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考纲要求 1.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2.了解酯化反应。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考点一 乙醇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1.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的比较 物质名称 乙醇 乙酸 结构简式及官能团 CH3CH2OH OH CH3COOH COOH 物理 性质 色、味、态 无色特殊香味的液体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挥发性 易挥发 易挥发 密度 比水小 物理 性质 溶解性 与水任意比互溶 与水、乙醇任意比互溶 化学性质 燃烧乙醇 羟基的性质 与 Na反应氧化反应 催化氧化酸性 KMnO4氧化等酯化反应 燃烧乙酸 羧基的性质 弱酸性 酸的通性 酯化反应 完成下列
2、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1)Na 与乙醇的反应 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H2。(2)乙醇的催化氧化 2CH3CH2OH O2 Cu2CH3CHO 2H2O。(3)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CH3CH2OH CH3COOH浓 H2SO4CH3COOCH2CH3 H2O。(4)乙酸与 CaCO3反应 2CH3COOH CaCO3(CH3COO)2Ca CO2 H2O。2.乙酸乙酯的制取(1)实验原理 CH3COOH CH3CH2OH浓 H2SO4CH3COOCH2CH3 H2O。(2)实验装置(3)反应特点(4)反应条件及其意义 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
3、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以浓硫酸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可提高产率。(5)饱和 Na2CO3溶液的作用及现象 作用: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乙酸、溶解乙醇;现象:在饱和 Na2CO3溶液上方有透明的、有香味的油状液体。3.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CH3COOC2H5 H2O稀酸CH3COOH C2H5OH(可逆)CH3COOC2H5 NaOH CH3COONa C2H5OH(完全)深度思考 1.能否用 Na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应如
4、何检验酒精中的少量水?答案 不能,因为 Na 与乙醇也发生反应。实验室常用无水 CuSO4来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色特殊香味的液体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挥发性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易挥发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任意 质弱酸性酸的通性酯化反应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以浓2.怎样鉴别乙酸和乙醇?答案 物理方法:闻气味法。有特殊香味的是乙醇,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是乙酸。题组一 乙醇、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1.(2016 潍坊一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5、)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 OH 键断裂 B.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水 C.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 CH3COOH D.甲烷、乙烯、苯、乙醇都是无色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 OH 键断裂;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作检验试剂,若变蓝则表明乙醇中含水;乙醇在酸性 KMnO4溶液中可被氧化成乙酸;甲烷、乙烯、苯都不溶于水,但乙醇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2.下列有关乙醇、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B.乙醇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C.乙醇和乙酸
6、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都含有羟基,二者是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解析 比较乙醇与乙酸结构特点,明确二者的性质差异,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二者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乙醇和乙酸分子式不同,结构也不一样,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D 错误。3.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 C.医用酒精属于混合物,醋酸是一元弱酸 D.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答案 D 解析 A 项,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的调味品,厨房中料酒的有效成分是乙醇,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正色特殊香味的液体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物理
7、性质物理性质挥发性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易挥发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任意 质弱酸性酸的通性酯化反应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以浓确;B 项,羧酸中的羟基氢活泼性强于醇中的羟基氢,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正确;C 项,医用酒精是 75%的乙醇溶液是混合物,醋酸只能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正确;D 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称为皂化反应,错误。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羟基的关系(1)与钠反应时,只断裂 a 处键。(2)乙醇催化
8、氧化时,断裂 a 和 c 两处键,形成碳氧双键。乙醇催化氧化时,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两个氢原子时,生成醛;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一个氢原子时,生成酮;不含有氢原子时,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3)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只断裂 a 处键。题组二 乙酸乙酯的制取与拓展 4.(2017 安庆模拟)下列关于酯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用 CH3CH218OH 与 CH3COOH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H218O B.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倒乙醇再倒浓硫酸最后倒乙酸 C.乙酸乙酯不会和水生成乙酸和乙醇 D.用蒸馏的方法从饱和 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答案 B 解析 A 项,CH3CH218
9、OH 与 CH3COOH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CH3CO18OCH2CH3和 H2O,错误;B 项,浓硫酸密度比乙醇大,溶于乙醇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药品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正确;C 项,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乙酸和乙醇,错误;D 项,乙酸乙酯与饱和 Na2CO3溶液分层,因此应采取分液操作实现二者的分离,错误。色特殊香味的液体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挥发性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易挥发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任意 质弱酸性酸的通性酯化反应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和乙酸的
10、酯化反应 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以浓5.(2016 安阳高三调研)某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A 解析 B 和 D 中的导管插到试管 b 内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B、D 错误;C 项试管 b 中的试剂 NaOH 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C 错误。6.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 115 125,反应装置如下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
11、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 1-丁醇的转化率 答案 C 解析 该酯化反应需要的温度为 115 125,水浴的最高温度为 100,A 项正确;长导管可以起到冷凝回流酸和醇的作用,B 项正确;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C 项错误;在可逆反应中,增加一种反应物的用量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D 项正确。色特殊香味的液体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挥发性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易挥发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任意 质弱酸性酸的通性酯化反应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
12、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以浓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实验的注意事项(1)试剂 向试管内加入化学试剂的顺序: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注意不能向浓硫酸中加入乙醇或乙酸,防止液体溅出伤人。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饱和 Na2CO3溶液的作用。a.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b.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除去乙酸;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溶液分层,便于分离得到酯。(2)装置 长导管的作用:导出乙酸乙酯和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长导管位置:不能插入溶液中,防止倒吸,若插入液面以下,应使用防倒吸装置,如干燥管等。(3)
