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doc
《2005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5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丞说服。【注释】帝:指汉高祖刘邦。上:尊指刘邦。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填:通“镇”。饷馈:军饷
2、。范增:项羽的谋士。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A、帝置酒雒阳南宫 置:安置,安排B、因以与之 与:赐予C、连兵百万之众 连:关连 D、此所以为我禽也 禽:同“擒”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道不断,这我比不上萧何。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3、仔细阅读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能够重用人才、人尽其才,同时能够与天下人同享利益。项羽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嫉妒人才、怀疑人才,而不能重用人才。
3、4、文中刘邦在对话中用了三个“吾不如”,这说明了刘邦的一个什么特点?请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说明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扣住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谈自己的体会,语言通顺即可。【参考译文】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娇贵臣,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对我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则妒贤嫉能,他杀害有功劳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一个方面,却不知道另外一个方面。在大
4、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之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保证运粮道路的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夺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众大臣心悦诚服。(2005年四川中考试题成都用)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字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鸺,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5、。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注释:蒙鸠:鸟名。 苕:芦苇的蕙。 射干:植物名。 蓬:草名,又叫飞蓬。兰槐:一种香草。 鸺:臭水。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CA、名曰射干 名:名字 B、而临百仞之渊 临:从高处往下看C、庶人不服 服:佩服 D、其质非不美也 质:本质2、用一个成语准确概括出下面一句话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语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成语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在汉语。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译文:蒙鸠的巢穴不是不完美,而是巢穴所挂的地方使它这样。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译文
6、:所以说有道德的人居住一定要选择地方,外出游学一定要结交贤士。4、文中作者用了许多的比喻,意在阐明一个怎样的观点?这个观点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参考译文】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
7、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2005年四川成都中考试题)岑文本官高而忧岑文本初仕萧铣。江陵平,授秘书郎,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选自刘肃大唐新语)【注释】岑文本(595645)。
8、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谙:熟练。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D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长于文诰,时无逮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其母怪而问之A相同,也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也不同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说
9、不正确的一项是 BA校省李靖骤称其才 称:称赞 B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 迁:降职远调C恐不与我同反 返:同“返”,返回 D俄病卒矣 卒:死7、下列对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江陵平,授秘书郎。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任秘书郎。B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译文: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译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却乱用职权得到了很多的恩宠。8、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A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B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
10、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D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参考译文】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做官。平定江陵后,任命他为秘书郎、直中书。担任检校中书省的李靖很是称赞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中书舍人,渐渐地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就不再担任原职了。”于是让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专门参与枢密使的工作。后来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却有忧虑的表情。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并问他,岑文本回答说:“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
11、,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这是我感到忧虑的原因啊。”有来向他庆贺的人,他就说:“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江东之战,几乎所有辎重运输的筹划,全部都委托岑文本来主持,导致他劳累过度,精力耗尽。唐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2005年四川乐山中考试题)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言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不至,至之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5 四川 各地区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汇编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