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分项工程质量管理范本.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无粘结预应力分项工程质量管理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粘结预应力分项工程质量管理范本.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共页第页交底内容:无粘结预应力工程质量控制管理1、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 -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J53-9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 9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
2、03-97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2、施工准备2. 1材料及主要机具制作无粘结筋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的规定.2.1. 2无粘结筋的涂料层采用“专用建筑油脂”,其性能、产品质量指标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3-97的要求.2.1. 3无粘结筋包裹层材料采用低密度高压聚乙烯(温度在190时,融熔指数为1. 55范围内).已制作完毕的无粘结筋成品的质量要求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丝、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2.L 5无粘结预
3、应力混凝土结构用的甲型、乙型锚固系统构造、技术要求等,必须符合DBJ01-7-90第二部分第三章所提出的要求.甲型、乙型锚固系统的构造见图4-524-57.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共页第页交底内容:般 项 目1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 内缩量第6. 4. 5条尺量(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巳3 束)2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位置第6. 4.6条同上3外露预应力筋的切断方法和 外露长度第6.5. 3条观察和尺量(同一检验批中,抽查预 应力筋总数的3%,且25束)4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和泌 水率第6. 5. 4条检查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同一配合 比检查一次)5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第6. 5. 5条检查水泥
4、浆试件强度试验报告(每工 作班留一组70. 7mm的立方体试件)5、成品保护5.1 无粘结筋应按不同规格分类成捆、成盘挂牌堆放整齐.露天堆放时,需覆盖雨布,下面应加垫木, 防止锚具及无粘结筋锈蚀,严禁碰撞踩压堆放成品,避免损坏塑料套管及锚具,供现场张拉使用的锚 夹具,需涂油包封在室内存放,严防锈蚀.5.2 无粘结筋在运输中,应轻装轻卸,严禁摔掷及锋利物品损坏无粘结筋表面及配件.吊具用钢丝绳 需套胶管,避免装卸时破坏无粘结筋塑料套管,若有损坏应及时用塑料胶条修补,其缠绕搭接长度为 胶条1/3宽度.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无粘结筋用的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成型中每根钢丝、钢
5、绞线应为通 长,严禁有接头.6. 2无粘结筋选用时: 筋长小于24m时,一般选用钢丝束;大于24m时,以选用钢绞线为宜.6.3无粘结筋的设计张拉控制应力值。con 一般为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0%,必要时可提高到 75%.为了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影响,施工时可采用超张拉法方法,但最大张拉力不应超过无粘结筋 标准抗拉强度的75%.通常张拉方法可采用一次超张拉,即0-103%。con,或二次张拉,即0-100%。con再放松到0,将垫板紧压后再第二次张拉0 -100%。con(。con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6. 4无粘结筋曲线配置或长度大于24m采用两端张拉法时,两台设备张拉速度应保持一致.6.
6、5无粘结筋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依次张拉.6. 6为了避免大跨度现浇梁施加预应力过程中产生柱顶附加弯距及柱支座约束的影响,梁端支座可 采用滑动一较接式钢支座,详见图4-60,待预应力施加后,支座再与梁端埋件焊接,并用混凝土浇 齐.共页工程名称交底部位第页交底内容:7、质量记录7.1混凝土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7. 2无粘结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出厂质量证明.7. 3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机械性能试验报告单.7. 4无粘结预应力锚具合格证及检验记录.7. 5徽头强度试验报告.7. 6预应力张拉设备校验记录.7.7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隐检记录.7. 8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记录.7. 9