13、加热 刚开始小火均匀加热的目的:防止乙醇、乙酸过度挥发,并使二者充分反应。反应末大火加热的目的: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出来。(4)产物分离:用分液法分离,上层油状物为产物乙酸乙酯。考点二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 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色特殊香味的液体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挥发性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易挥发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任意 质弱酸性酸的通性酯化反应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以浓 有机物 元素组成 代表物 代表物分
14、子 水溶性 糖 类 单糖 C、H、O 葡萄糖、果糖 C6H12O6 易溶 双糖 麦芽糖、蔗糖 C12H22O11 易溶 多糖 淀粉、纤维素(C6H10O5)n 油 脂 油 C、H、O 植物油 不 饱 和 高 级 脂 肪酸甘油酯 不溶 脂肪 C、H、O 动物脂肪 饱 和 高 级 脂 肪 酸甘油酯 不溶 蛋白质 C、H、O、N、S、P 等 酶、肌肉、毛发等 氨 基 酸 连 接 成 的高分子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有机物 特征反应 水解反应 糖 类 葡萄糖 葡萄糖 银氨溶液有银镜产生 蔗糖 产物为葡萄糖与果糖 淀粉 遇碘单质(I2)变蓝色 产物为葡萄糖 油脂 酸性条件下:产物为甘油、高级脂肪
15、酸;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产物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盐 蛋白质 遇浓硝酸变黄色 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 生成氨基酸 3.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用途(1)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糖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纤维素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黏胶纤维等。(2)油脂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等质量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完全氧化时,油脂放出的热量最多。油脂用于生产高级脂肪酸和甘油。(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制作服装,酶是一类特殊色特殊香味的液体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16、挥发性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易挥发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任意 质弱酸性酸的通性酯化反应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以浓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题组一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饱和 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2)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3)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4)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5
17、)用银氨溶液能鉴别葡萄糖和蔗糖()(6)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7)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用作人体的营养物质()(8)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9)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 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10)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2.(2017 汉中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葡萄糖既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又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D.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
18、物 答案 B 解析 油脂是油与脂肪的统称,液态为油,固态为脂肪,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A 项正确;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单糖、双糖、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双糖、多糖、油脂、蛋白质可以发生水解,而单糖不能水解,B 项错误;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产生银镜和砖红色沉淀,C 项正确;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D 项正确。3.有关有机反应说法正确的是()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的过程 色特殊香味的液体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挥发性密度溶解性化
19、学性质易挥发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任意 质弱酸性酸的通性酯化反应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以浓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淀粉遇碘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 Cu(OH)2发生反应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 NaCl 溶液和 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所以蛋白质均发生盐析 A.B.C.D.答案 B 解析 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错误;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
20、,葡萄糖分解转化为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正确;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正确;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色,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 Cu(OH)2发生反应,正确;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 NaCl 溶液和 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其中前者是盐析,后者是变性,错误,答案选 B。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加热条件下,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2)淀粉的特征反应: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浓硝酸可以使某些蛋白质变黄,也称为蛋白质的
21、颜色反应;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题组二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4.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色特殊香味的液体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挥发性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易挥发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任意 质弱酸性酸的通性酯化反应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以浓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答案 D 解析 混合液中加入新制的 Cu(OH)2
22、,加热至沸腾,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已经水解;另取混合液加入碘水,由于混合液中含过量的 NaOH 溶液,I2与碱反应导致无法判断是否水解完全。5.(2016 咸阳高三质检)为了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 60 80 的水浴加热 5 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和丙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实验 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实验 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实验 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 NaOH 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下列结论错误
23、的是()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可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 1 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答案 C 解析 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根据砖红色沉淀的产生判断产物的还原性。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法(1)实验流程 淀粉 20%H2SO4水解液 NaOH溶液中和液(呈碱性)碘水 银氨溶液 色特殊香味的液体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挥发性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易挥发比水小
24、易挥发与水任意 质弱酸性酸的通性酯化反应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以浓 现象 A 现象 B(2)实验现象及结论 情况 现象 A 现象 B 结论 溶液呈蓝色 未产生银镜 淀粉未水解 溶液呈蓝色 出现银镜 淀粉部分水解 溶液不呈蓝色 出现银镜 淀粉完全水解(3)注意问题 检验淀粉时,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 NaOH 溶液反应。淀粉、蔗糖的水解实验是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 Cu(OH)2反应的实验必须在碱性条
25、件下进行,所以检验淀粉或蔗糖的水解产物前应先加入 NaOH 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官能团 代表物 典型化学反应 碳碳双键 乙烯(1)加成反应:使溴的 CCl4溶液退色(2)氧化反应:使酸性 KMnO4溶液退色 苯(1)取代反应:在 Fe 粉催化下与液溴反应;在浓硫酸催化下与浓硝酸反应(2)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与 H2反应生成环己烷 注意: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不反应 羟基 OH 乙醇(1)与活泼金属(Na)反应(2)催化氧化:在铜或银催化下被氧化成乙醛 羧基 COOH 乙酸(1)酸的通性(2)酯化反应:在浓硫酸催化下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 酯基 COO 乙酸乙酯 水解反应:酸性或碱性条件 醛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物 分子结构 性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