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5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5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5篇(含答案与翻译).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
2、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注】耆:通“嗜”,嗜好。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湛:通“沉”,使沉没。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耆老:年寿高。1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清静亡为 通“无”,没有B.
3、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到惊奇C. 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D. 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16. 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17. 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5. C 16. (1)(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安之若素。(2)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 17. 都推崇扬雄淡泊名利:如家境贫寒却安之若素:
4、未遇明君、贤知,才华未显于天下,但扬雄不戚戚汲汲。本文中扬雄还有年少好学、博学深思;才华横溢、文赋绝伦;尊崇圣贤、怀悼屈原等突出之处受人推崇他的才华横溢、文赋绝伦:王音赞叹他的文章,推荐其任职;其位与王莽等人并列;受到刘歆、范逡的敬重;桓谭认为他生逢其时必将超越诸子。他的尊崇圣贤、怀悼屈原:不是圣贤之书他不喜欢;读离骚痛哭流涕,并作反离骚悼念屈原。【解析】选自汉书 作者:班固 年代:东汉【参考译文】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为人简朴,悠闲自在,很少特别的喜好,对于富贵不急求,对于贫贱不悲伤,不求品行端方有志气来要求名满天下。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
5、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扬雄曾经喜好辞赋。此前,蜀有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离骚,自己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写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离骚中的句子而反驳它,从竖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名为反离骚。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召来把他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黄门给事,和王莽、刘歆并列。哀
6、帝初,又和董贤同官。成、哀、 平年间,王莽、董贤都作了三公,权力超过人君,推荐的人没有不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势利。当时人都瞧不起他;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桓谭说:“现在扬子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 ,再经历几个贤明的人的阅读,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超过诸子了。”(2018四川成都)【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
7、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乙】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为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
8、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逍遥游)【注释】瓠(h):葫芦。实:结的葫芦。瓠落:很大很大的样子。呺(xia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掊(pu):砸破。洴澼(png p):漂洗(丝绢)。鬻(y):卖,出售。裂:划分出。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或谓惠子曰(或:有人)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C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皮肤受冻开裂) D吴王使之将(将:将领)【解析】D.将:率领军队(动词)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A而:聚族而谋曰 长跪而谢之曰
9、(唐雎不辱使命)B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C以: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D为:我世世为洴澼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解析】A.两个“而”表示一种承接关系,没有具体意义。B.介词,在;比;C.用来;凭借,因为。D.做;被。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A甲文中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第一反应庄子是来争夺相位的,于是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惠子的举动也表现出庄子的过人才能。B甲文中庄子讲鹓雏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一朝得志,便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丑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C乙文中惠子用大葫芦盛水浆,一不小心,葫芦掉地
10、上摔烂了,惠子觉得自己不善于使用大东西。D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解析】A.甲文重点表现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B.甲文庄子借鹓雏的故事,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C.表述与内容不符,葫芦是惠子自己砸破的。11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拍。(划两处)(2分)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12翻译句子。(5分)(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分)译文: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3分)译文: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
11、处可容?【参考译文】【甲】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乙】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它当瓠,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我不是嫌它不大,
12、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这个客人买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那时正逢越国入侵吴国,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跟越国人展开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
13、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可见你的心地过于浅陋狭隘了!”(2018四川达州)【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
14、,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0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之数岁(年) B因复更射之(重新)C广之将兵(将军) D上山阵(布阵)11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如此以百骑走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B发即应弦而倒泉香而酒洌 C汉之飞将军杀之以应陈涉D以坚其意其如土石何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来此
15、侵犯。 B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C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D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13翻译下列句子。(8分)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2分)(上文【乙】)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3分)(上文【乙】)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分)(记承天寺夜游) 【参考答案】10、C 11、A 12、B 13翻译(8分)李广的一百骑兵都非常恐慌,想策马往回跑。(走:跑或逃跑,1分,
16、文意通顺1分) 那些敌人以为我们要逃跑,现在(我们)都解鞍来表示不逃跑,用这种方式使他们坚信我们的诱敌意图。(以为,认为或以为,1分;坚:使坚定,1分;文意通顺1分)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1分;闲:清闲,闲情逸致,悠闲,学生其他说法酌情处理,1分;文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甲】将军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李广驻扎在右北平,匈奴人听说,给他起别号叫“汉之飞将军”,躲避李广多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一箭射去,射中石头箭头没入其中,近看才发现是石头。于是李广又重复射石头,但是最终也没再有箭能够射进石头里。
17、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李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着弓弦之声倒地。【乙】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
18、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2018四川乐山)张良奇遇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
19、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A.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 曾经 B.有一老父,衣褐 衣: 穿(着) C.良因怪之 因: 以此为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0、(4分)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 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的说:“应该像这样。” 11.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3分)答: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检验张良是不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诚实守信的人。 【参考译文】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走,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扔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大,竭力忍住怒火,走下桥去把鞋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
21、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上来了,于是挺着身子跪着给他穿上鞋。说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然后离开。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会面。”张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晚到,怎么能(这样)呢?”又说:“五天之后早点来。”(说完就)离开了。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离开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
22、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册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再过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离开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再也没有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感到很惊异,常常反复地诵读它。(2018四川凉山)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四川 各地区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25 答案 翻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