7、封端混凝土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7.10封端混凝土用水泥出厂合格证.7. 11设计要求的其他技术资料.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共页第页交底内容:甲型、乙型锚具的性能及条件见表4-45.通常钢丝束配用甲型或乙型,钢绞线配和乙型.无粘结筋钢材、涂料层、包裹层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表表4-44名称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涂料层 (建筑油脂)外观 每米用量饱满,不漏涂,厚度均 匀不低于0. 035kg目测每批抽样两组,每组三根1m长,每根称重后,将 塑料皮剖开,用机油洗净,分别对钢丝或钢绞线 及塑料套管称重,然后计算平均油脂重量.称重 用天平包裹层(高压聚乙烯)外观 壁厚 每米重量光滑,破损
8、率不超过3%,均匀0. 81. 2mm不低于0. 03kg目测每批(以调整挤出机挤出量或牵引速度为准)抽 样三组,每组3根1m长.用千分卡尺测量,测点 选最薄和最厚处.每根测点不少于2处,取其平 均值,然后用天平称重计算平均重量钢丝 (钢绞线)力学性能 复试抗拉强度不小于 1570N/mm2,延伸率不 小于4% (抗拉强度不小 于1470N/mm2,延伸率 不小于4%)检查试验报告甲、乙型锚具性能及条件表表4-45技术性能及条件允许值检验设备及方法甲型乙型甲型乙型材料表面质量不允许有夹渣、 裂纹不允许有夹渣、 裂纹目测目测外形尺寸满足图纸要求满足图纸要求专用检规专用检规热处理表面硬度偏 差(3
9、%)抽样3硬度单位3硬度单位洛氏硬度计测试,分别对 锚杯、螺母两端面各测 试3点,取其读数平均值 为实测值洛式硬度计测试,对锚 杯及夹片两端各测试3 点,取其读数平均值为 实测值最大锚固能力不小 于锚固钢筋标准抗 拉强度的95%锚杯锚固强度、 螺母承压强度及 锚杯和螺母的螺 纹连接强度符合 要求,同时成束 螺丝破坏吨位下,无残余变形, 拧动自如锚具锚固能力符 合要求,锚具螺 纹强度无明显损 伤每批锚具(不大于1000 套)抽样最少两套,在万 能机上进行试验每批锚具(不大于1000 套),抽样最少两套,在 万能机或用Yc张拉设 备进行试验.加荷分阶 段,第一阶段考验螺纹 强度,加荷要求到无粘 结
10、筋标准抗拉强度的 75%退出夹片,检查螺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共页第页交底内容:锚具效率系数: FapuH a= n pXFcapuFapu预应力锚具 组装件的实测极限 拉力(kN);Fcapu一预应力锚 具组装件中各根预 应力钢材计算极限 强主之和 n p预应力筋的 效率系数取0. 95. 破断时总应变值A不小于0. 95不小于2%不小于0. 95不小于2%预应力筋组装件安装在 承力架上进行试验,用x- y函数记录仪绘出预应力 筋锚具组装件的应力-应 变曲线,并计算np和 A纹;第二阶段考验锚具 锚固能力,加荷要求到 无粘结筋标准抗拉强 度的95%低周期荷载试验锚 具组装件在抗震结 构中,应满足循
11、环 周期荷载(试验应 力上限取预应力筋 标准抗拉强度的80%,下限取预应力 筋标准抗拉强度的 40%)不小于50次不小于50次锚具组装件安装在试验 支架上,进行返复加荷同左锚固后,无粘结筋 能承受疲劳强度试 验(试验应力上限 取预应力筋标准抗 拉强度的65%,应力 幅度取80N/min)200万次200万次瑞士 Am-sler产,型号 P960.疲劳试验机进行测 试同左锚固阶段的内缩量不大于1mm不大于5mm在构件端面水平和 竖向排列最小距离80mm60mm钢丝下料长度与计 算下料长度误差不大于10mm同束钢丝下料长度 相对误差不大于无粘结筋 长度的1/5000 且不大于5mm千分卡尺钢丝徽头
12、头型圆整,不偏 斜,颈部母材断 面不削弱,头型 尺寸:锁头直径 dl=77. 5mm,厚 度h=4. 85.3mm千分卡尺2.1. 6配套张拉设备有油泵及千斤顶,其技术性能详见表4-46.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种)、张 拉杆、工具锚等.张拉设备性能表表4-46设备名称技术性能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共页第页交底内容:穿心式千斤顶额定压力:50N/mm2 理论张拉力:20kN 公称张拉力:18kN 最大行程:150mm超高压电动油泵 (ST0B0. 55X630)额定压力:63N/mm2额定流量:0.55L/min电动机:三相交流380V, 750W储油量:4L2. 2作业条件2. 2.1张拉时混凝
13、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有试验报告单.2. 2. 2无粘结筋配制及钢筋加工完成.锚具已经检查验收.2. 2. 4张拉设备已经过检定,机具已准备就绪.2. 2. 5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已按设计提出的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伸长值、无粘结筋的铺设以及操作、 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技术交底.3、操作工艺3. 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一梁、板模板支搭一非预应力下钢筋铺放、绑扎一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端部节点安装一 非预应力上钢筋铺放、绑扎一无粘结预应力起拱、绑扎一隐检验收一混凝土浇筑及振捣一混凝土养 护一张拉一端部处理.1.1 2检查修补无粘
14、结筋:无粘结筋进场后,应及时核查筋的规格、尺寸和数量,逐根检查筋的外包裹 层质量及端部配件,对配有甲锚钢丝束,应认真检查锚杯内外螺纹、傲头外形尺寸、漏傲现象等,并 将定位连杆拧入锚杯内,拧入深度见表4-47.经检查无误后,可分类堆放.对包裹层破损的无粘结 筋,用塑料胶条修补.3.3 端模预留孔位置:在张拉端帮模外侧,按施工图所注无粘结筋位置弹线、编号和钻孔.配甲锚筋 孔径为巾40,配乙锚筋孔径为“30.3.4 承压板的安装:无粘结筋张拉端均设承压板,安装中应防止由于承压板端面倾斜造成张拉油缸 与承压板互不垂直,而影响张拉正常进行.承压板垂直偏差详见4. 3条.3. 5铺放无粘结筋:通常无粘结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粘结 预应力 工程质量 管理 范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