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念去去,千里烟波,_”出自柳永的_。(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运用对比手法,写从不同视角欣赏美景的两句是“_,_”。【答案】 (1). (1)遥岑远目 (2).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 雨霖铃 (4). (3)仰观宇宙之大 (5). 俯察品类之盛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 。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 学习外语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
2、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 受损。A. 国是 不要说 荣誉B. 国事 何况是 名誉C. 国是 何况是 名誉D. 国事 不要说 荣誉【答案】C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指纹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给人的手掌和脚掌提供粗糙表面,让人更容易抓取物品,_。同卵双胞胎即便基因相同,还生长在同一个子宫里,但生长过程中的细微差异也能使他们的指纹产生差别。A. 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B. 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C. 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D. 指纹
3、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答案】C二、阅读(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评论家的角色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虽有专业评论家,但没有职业评论家。职业评论家的养成,有赖于激浊扬清的舆论环境,相对优渥的稿酬回报,实施完善的版权法制,以及不为人情所累的公序良俗。而国内普遍存在的是“兼职”评论家,主要有三类: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二是各级政府部门主管的学会和课题评委,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特别的要津序列;三是体制内外的“独立”评论家,有其他“谋生”之道以全身。至于纯为宣传炒作的吹鼓手和段子手,则不堪评论家之誉。局面如斯,评论家要拭亮本真的性命颜色,
4、发出坚韧的真理之声,认清守持的身份角色,就显得尤为可贵。然而当下,在社会泛娱乐、全民爱表演的大舞台,身处一隅的评论家,如尚能不为秀场所动,恐怕已是难得的操守。时髦华丽的影视圈,“捧杀”与“棒杀”仍轮番不倦;外热内虚的戏剧圈,为绵续“家业”而彼此加持,其所余留的“捧杀”,也许还算是一种温柔的进步。实际上,爱“看戏”与爱“演戏”的交会,向来都传统有自。但站在现代文明的立场上,无论戏里戏外,这种观演互动所应有的边界理性与高尚格调,始终没有健全起来。一个尴尬的视盲在于,“经院派”的理论家尽可高蹈于书斋,“经世派”的评论家却必须出入红尘,近察遥观,针砭冷暖。但如果一个评论者的出场只有“姿态”而没有“态度
5、”,如果他的言说只安逸于贩卖仿制古董的山寨货,或沉溺于拼装舶来术语的二手货,他在文艺群芳谱中能获取什么令人尊重的角色?评论家的存在感,不在于扮一个在海边数贝壳的渔夫,有太多文秘和娱记可以胜任;评论家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冒险家”,他要在艺术家们筑起的作品群屿中,开辟自己的航路,树立自己的旗杆,绘制自己的地图。换言之,评论也是创造。这就意味着,勇于发现、探求真理、秉笔直书,是评论家的天职。但是,为什么各种作品盈耳夺目,各种评论也浩如烟海,优秀之作却越发稀见?有人说,国民文化素质不高,艺术创作不理想,文艺批评也就好不到哪儿去。是这样吗?评论家就是这样委过于人,得过且过,无过则喜吗?竹篮打不了水,破布
6、织不成锦。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但事实每每令人诧异。比如一个剧团,内设艺委会,外聘专家组,仍免不了奇葩之作,它们或内部试演即收,或两场三场则罢,即便是有幸获得资助“风光”一时,却转瞬即逝,末了谁也不会记得半点泡沫。请问,那些滔滔不绝的评论家们,真的“在”吗?这的确是个全民评论的时代,谁都可以也有权对任何作品评头论足。【a】专家在各类艺术节会、项目资助中,也肩负着评论家的重任。【b】但仍有相当作品“三稿五稿不如一稿,七稿八稿不如不搞”,现场一观,不忍卒睹,造成大量人财物力的浪费。【c】骑墙派的评论者总爱讲什么 “见仁见智”,似乎左看这部作品不好,右看也是好的,捣糨糊,和稀泥,你好我也好。这不是评
