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0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2021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0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0篇(含答案与翻译).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乙】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楚国先贤
2、传)【注释】确然:刚强的样子。魏武:曹操。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其子:指曹丕。16.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2分)赠从弟中寒风“”、冰霜“”,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1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4分)18.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3分)(1)征聘不就( )(2)就家拜汉中太守( )(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A.从事 B.就职、赴任 C.完成 D.前往19.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
3、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1)(2)题。(7分)“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松柏之志犹存。”(1)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3分)(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4分)【参考答案】16.瑟瑟惨凄17.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美。18.(1)B(2)D(3)A19.A20.(1)示例1:适合用自信的语气。曹操
4、位高权重,认为宗世林应该会愿意结交。示例2:适合用嘲讽的语气。曹操介意当初被拒,现在身居高位,借机嘲讽。(2)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此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参考译文】【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宗承年少时就具备了高雅正直的品德,能坚守志操,不同流俗,朝庭征召他为官,他拒绝去赴任。听说他品德高尚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魏武帝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一次)正遇上宾客满门,没能和他说上话,于是等到宗承起身要出去时,曹操急忙上前,抓住他的手请求和他交往。宗承拒绝没有接受。后来(魏武)做了司空辅佐汉朝,(魏武帝)于是对宗承说:“你当年没有理睬我,现
5、在可以和我交往吗?”宗承说:“松柏的志向还在。”魏武很不高兴,(但)因为他是有名气的贤士,仍然敬重礼遇他。命令曹丕对(宗承)行弟子之礼,到(他)家中拜请他出山做汉中太守。魏武还因为结交遭到拒绝的事而心生芥蒂,任命宗承担任的官职不大却以隆重的礼节优待他。到他家拜访询问他朝政,让宗承坐在宾客之中的尊位上以示尊崇。(2021浙江杭州)【甲】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西湖念语宋欧阳修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
6、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注释)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高会:盛大的宴会。傍,同“旁”。13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7、觞 而 一 咏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16(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3(1)胜过,超过(2)美好,优美14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15(1)哪个晚上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虽然良辰美景,本来大多见于盛大的宴会。但是清风明月,幸好属于闲人。16(1)清闲之人。苏轼和欧阳修,一个被贬,一个辞官退休,这样的处境使他们有时间走进自然,亲近清风明月。(2)恬适之人。苏轼
8、因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欧阳修“并游”“独往”“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留恋于山水间,自得其乐。(3)旷达之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但”字显示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欧阳修辞官之后,“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心无挂碍,平和旷达。【分析】13考查词语含义。根据词义积累卡提示,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1)“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意思是:于是我明白偶然来一次往往胜过专程来游玩的。推测“胜”是“超过”意思;(2)“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意思是:何况西湖这样的美景,在东颍一带独自享有好名声。推测“胜”意思是“美
9、好,优美”。14考查断句。此句的意思是:听一听蛙鸣,何必问它属于官家还是属于私人。面对弯弯曲曲的流水,自然可以喝一杯酒就咏一首诗。同时,“安”疑问词,一般用在句首,“曲水”名词,一般在句首。据此断句为: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15考查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1)何无?:哪里没有?但,只。闲:清闲。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吾:我们;耳:罢了;(2)虽:虽然;固:本来;高会:盛大的宴会。而:但是;幸:幸好;属:属于。16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甲】【乙】两文中的“闲人”
10、理解其多重含义。其一,有“清闲之人”的意思。甲文写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乙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正是有时间走进自然,亲近清风明月闲暇之时。 其二,有”悠闲自适之人”的意思。甲文苏轼看到“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美景时“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乙文中欧阳修“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写出了诗人留恋于西湖山水间,自得其乐之感。其三,有“旷达之人”的意思。甲文作者虽遭遇贬谪,“但”字显示了作者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表现了从失意情
11、怀自我排遣的旷达! 乙文欧阳修辞官之后,“独往”“至欢”“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表现出的也是旷达平和,心无杂念的开阔胸襟。【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
12、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乙】从前王子猷喜爱竹子,到了人家门前也不去拜望主人;陶渊明的躺车,遇到了酒就在路上逗留。何况西湖这样的美景,在东颍一带独自享有好名声。虽然美景良辰,本来大多见于盛大的宴会。但是清风明月,幸好也属于清闲之人。一起交游或许会结成好友,趁着兴致有时也会独自去游玩。听一听蛙鸣,何必问它属于官家还是属于私人。面对弯弯曲曲的流水,自然可以喝一杯酒就咏一首诗。到了高兴而领会了意旨时,也好像旁边没有别人一样纵情尽兴。于是我明白了,偶然来一次往往胜过专程来游玩。前人过说过的话是值得相信的。这一切虽然不是自己的,但是自己的收获却已经很多。于是就翻看旧有的诗词,写出新的
