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docx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树德中学高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试题(一)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贾思勰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前期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在 世界农史上享有盛誉。此书系统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中原地区农、林、牧、副、渔等 领域
2、的生产技术和实践经验,有“农业百科全书”之称。它所反映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很大程度上也折射了,在这个“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的转型期中,中原人民聚居在“坞 堡”这样一个特殊空间里,如何诗意安居的努力和智慧。“坞堡”让我不禁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乱世中的渔夫,在出船捕鱼中走错了路, 遇见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富足安详的美丽世界-桃花源。桃源何处,是子虚乌有的梦幻还是真 实的存在?史学家陈寅恪1936年在清华学报上发表V桃花源记旁证,指出桃花 源记是以西晋北方坞堡聚落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再以理想化加工写成。该文虽是严谨史学 论述,却有日本推理小说特有的解谜妙趣,结论极具颠覆性:真正的桃花源在华北弘农
3、、上 洛一带而非南方武陵源;“先世避秦时乱”,避的是苻坚之姚秦,而非始皇帝之赢秦;文中 纪实部分,乃是据随刘裕入关西征的左军之见闻写成,云云。晋永嘉三年(309),匈奴举兵大规模南侵中原,揭开“永嘉之乱”的序幕。在长久的动 乱旋涡中,中原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彻底瓦解,士民四处逃难。大批豪门大族纠集乡党流民, 聚居在地形封闭、地势险要之处,开垦经营,繁衍生息,这样形成的大聚落就是陈寅恪所称 的“坞堡社会”。这类现象在史籍中多有记载。如永嘉动乱之后,长广郡主簿苏峻在掖县纠 合宗亲乡党数千家,结成坞堡武装自保;中书侍郎都鉴率领族人千余家,避难鲁国峰山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局限,必须大量发展主食、蔬菜、牲畜、
4、桑麻、竹木等,以保障坞堡群居 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人多地少,还要改革耕作的制度与技术,总结古代的农桑经验。齐 民要术对小块土地深耕深种,施肥、播种、育种、选苗等技术都做了深入研究。充分挖掘 耕地潜力,不断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贯穿了坞堡聚居生活中从农业生产到日常应用的所有 过程。综观全书,确是“资生之业,靡不毕书”,甚至连“如去城郭远,务必多种瓜、菜、 茄子等,且得供家”等这样的细枝末节,也交代无遗。除了农林作物的培育、家禽家畜和养鱼等副业的生产要领外,占齐民要术较大比重还博采诗 是“中国最 文化传承是 书中很多农 卷九的“煮的,是有关烹饪等食物加工技术的介绍。齐民要术不仅网罗当代食事百态,
5、经礼记等一百八十多种古籍中的饮馔记录。日本学界甚至有齐民要术 古老的现存料理书” 一说。此外,作为延续数百年的豪门望族,流徒于乱世中, 重要的使命,也就是齐民要术序言中“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的儒家理念。 事活动,都以儿童入学、放假、开学的时间基准来安排,说明教育的常规化。四川省树德中学高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试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l.D A项“全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坞堡聚落的农业生产状况”有误;B项“认为 桃花源记中人们的生活并无虚构”曲解文意;C项”这是中原土民应对战乱的最优选择” 于文无据。】2.B【B项”从齐民
6、要术与桃花源记的相似性展开具体论述“有误。】3 .D【D项”从探寻历史真相与现实意义的角度解读齐民要术不正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4 .D【D. “因此我们要把武术文化的发展摆在优先位置“错】5 .C【A. “春秋时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后来,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 理观念的影响”错;B.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错;D. “武术套路能使欣赏者产生美 的感受”错,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内容可知,写高水平的习武者是说明“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 得极大的愉悦感6,传承:传承技艺。传承武德。传承艺术美。传承哲学思想。注意:传承技艺应以强身健体为宗旨
7、,切忌暴力行为。发展体育属性、商业性要适度, 注重保留文化性。政府在扶持保护传统武术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7.B【B. ”也为了他们的尊严”错误,原文没有提到。】8 .小说开头和结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德略莫夫回家的故事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 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全 貌,增强故事的完整性;两者结合,使情节的展开更加顺畅合理,有利于主题的表达。9 .德略莫夫受伤之后几乎毁容,但他却乐观地想自己还活着,这是一种直面挫折,顽强不 息的精神;德略莫夫是在反抗入侵者的战役中受伤,
8、并且伤好之后回到部队继续战斗,父 亲认为儿子如果为了国家受伤,也是值得自豪的,反映了他们面对入侵,保家卫国的精神; 德略莫夫思念亲人,却隐藏自己的身份与亲人相见,母亲虽对儿子毁容忧心忡忡,但却将 担忧隐藏在心底,体现了他们为了亲人甘愿承受苦难的高贵品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 .A ll.D 12.C13 . (1)“齐国使臣来索取东地,对此该怎么办呢?”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大家都 献出计策。(2)楚王怒容满面地说:“这是什么意思?”慎子说:“请让我说出我的道理,大王将会知道 确实如此。”(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 .
9、C【C. “颈联含蓄蕴藉错。】15 .战乱漂泊之苦。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逃难,尽尝漂 泊之苦。客子思归之忧。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 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忧国伤时之情。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还心系朝廷,“欲问行朝旧消 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2分)17 .