7、论家,是诡辩家。【d】问题在于,文艺创作的特质注定了其带有不可复制、不可计量的灵感性和天赋性,作品的成功与否,固然“勤奋”是某种必要条件,却非充要条件。我从来主张,一部作品如果初稿扎实,则具备了愈臻完善的根基;否则诸如七稿八稿、“改好了就是好戏”的说法,纯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十年磨一剑”的前提,它得是一块好铁,而非一堆烂絮。非常遗憾,许多作品起点便皮之不存,但是评论者或评委们却 “曲尽衷肠”,任其方枘圆凿甚而南辕北辙,遂真话不出而庸作不止。我们亟须呼唤良心评论家的慧识与担当。某些评论家只能美其名曰“社会活动家”,而不是艺术批评家。这都是信奉所谓“功夫在诗外”的拱手师爷、袖手先生,真才实学者
8、少,滥竽充数者多。评论家必须是一个专业且敬业的“治水家”,守住创作的生态之堤不使溃决,是以方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评论家本当大有作为。不过,评论者倘不被人讥为无行的“文人”或谄媚的“骚客”,他就必须要有深厚的修为和独立的思想。事前围观,事中拍手,事后推责,于公无补,且人格尽失,要评论家何为?严肃深挚的评论不是街谈巷议,评论家也不是网络 “水军”,他要有生于忧患的情志。评论家也不是戏迷,不是票友,他要有穿石掘冰的审辨。评论家不是古旧货囤积商,不是快销品推销员,而是思想王国的缔造者,是一个 “预言家”。他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明人所未明。艺术家必要有他的创造,则评论家必要有他的发明。鸿蒙开辟至今
9、,发明即是创造。评论家在“冒险”中拓展新路,在“治水”中守护良知,在“预言”中启示未来。日影迁移,太阳有常。常道若废,则万象失真。归根结底,评论家天然就是一个行走无垠的思想家,是真理的捍卫者和黑夜的秉烛人。4. 对第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边界理性”与“高尚格调”的不健全说明今天的评论界的自我定位既模糊又偏低。B. “捧杀”看似温柔,实际与“棒杀”一样,皆是评论者出于个人利益而作出的不当评价。C. “经院派”的评论家是远远比不上“经世派”评论家所具有的的责任感和认识深度的。D. 只有“姿态”而没有“态度”的评论家,由于丢失了对本真的坚持,终将为人唾弃。5. 根据上下文,理
10、解第段中“竹篮打不了水,破布织不成锦”的含义。6. “但真正的评论家不能撂下碗抹了嘴就走人”,这句话是从第自然段中抽出来的,应该插入原文哪一处?( )A. 【a】B. 【b】C. 【c】D. 【d】7. 第段作者质问:“那些滔滔不绝的评论家们,真的在吗?”联系上下文,探究作者所谓的“在”在文中的多重内涵。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用“安逸于贩卖仿制古董的山寨货,或沉溺于拼装舶来术语的二手货”,批评了那些只会人云亦云的评论家。B. 作者认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提升艺术创作,才会涌现一批优秀的文艺评论之作。C. 作者认为成功的评论作品不仅要有勤奋的因素,还得带有一定的灵感
11、性和天赋性。D. 作者认为即使是全民评论时代,真正的评论家进行作品评论时一定是敬业的、有担当的。9. 纵观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逐层推出“评论家天然就是思想家”这一论题的。这一论题的。【答案】4. C 5. 评论家得过且过,委过于人,就成就不了优秀的文艺批评之作。 6. A 7. (1)人在(2)良知(责任)在(3)作品在。 8. B 9. 首先,作者指出国内“兼职”评论家的组成和希望达到了理想要素;接着,由国内评论家的现状指出了评论家应该如“冒险家”一样勇于发现探求真理;然后又进一步地阐述了评论家应该要有良知和担当,还要有深厚的修为和独立的思想,要有所创新;最后,总结全文,指出评论家天然就是思
12、想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獾鼻巴乌斯托夫斯基俄罗斯(1)时值秋天,阳光明媚,也常起雾。穿过光秃秃的林木,可以望见远处的浮云和浓浓的蓝天。到了夜间,我们四周的树丛中,星星低垂,摇曳不定。(2)我们在歇脚的地方生了一堆篝火。这篝火成天烧着,而且通宵不灭,为的是赶狼远处湖岸上,有狼在轻轻哀嚎。篝火的烟味和人的欢叫,使它们不得安宁。(3)我们相信,火光能吓走野兽,但是有一天晚上,篝火旁边的草地里,竟有一只什么野兽怒冲冲地发出嗤鼻声。它不露身子,焦躁地在我们周围跑来跑去,碰得高草簌簌地响,鼻子里还嗤嗤作声,气哼哼的,只是连耳朵也不肯露出草丛。(4)平锅上正煎着土豆,一股浓香弥漫开来,那野
13、兽显然是冲着这香味来的。(5)有一个小孩子同我们做伴。他只有九岁,但是对于夜宿林中,秋天劲烈的晓寒,倒满不在乎。他的眼睛比我们大人尖得多,一发现什么就告诉我们。(6)他是个善于虚构的人,但我们大人都极喜爱他的种种虚构。我们绝不能,而且也不愿意戳穿,说他是一派胡言。他每天都能想出些新花样:一会儿说他听见了鱼儿喁喁私语,一会儿又说看见了蚂蚁拿松树皮和蜘蛛网做成摆渡船,用来过小溪。(7)我们都假装相信他的话。(8)我们四周的一切都显得很不平常:无论是那一轮姗姗来迟、悬挂在黑油油湖面上的清辉朗朗的月亮,还是那一团团高浮空中、宛若粉红色雪山的云彩,甚至那已经习以为常、像海涛声似的参天松树的喧嚣。(9)孩
