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2003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3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述,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
2、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充乎天地之间 乎:在 称其气之小大 称:相当,配合 B、恐遂汩没 遂:就 恣观终南、嵩、华之高 恣:无拘束 C、仰观天子宫阙之壮 宫阙:宫殿 天下之巨丽 巨丽:极其美好 D、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恃:依靠 四夷之所惮
3、 惮:畏惧9、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用原文回答) _10、在第二段中,作者列举了那些自身的局限性?(2分,用原文作答) _11、在第二段中,为突破自身局限,作者做了哪些努力?(2分,用原文回答) _12、翻译下列句子。(4分)、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_、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译:_ 【参考答案】8、B。(2分) 9、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2分)10、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述,不足以激发其志气。(2分)11、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
4、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只答下列要点:游山河京华,谒翰林欧阳公,然后提出拜见韩太尉的要求。也给满分)(2分) 12、我善于修养自己正大刚直的气。(2分) 、天下人都依靠(你)可以无忧无虑。(2分)【参考译文】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
5、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
6、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2003山东德州)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
7、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管仲、隰(x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不难:不惜,不耻。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B)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B)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B
8、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参考译文】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春天前去,冬天返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便放开老马在前面走,大家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大家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上的浮土高一寸,下面一仞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掘地,结果找到了水。凭借管仲的智慧和隰朋的聪明,碰
9、到他们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也是错了吗?(2003年山东菏泽中考试题)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注藉:垫、衬。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徐喷以烟D、不以千里称也2、解释加线的句子中文中的含义。使争者视之,
10、负薪者乃服而就罪。(李惠)让两个相争的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3、李惠是怎样的一个人?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 李惠是一个仔细、认真、聪明、机智的人,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参考译文】有背着盐和背着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争执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去报了官。李惠让他们出去,看着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
11、席上面,用棒子敲打,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然后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于是背柴的人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2003年山东济南中考试题)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所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4、依据加点词语在文中
12、的意思,各写一个成语。(2分)北顾黄河之奔流()天下之所恃以无忧()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6、作者说: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所为?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谈谈你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4、举例:顾名思义顾影自怜顾左右而言他顾盼生姿举例:恃才傲物恃强凌(欺)弱恃才矜己5、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没有不读的,但是(那些)都是古人的陈迹。6、略【参考译文】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
13、、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再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我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2003山东济南)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
14、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注释】渚:水中小洲。河伯:黄河水神。旋:转。这里是改变的意思。若:传说中北海的海神。少:认为少。殆:危险。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秋水时至(按时) 两涘渚涯之间(水边)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 今我睹子这难穷也(尽,完)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辩:同(通)“辨”,分辨。东面而行,不见水端 端:尽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长:长久,永远。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
15、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 B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野语有之曰 C少仲尼之闻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4、翻译下面的句子。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听到一些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我曾经听人说有人看不起孔子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5、写出与本段文字有关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的含义。望洋兴叹:本义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力量的,现在用来比喻要做一件事力量(条件)不足而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让内行人笑话。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的人或精于某种技艺的人。6、请你谈谈读完这则寓言受到的启示。第
16、一方面:骄傲自满是由于见闻不广造成第二方面:围绕着“要虚心”来谈,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事实面前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即使有点资本也不要骄傲第三方面:只有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第四方面:善于比较才能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7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D河伯
17、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8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 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参考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
18、,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讥笑。”(2003年山东威海中考试题)杨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说:“天知,地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3 山东 各地区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14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