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2年福建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福建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年福建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州纲纪:州府的主簿。6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2、分)(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8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3分)【参考答案】 6、(3分)C7、(4分)(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顾”1分;通顺1分)8、(3分)不贪图不义之财。为人要诚实。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事实胜于雄辩。【参考译文】有背着盐和背着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
3、重担在树荫下休息。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争执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去报了官。李惠让他们出去,看着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然后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于是背柴的人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2012福建龙岩)【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4、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 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选自古文观止)【注释】稔:庄稼成熟。这里是“丰收
5、”的意思。屏:除去,这里是“退职”的意思。代:这里是“补缺”的意思。大较:大体情况。5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1)举茂才 举: (2)谒见 谒: (3)日有食 日: (4)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俟: 6.翻译下面句子。(4分)(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译文: (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译文: 7下面说法正确一项是( )。(2分)A甲文,王密和杨震都曾经接受邓鹭的征召,仕途都发展得很好,他们成为好朋友。B乙文,范文正集合了族人的钱财购得“义田”,供族人共享。C甲文,王密心中有愧,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让杨震一家“开产业”,再次遭到杨震的拒绝。D甲乙两文都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主人公的精
6、神品质。8乙文的“义田”发挥了哪些具体作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答: 9杨震和范文正公都是朝廷命官,但他们在甲乙两文中所体现的为人处世方式不同。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答: 【参考答案】5.(4分)(1)推荐(2)拜见(3)每天(4)等待6.(4分)(1)(王密)深夜就怀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杨震。(2)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以救济。7.(2分)D8.(3分)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都有供养、补贴。9.(4分)杨震:廉洁自律,清白做人;范文正:乐善好施,救济族人。【参考译文】【甲】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
7、莱郡太守。在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种为人清白的风气留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乙】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
8、、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账册,再按时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嫁女的给钱五万,再嫁的给钱三万;娶妻的给钱三万,再娶的给钱一万五;丧葬的和再嫁的数目相同,葬小孩的给钱一万。族里的人聚居在此的有九十名,义田每年可收入稻谷八百斛;拿义田的收入,供给那些聚居的族人,充裕有馀,使用不尽。凡曾经出仕而暂时解职在家、等待新职的人,也给予救济;已经出仕为官的人,就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概情形。(2012福建宁德)【甲】金
9、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箅:蒸
10、锅中的竹屉。馏:蒸饭。糜:粥。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6“猜想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未尝识书具 尝( )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俱委而窃听 委( ) 尔颇有所识不 不( )7“联系比较”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请你用此方法完成(1)(3)小题。(6分)(1)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曹刿)乃入见C.家祭无忘告乃翁 D.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分)(3)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
11、“言无遗失”。(2分)【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意思为:一点都没有遗漏。【言无遗失】 8. “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5分)(1)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2)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3分)【参考答案】6. 曾经 以为宾客 停下,丢下 不,通“否”7.(1)B。A项理解为“才”,C项解释为“你”,D项解释为“竟然” (2)从此,指着每一件事物(让他)写诗,一会就完成了。(3)大人说
12、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8.(1)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饭落釜中。(2)方仲永的父亲只知让自己的孩子去挣钱,“不使学”,因而成为“泯然众人”;而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对待他们的过错,用宽容来原谅。这种教育方法,让他们最终成为博学多才的人。【参考译文】【甲】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
13、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乙】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 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 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 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兄弟回答道: 大概还记得。 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
14、丘说: 能够这样,喝粥就行了,不必做饭了!(2012福建厦门)【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期行【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15、。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田子退金韩婴【注释】镒:二十两。 馆:这里指家。 诗:这里指诗经。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尊君在不 不: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说其义 说: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宜尔子孙承承兮。7.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8. 【甲】文中启发人们讲“诚信”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说说 “诚信”在我们现今社会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3分)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福建 各地区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13 答案 翻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