14、子最先听见了野兽的嗤鼻声,就“嘘、嘘”地警告我们不要作声。我们都静了下来,连大气也不敢出,尽管一只手已不由自主地伸出去拿双筒猎枪谁能知道那是一只什么野兽啊!(10)半个钟头以后,野兽从草丛中伸出湿漉漉、黑黢黢的鼻子,模样像猪嘴。那鼻子把空气闻了老半天,馋得不住颤动。接着尖形的嘴脸从草丛中露了出来,那脸上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好不锐利。最后斑纹的毛皮也现了出来。(11)那是一只小獾。它蜷起一只爪子,凝神把我们望了望。然后厌恶地嗤一下鼻子,朝土豆跨前一步。(12)土豆正在煎,咝咝作响,滚油四溅。我正要大喝一声,然而晚了,那獾子已纵身一跳,到了平锅跟前,把鼻子伸了进去(13)一股毛皮烧焦的气味传了过来。獾
15、子尖叫一声,嚎天动地逃回草丛去。它边跑边叫,声音响彻整片树林,一路上碰折好多灌木,因为又气又痛,嘴里还不时吐着唾沫。(14)湖里和树林里一片慌乱。青蛙吓得不合时宜地叫起来,鸟儿也骚动起来,还有一条足有一普特重的狗鱼在紧靠湖岸的水里大吼一声,有如开炮。(15)次日早晨,孩子叫醒我,说他刚刚看见獾子在医治烫伤了的鼻子。我不相信。(16)我坐在篝火边,似醒未醒地听着百鸟清晨的鸣声。远处白尾柔鹬一阵阵啁啾,野鸭嘎嘎呼叫,仙鹤在长满苔藓的干沼泽上长唳,鱼儿泼剌泼剌地击水,斑鸠咕咕个没完。我不想走动。(17)孩子拉起我的一只手。他感到委屈。他要向我证实他没有撒谎。他叫我去看看獾子如何疗伤。(18)我勉强同
16、意了。我们小心翼翼地在密林中穿行,只见帚石南丛之间,有一个腐朽的松树桩。树桩散发出蘑菇和碘的气味。(19)在树桩跟前,那獾子背朝我们站着。它在树桩中心抠出个窟窿,把烫伤的鼻子埋进那潮湿冰凉的烂木屑中。(20)它一动不动地站着,好让倒霉的鼻子凉快一些。另有一只更小的獾子在周围跑来跑去,嗤鼻作声。它焦急起来,拿鼻子拱拱我们那獾子的肚皮。我们的獾子向它吼了两声,还拿毛茸茸的后爪踢它。(21)后来,我们的獾子坐下,哭了起来。它抬起圆圆的泪眼看我们,一边呻吟,一边用粗糙的舌头舔受伤的鼻子。它仿佛恳求我们救它,然而我们一筹莫展,爱莫能助。(22)一年以后,我又在这个湖的岸上,遇到鼻子留有伤疤的獾子。它坐在
17、湖边,举起一只爪子,尽力想捉住振翅飞翔、发出薄铁皮一样声音的蜻蜓。我朝它挥挥手,但它气狠狠地对我嗤了一下鼻子,藏到越橘丛中去了。(23)从此我再没有见到它了。(有删改)10. 简析第(5)(6)段描写“孩子”的作用。11. 第(10)段中对獾子的描写极富特色,对此进行分析。12. 赏析第(14)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13. 紧扣标题“獾鼻”,提炼小说的构思特色和写作意图。【答案】10. 表现孩子奇幻的想象和天真的童心;暗示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奥秘;为后文“我”不情愿等情节的发展、突显作品主题做必要的铺垫。 11. (1)用“伸”“闻”“馋”等动词传神地表现它贪吃嘴馋的样子;以“露”“现”等动词生动
18、地表现它神情警惕、小心翼翼;描写逼真而滑稽。(2)精细刻画小獾出场时的次序;由鼻子到嘴脸、眼睛、毛皮;细腻传神地表现出它贪吃嘴馋却又神情警惕、小心翼翼的样子。 12. 运用比拟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湖里和树林里动物们慌乱的情状;衬托出小獾烫伤溃逃时气急败坏、惊慌失措的样子。 13. (1)紧密围绕“獾鼻”这一线索,从小獾闻香,到鼻子烫伤、疗伤,最后写鼻子留下伤疤,作者叙写出了林中邂逅小獾的整个过程。(2)抓住鼻子这一小獾最典型的特征,传神地刻画出它贪吃嘴馋、顽皮胆大、笨拙聪明的形象,表现作者对它的怜爱和怀念。着一点而神形皆备,足见作者构思精巧,匠心独具。(3)以克制简约的笔法传达丰富的情味。小獾被
19、“我们”无意间伤害以至恼怒人类,躲入林中,抒发作者内心愧疚之情,表达“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祈愿。(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_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注:中酒:喝醉酒。14. 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A. 踏莎行B. 青门引C. 诉衷情D. 如梦令15. 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还”则点出冷暖交替频繁。B. 第二句写词人独处庭轩,面对风雨吹打后的残红狼藉,更是万端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奉贤区 2019 届高三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