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1.刘备将重任托
2、付于诸葛亮,有哪三个方面的原因?(3分)【参考答案】10.我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显达扬名。(4分)11.诸葛亮才智过人,谨慎周全,勤勉忠贞。(3分)(2021山东德州)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A.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B.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亲人C.女有
3、归 归:女子出嫁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兴起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A.大道之行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吴广者,阳夏人也C.不必藏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如土石何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本文选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较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2021山东济
4、南)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5、矣,可据理臆断欤?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 阅:经过B求之下流,固颠。 固:坚固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颠:颠倒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依照16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僧)以为顺流下矣。 B(坎穴)渐激渐深。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 D求之(于)下流。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18下列对选文
6、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参考答案】15B16C17B18B【分析】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B.求之下流,固颠:到下游去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固:固然。故选B。16本题考查省略句。C.根据“如是再啮,石又再转”的意思“像这样又一次冲刷,石头又翻转一圈”可判断出“啮”的宾语应该是“沙”,“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可印证。而不是“石兽”,故选C。17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
7、B.结合“尔辈不能究物理”可以看出,讲学家自恃甚高,觉得自己“能究物理”,因而看不起别人,嘲笑别人,而不是“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故选B。18本题考查对选文的赏析。B.结合“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和“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可以看出,文章是在语言描写中制造波澜,不是“叙述中”,故选B。(2021山东泰安)【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8、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9、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10.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墙壁)B. 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C. 又何间焉(参与) 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D. 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享有)11.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已而之细柳军 醉翁之意不在酒B.
10、 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登轼而望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 其乡人曰 必先苦其心志12. 翻译下列句子。(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3.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B. “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祭品,“持节”“揖”“拜”是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C. 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详加叙述,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D. 周亚夫军细柳写文帝在细柳营两次受阻,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14.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
11、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0. A 11. D 12. (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2)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 13. C 14. 曹刿有深谋远虑;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善于在战场上抓住时机,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A.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壁:营垒。故选A。【11题详解】A.之:到,往,动词/的,结构助词;B.以:凭借,介词/因为,连词;C.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D.其:都是“他的,代词”;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
12、意重点词语翻译要准确。(1)惠:恩惠。徧:同“遍”,遍及。从:顺从。(2)乃:于是,就。使:派。使:使者。节:符节。诏:诏令。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是略写,一笔带过;战前、战后却写得极为详尽,突出“论”这个重点,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远大的谋略;从“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以看出,曹刿深谙取信于民的道理;从“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以看出,曹刿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善于抓住战机,有
13、卓越的军事才能。【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
14、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乙】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
15、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礼仪结束后离
16、去。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未来一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2021山东枣庄)【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17、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注释】政:政令。佚乐:使安乐。危坠:危亡。生育:使生养繁息。欲:欲望,亲:亲近。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
18、一项是( )(2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 腰白玉之环B.池非不深也 南冥者,天池也C.委而去之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夫环而攻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钱覆其口C.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前人之述备矣D.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 不效,则治臣之罪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16.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1)“_”(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2)
19、“_”(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3)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4分)【参考答案】13、C 14、D15、(1)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2)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是治国的法宝。16,(1)人和 (2)从其四欲 (3)要点:施行仁政(“得道”)。【参考译文】【乙】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
20、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为我能使人民安乐,他们就可以为我承受忧劳;我能使人民富贵,他们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人民安定,他们就可以为我承担危难;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我而牺牲了。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2021山东滨州)【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
21、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
22、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注:冷光,清亮的光。娟然,美好的样子。靧(hu)面,洗脸。鬣(li),泛指动物头颈上的毛。罍(li),盛酒的器皿。蹇,跛脚,这里指驽钝的马或驴。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临溪而渔 于时冰皮始解山峦为晴雪所洗 泉而茗者 11.概括两文反映的一种共同心境并分别说明其由来。(3分)1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参考答案】10.钓鱼(或捕鱼或打鱼) 才,方才 被 用泉水(或汲泉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山东 各地区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汇编 16 答案 翻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