10、前所未有心有余悸甘之如饴18 .我国的野生资源保存较少。我国是养麦起源国。野生养麦种资源的搜集和调查工 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周美亮把野生养麦种资源搜集和调查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19 .将“珍稀的野生养麦”比作“星星”,突出了野生养麦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星星向大家点头致意”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野生养麦在风中摇曳的样子, 更表现了大家遇到“珍稀的野生养麦”的欣喜之情。“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便荡漾开来”以比喻表现了笑容像湖水一样在每个人脸上不自觉地呈 现的情形。笑容荡漾和星星致意相互呼应,极具画面感,相映成趣。(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8分)20 .A【A.明确:清晰明白。条理:
11、有层次。按照逻辑关系,两者不能调换位置。21 .把头脑里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使认识逐步成熟、逐 步完善的过程。四、写作(60分)22 .略胶” “笔墨”、卷三的“杂说”等篇章,详细地介绍了写书、看书、藏书的经验。一部农书 中插入这些内容,给人以唐突芜杂之感,若以乱世坞堡生活需要的视点观之,则正常不过。(摘编自周朝晖桃花源里可耕田?齐民要术一一的另一种读法)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民要术一书全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坞堡聚落的农业生产状况,在农史上影 响较为深远。B.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中人们的生活并无虚构,提出了桃花源在华北弘农
12、、上洛一带等 颠覆性观点。C.选择封闭险要处聚居,积极改良耕作技术,保障生活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原土民应对战乱 的最优选择。D.齐民要术不仅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领域的生产要领,而且关注食物加工技术 和文化传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概述齐民要术的成就之后,主要从北方坞堡特点的角度解读该书内容。 B.文章提及陈寅恪的论文,从齐民要术与桃花源记的相似性展开具体论述。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苏峻、鄱鉴的史实,证明了坞堡聚落是真实存在的。 D.文章征引日本学界的说法,为齐民要术重视食物加工技术这一观点提供支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3、3分)A.齐民要术的内容丰富,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取农学知识,还能借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 活。B.齐民要术总结古代农桑经验,深入研究农业技术,对后世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价 值。C齐民要术作为农书却插入写书、看书、藏书经验的介绍,体现了 “耕读传家”的儒家 理念。D.本文从探寻历史真相与现实意义的角度解读齐民要术,这一尝试对于经典阅读有所启 发。(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 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
14、子乃命将师讲武,习射御,角力。”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 事,日:“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 左右司马J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 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而实际上,“止戈为 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 备基础。“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这里“术”的 意思是道路。苏轼教战守记载:
15、“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J这里“术”的意思是 方法和技艺。“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 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土倾风,万流仰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 “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新中国 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 夫”。由“武术” 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中华武术虽然是世界
16、上诸多搏击术中的一种,但其本身已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武术的招式名称最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武松醉打蒋门神 用的是戳脚(一种北派拳术)中的“玉环步、鸳鸯脚水浒传的读者可能没见过这招, 但应该能想象出杨贵妃雍容华贵的行姿,也应该知道鸳鸯成双,随即能想到是双脚连环踢出 的意思,于是这一招就通过短短六个字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武术套路是最富有艺术美感的。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描述的“舞 剑器”这种舞武除具备技击含义外,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演练者先放慢速度,凝如 泰山,安若处子,外示安逸,又在电光石火之间,动若脱兔,舞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以 慢来衬快,则快者更快
17、;以快来衬慢,则慢者更慢。这是一种对立统一,正如道德经中 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也正是武术 套路审美价值的奥秘所在。武术套路除了能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也能使操练者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感。高水 平的习武者在练习前,往往花一段时间凝神静气,当心神不受外界干扰时,才开始演练。时 间推移,招式频出,他也渐入佳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练的动作上,最终达到庄子所谓“指 与物化而不以心稽”的物我两忘的境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表现在融合性上。在原始社 会时期,武术就和舞蹈相结合产生了舞武;京剧将武术吸纳入表演,“唱念做打”中的“
18、打” 就是武术;“草圣”张旭在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了草书的笔法;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 舞剑以助壮气文学与武术的结合可谓天衣无缝。一方面,武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给予文学创作以 题材和灵感,另一方面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武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文所提杜甫的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比较写实的武术文学,而司马迂的史记游侠列传 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滥觞,后来的水浒传以及有清一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再到以金庸、 古龙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都为中国人编织着纷繁的武侠之梦。(取材于陈俊炜、田洪森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武术十分重视武德,素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武德的形成是传统儒家思想和古代社 会道
19、德标准共同演绎的结果,习武者要先具备武术道德修养,才能练习武术。在武术文化传 承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武术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 除暴安良、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武德已传承至今。武术受到了传统哲学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动作缓慢,注重内在修 为,其最大特征就是以柔克刚,这即是在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太极拳功 法要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即习练太极拳功法时要先用意,再行气,而后身体动。在 习练功法时注重季节、时辰的选择,习武者针对经络运行选择相应的时辰,练习相应的功法。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练习太极拳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武
20、术理论中将习武 者的外在运动和内在修为统一为一个整体,习武者不但要外练筋骨,还要运气通脉增加内功 修为,外练一定要以内练作为基础,否则就会外强中干。阴阳理论对武术的影响同样深远, 阴阳学说论述了拳术练习过程中动作的相互转换,极大地丰富了武术拳理。如身体重心的虚 实相互转换、动静相互结合、双掌前后正反相互转变等,这些都是阴阳学说在拳术中的具体 体现。为保护我国传统武术,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武术 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有32种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受西方思想影响,现代武术的发展更加注重体现其自身的体育属性。例如,武术被列为 北
21、京奥运会的表演赛事,此外很多地方还定期举办武术比赛。尽管发展武术的体育属性可以 提高武术的知名度,增加武术的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即传统文化只保留 了物质内容,而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出现断层。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终将成为 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取材于邱长文、原敏芳等的相关文章) 4.下列对材料中“武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 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B.武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招式名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含蓄与智慧,其套路富有艺术美 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四川省 成都市 树德 中学 高考 模拟 检测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