时通过回火消退,会引起工件进一步的变形 和开裂。因此,钢在淬火后一般都要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打算了钢在 使用状态的组织和性能,也可说是打算了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故 是很重要的热处理工序。2 .回火的种类及应用 A.低温回火150-250低温回火所得组织 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 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它主要 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 回火后硬度为HRC58-64。B.中温回火(350-500)中温回火所得 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较高的 韧性。因此,
5、它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热作模具的处理,回火后硬度一 般为HRC35-50。C.高温回火(500-650)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 火索氏体。习惯上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可造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因 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 齿轮及轴类。回火硬度一般为HB200-330。应指出,钢经正火后和调质处理后的硬度值很相近,但重要的结构零 件一般都进行调质处理而不采纳正火。这是由于调质处理后的组织为 回火索氏体,其中渗碳体呈粒状,而正火得到的索氏体中渗碳体呈片 状,因此,钢经调质处理后不仅强度较高,而且可造性与韧性更显
6、著 地超过了正火状态。调质处理一般作为最终热处理,但也可以作为表 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的预先热处理。由于调质后钢的硬度不高,便于 切削加工并能获得较好的表面光滑度。必需指出,回火温度是打算工 件回火后硬度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回火时间的增长,工件硬度也将下 降。确定回火时间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工件透热以及组织转变能够充分 进行。实际上,组织转变所需时间一般不大于0.5小时,而透热时间 则随温度、工件的有效厚度、装炉量及加热方式等的不同而波动较大, 一般为1-3小时。回火后的冷却对碳钢的性能影响不大,但为了避开 重新产生内应力,一般采纳在空气中缓慢冷却。3 .回火脆性 淬火钢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上升,通
7、常其强度、 硬度降低、而可造性、韧性提高。但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钢的 冲击韧性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显著降低,这种脆化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一般不在250-350C进行回火,这就是由于淬火钢在这个温度范围内 回火时要发生回火脆性,称为低温回火脆性。4 .钢的表面淬火是一种不转变钢表层化学成分,但转变表层组织的 局部热处理方法。它是通过快速加热使钢表层奥氏体化,而不等热量 传至中心,马上予以淬火冷却,其结果是表层获得硬而耐磨的马氏体 组织,而心部仍保持着原来可造性、韧性较好的退火、正火或调质状 态的组织。七.钢的化学热处理I .概述.化学热处理是把钢制工件置于某种介质中,通过加热和保温,使介质 分
8、解析出某些元素渗入工件表层,转变表层的化学成分,使其表层具 有与心部不同的组织和特殊的机械或物理、化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它和其他热处理比较,其特点是除了组织发生变化外,钢表层的化学 成分也发生了变化。1 .化学热处理的作用A.强化表面,提高工件的某些机械性能,如表面硬度、耐磨性、疲惫极限等。B.爱护工件表面,提高工件的 物理、化学性能,如耐高温及耐腐浊等。2 .化学热处理的种类 钢的化学热处理种类很多,但它们都是依 靠介质中某些元素的原子向钢中集中来进行的,依据集中元素的性质 不同,可将化学热处理大致分为两大类:A.集中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能与铁形成间隙固溶体,如渗碳、氮化及渗硼等。它们一般
9、都会明显 地增加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B.集中元素是金属元素,能与铁形 成置换固溶体,如渗铭、渗铝及渗蛙等,渗入金属元素除了别状况是 为了增加耐磨性外,大多数是为了使钢的表面获得某些物理、化学性 能。如渗铭可以提高耐磨性和防腐浊性,渗铝可以增加高温抗氧化性, 渗蛙可以提高耐酸力量等。3 .化学热处理的过程 各种化学热处理都是依靠元素的原子向工 件内部集中来进行的,故在工件加热到肯定温度后,都是由以下三个 过程组成:A.分解 由介质中分解出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B.汲取 工件表面对活性原子进行汲取,也就是活性原子由钢的表面进入铁的 晶格而形成固溶体,在活性原子浓度很高时,还可与铁形成化合物。 C.
10、集中已被工件汲取的原子,在肯定温度下,由表面对内部集中, 形成肯定厚度的集中层。目前在机械制造业中,最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有渗碳、氮化和气体碳氮 共渗。II.钢的渗碳渗碳是把钢置于渗碳介质称为渗碳剂中,加热到单相奥氏体区, 保温肯定时间,使碳原子渗入钢表层的过程。%的碳钢或低合金钢,经渗碳和淬火、低温回火后,就可在零件的表 层和心部分别获得高碳和低碳的组织,从而满意了零件表面硬而耐 磨,心部强而韧和高的疲惫极限的要求。2.渗碳方法 依据采纳的渗碳剂的不同,渗碳方法可分为固体渗碳、 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三种,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固体渗碳和气体 渗碳。A.固体渗碳法 它是将工件置于渗碳箱中,四周填满固