13、词调,冒昧地陈述一番薄技,姑且表达清新欢快之意。 (2021浙江宁波)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宋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
14、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遺藁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注释总角:指童年。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了:懂得,明白。许:今许昌。伸子:次子。下面的彝叟为范之三子,德孺为第四子。同僚:同事。藁:同“稿”,诗文草稿。属:同“嘱”。克:能够。畴昔:过去,从前。13.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2)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3)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1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分)吾 得 其 为 人 盖 十 有 五 年 而 不 一 见 其 面 岂 非 命 欤!15.为深人理解作者对范仲淹的感情,某同学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请问,哪一个问题是最有价值的? (填字母)(3分)A.韩琦、富弼、欧阳修是怎样的人?B.乡先生最初为什么不愿回答苏轼的问题?火月C.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是不是不够光明磊落?D.苏轼写自己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 ,而要一次-次分开写?16.下面这句话
16、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空白处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一项,并简述理由。(3分) 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备选项:A.他们 B.我17.上文是叙全文的上半部分。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和上文的感情基调,结合范仲淹的诗词文章,推测下半部分可能会写哪些内容。(4分)【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句意: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奇,以为奇。句意: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既,已经。句意: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恨,遗憾。(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
17、运(的安排)吗?根据意思可断句为: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A.这个问题太笼统,且韩琦、富弼、欧阳修与文章主旨不相关,故探究意义不大。B.这个问题太浅显,先生最初不愿问答,是因为先生认为“童子何用知之”,问题答案很明显,探究意义不大。C.这个问题很直观,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显然与光明磊落与否无关,探究意义不大。D.这个问题的设计,值得探究。作者逐一写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更能表现对范仲淹的仰慕之情。故选:D。(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处应选择A,即这句话省略的主语为“他们”。这里的他们指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这句话出自
18、这些人口中可见,不仅作者以此为憾,这些人也引以为憾,更能体现遗憾之深。同时,也于句中的“子”的表意相吻合。据此作答,意对即可。(5)本题考查推测补写的能力。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了自己对范仲淹的仰慕之情。据此,后半部分应重点写范仲淹的值得仰慕之处。可以写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也可以写他的功绩及旷达情怀等。据此作答,意对即可。答案:(1)以为奇 已经 遗憾(2)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3)D(4)选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若是出自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之口,就表明不仅作者以此为憾,他们也引以为憾,正面和侧面一起写,足见遗憾之
19、深。同时,此句中的“子”,是“您”的意思,选B的话,就不符合逻辑。(5)示例一:赞颂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对拥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敬爱”范仲淹的苏轼而言,应该会写进下半部分。示例二:赞颂范仲淹的功业。范仲淹曾担起保卫边疆的重任,写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诗句,表达了“燕然勒功”的愿望,对渴望建功立业的苏轼来说,会将赞颂范仲淹的功业写进下半部分。示例三:共情乐观的人生态度。苏轼一生中,被贬多次,但他都能调整心态、豁达乐观,这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相似。所以,这也可能写进下半部分。【点评】辨析文言词语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
20、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
21、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过许州,才认识范公的次子、现在的丞相范尧夫。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师见到范公的第三子范彝叟。又过了十一年,又与范公的第四子范德孺在徐州为同僚。我们都一见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为范公遗稿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写成这篇序文。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
22、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2021浙江湖州)(一)自叹宋文天祥长安不可诣,何故会高亭?倦乌非无翼,神龟弗自灵。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回首西湖晓,雨馀山更青。(选自文天祥诗文选译(注释)此诗为文天祥去元军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所作。长安:即长安堰,在今浙江海宁西北。高亭:高亭山,当时元军军营所在地。神龟弗自灵:指自已自投罗网,为敌所俘。雨馀:雨后。(二)访辛弃疾宋赵溍
23、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稼轩帅淮时,同甫与时落落,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鳌。饮罢,宿同甫于斋中。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月余,同甫致书稼轩,假十万缗以济贫,稼轩如数与之。(选自笔记小说养疴漫笔)(注释)帅淮:指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缗:一千文为一缗。14自叹一诗中借“_”和“_”两个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浙江 各地区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汇编 10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