11、体渗碳剂, 并用盖和耐火泥将箱密封,然后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渗碳温度 900-950,保温肯定时间后出炉,即获得表层已增碳的渗碳工件。固体渗碳剂通常是由木炭和碳酸盐BaC03或Na2c03等混合组成。 其中木炭是基本的渗碳介质,碳酸盐在渗碳过程中起着催化助渗的作 用,可加速渗碳过程的进行,故又称为“催渗剂”。固体渗碳过程还 是由分解、汲取、集中三个基本过程组成。固体渗碳法生产率低,劳 动条件差,渗碳质量不易掌握,故已渐渐被气体渗碳法所代替。但由 于固体渗碳法设施简洁,渗碳剂来源广、成本低,故目前一些小厂仍 广泛采纳。B.气体渗碳法 它是把工件置于密封的加热炉中,通入渗碳剂,并 加热到渗碳温度9
12、00-950C常用为930,使工件在高温的渗碳气 氛中进行渗碳。国内气体渗碳炉内的渗碳气氛,主要是把煤油、丙酮、 甲醇等有机液体直接滴入炉内,在高温下分解而成。渗碳气氛主要由 CO、CO2、H2及CH4等组成。气体渗碳法同样是由分解、汲取、集 中三个基本过程组成。%范围内,表面层含碳量过低,淬火、低温回火得到含碳量较低的回 火马氏体,硬度低,耐磨性较差,疲惫极限也低。但表面含碳量过高, 渗碳层会消失大量块状或网状渗碳体,使渗碳层变脆,易剥落,同时 由于表面淬火组织中残余奥氏体量的过度增加,使表面硬度、耐磨性 下降,以及表层残余压应力削减,导致疲惫极限的显著下降。在肯定 的渗碳层深度范围内,随着
13、渗碳层深度的增加,渗碳件的疲惫极限、 抗弯强度及耐磨性都将增加。但渗碳层深度超过肯定限度后,疲惫极 限反而随渗碳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渗碳层过深,渗碳件的冲击 韧性也太低。920 %渗碳时渗碳层深度与时间的关系渗碳时间,h34567渗碳层深 度,mm0.81.21.0 1.41.2-1.6注:碳钢的渗碳层深度一般是指从表面到含碳量为0.4%处的深度, 测定时可以从表面测量到50%珠光体+ 50%铁素体处为此。4.渗碳后的组织与热处理A.渗碳后的组织 由于钢经渗碳后,其表层含碳量为0.851.05%, 从表层到心部其含碳量渐渐削减,到心部为原来低碳钢的含碳量。B.渗碳后的热处理工件渗碳后必需进
14、行热处理,才能有效地发挥 渗碳层的作用。这是由于:a.渗碳后表层虽是过共析和共析成分,但 缓冷后的组织应是珠光体+网状渗碳体共析成分为珠光体组织,故 没有达到表面硬而耐磨的要求,而且网状渗碳体的存在,又会使渗碳 层的性能变坏;b.在900-950渗碳温度下长时间保温,往往引起奥 氏体晶粒粗化,使渗碳件的机械性能降低。因此,工件经渗碳或常采 纳以下三种热处理方法:(1) .直接淬火法工件渗碳完毕,出炉经预冷后再淬火和低温回火的 热处理工艺称为直接淬火法。预冷的目的是为了削减淬火变形与开 裂,并使表层析出一些碳化物,降低奥氏体含碳量,从而削减残余奥 氏体量,提高表层硬度。预冷温度应略高于钢的Ar3
15、,以免心部析出 铁素体。直接淬火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它只在渗碳件的心部和表 层都不过热的状况下才适用,故仅适用于本质细晶粒钢。(2) . 一次淬火法渗碳件出炉缓冷后,再加热到淬火温度进行淬火和 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称为一次淬火法。一次淬火法的淬火温度应 兼顾表层和心部的要求,此法只适用于本质细晶粒钢。(3) .二次淬火法 第一次淬火或正火是为了细化心部组织和消退 表层网状渗碳体,因此加热温度应选在心部成分的850-900以上。 其次次淬火是为了改善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使其获得细片状马氏体 和匀称分布的碳化物颗粒,故加热温度应选在750-800以上。二次 淬火法使渗碳件的表层和心部组织都能细
16、化,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 磨性和疲惫极限,心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可造性。但工件经两次高 温加热后变形较严峻,渗碳层易脱碳和氧化,生产周期长及成本高, 故此法仅适用于粗晶粒钢和使用性能要求很高的工件。直接淬火法和 一次淬火法所获得的表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二次 淬火法的表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粒状渗碳体或碳化物和少量残 余奥氏体,它们的硬度都可达到HRC58-64;而心部组织则取决于钢 的淬透性,碳钢一般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合金钢一般为低碳马氏体或 低碳马氏体和铁素体硬度HRC30-45。渗碳零件的一般工艺路线如 下:锻造一正火一机械加工一渗碳一淬火+低温回火一精加工磨削 等! t局部
17、镀铜一一tIII刚的氮化氮化是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的硬 度,耐磨性,抗浊性及疲惫极限。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比较成 熟的是气体氮化法。气体氮化通常是在预先已排解了炉内空气的井炉 内进行,它是把已除油净化了的工件放在密封的炉内加热,并通入氨 气。氨气在380以上能按下式分解出活性氮原子。3802NH3-f f f 3H2+2 mm,其表面硬度极高,可达HV1000-1200相当于HRC69以上。 W.钢的气体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面同时渗入碳和氮原子的过程。碳氮共渗的方法 有固体碳氮共渗、液体碳氮共渗和气体碳氮共渗。目前,我们国家生 产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在井式
18、气体渗碳炉中滴入煤油,使其热分解 出渗碳气体,同时往炉中通入氮化所需的氨气。在共渗温度下,煤油 与氨气除了单独进行前述的渗碳和氮化作用外,它们相互间还可发生 化学反应而产生活性碳、氮原子。止匕外,有的工厂采纳有机液体三乙 醇胺、甲醇胺和甲醇+尿素等共渗介质,作为滴入剂进行碳氮共渗。 活性碳、氮原子被工件表面汲取,并渐渐向内部集中,结果获得了肯 定深度的碳氮共渗层。气体碳氮共渗所用的钢种,大多为低碳或中碳 的碳钢和合金钢,其共渗温度常采纳820-860范围。碳氮共渗时间, 取决于渗层深度、共渗温度以及所用的共渗介质。一般低碳钢和低碳 合金结构钢,采纳850c碳氮共渗时,共渗时间与渗层深度的关系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处理 基本知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