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导学案:23 隆中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导学案:23 隆中对.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3*隆中对【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重点)【能力目标】学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学习本文选材精当、详略分明的叙事方法。(难点)【情感目标】感受诸葛亮的才能与人格魅力。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来源:学科网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现在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那么在史学家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隆中对。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解析题目,了解作者、作品。(1)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作者陈寿(233
2、297),字承祚,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3)“对”,回答应对。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2时代背景简介: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权,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
3、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来源:Z。xx。k.Com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陇亩(ln) (m )颍水(yn )好为梁父吟(ho )乐毅(yu ) 庶(sh ) 屯新野(tn )存恤(x ) 枉(wn ) 因屏人(bn )先主遂诣亮(y ) 度德量力(du ) 民殷(yn )倾颓(tu ) 猖獗(chn ju ) 挟(xi )不可胜数(shn ) 箪食壶浆(dn ) 欲信大义(shn )戎(rn ) 北据汉、沔(min ) 帝室之胄(zhu )4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一词多义:为2.wi 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4、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将来源:学科网ZXXK然已谓信用(2)古今异义:将军宜枉驾顾之(古:拜访;今:照顾)凡三往(古:总共;今:平凡)孤不度德量力(古:我,古代王侯的自称;今:孤立,孤独)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大概;今:危险)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一天天;今:太阳)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可以用来,今:可能,能够,许可)利尽南海(古:南方近海的地方;今:指中国南海)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用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3)词类活用:“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用箪,名词作状语。壶:用水壶,名词作状语。(4)通假字: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以”)(5)句式: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君与俱来。(省略句)时人莫之许也。(倒装句)(6)重点句子翻译: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们谁都没有不承认他这种比法的。来源:学。科。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就想要在天下人
6、面前伸张大义。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他挟持皇帝向全国发号施令,这样的话我们是再不能和他抗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控制几个州郡的地方军阀数也数不完。信义著于四海。威信和正义在天下广布。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5整体感知。(1)初步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
7、述诸葛亮的为人。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问计诸葛亮,着重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可分三层: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自董卓已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荆州北据汉、沔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归纳策略的主要之处并指出光明的前景(“将军既帝室之胄汉室可兴矣”)。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2)读罢课文,文中的刘备和诸葛亮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刘备:重视人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8、,运筹帷幄。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一)理解内容,分析人物1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最受世人赞誉,也最具有传奇色彩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在陈寿笔下,他有着哪些“亮”点?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学生回答可能涉及的文句: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淡泊名利,忧国忧民,自命不凡。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才能志向深受友人认可。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才能超群,堪称卧龙,一朝飞天,成就非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高洁傲岸,不趋炎附势。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天赋奇才,不可多得,为刘备所认
9、可赏识。诸葛亮的回答洞晓时局,运筹帷幄,目光长远。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才能深受赏识,为人所嫉妒。2既然陈寿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实在精彩,那我们不妨将视线投注到这一席策论,看诸葛亮是如何运筹帷幄、三分天下的。(1)从诸葛亮所做的分析来看刘备有哪些可乘之机和优势?荆州:“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2)看来诸葛亮是为刘备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让刘备看到了前方的希望。那么,他又抛出了怎样的构想去点燃他的希望之灯,使
10、他坚信“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呢?来源:学_科_网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对人物的刻画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说说对诸葛亮的性格刻画,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从正面描写他的非凡抱负;第二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表现了诸葛亮的“卧龙”才干则是侧面描写。刘备和诸葛亮的问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从正面塑造形象,充分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
11、后“与亮情好日密”,关张不悦,刘徐相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照应,使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4文中的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从以下地方可以看出: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二)深入研读,拓展迁移1关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史书与小说也有不同的见解。(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是刘备亲自前往寻访孔明,也就是“三顾茅庐”。而魏略与九州春秋则说是孔明去找
12、刘备毛遂自荐)除去对史学的考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你更赞成哪种看法?A赞同刘备“三顾茅庐”,这样既能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风范,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何他后来如此信任和重用诸葛亮,同时也为刘备与诸葛亮之间深厚的君臣之情做了铺垫,符合人们对诸葛亮智者和忠臣的双重身份的认识。B赞同诸葛亮毛遂自荐,他用卓然超群的智慧与远见说服了刘备。更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君臣际遇,也能够体现其兼济天下的大志。2可以这样说,“三顾茅庐”的佳话无论真伪,其实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同样是“三顾茅庐”,三国演义中讲得很详细,而在本文中作者仅用“凡三往,乃见”五个字做了简短的记述,为什么小说和史传的叙事会有如此大的差异?A三国演义
13、是小说,作者的目的是要抓住读者,因此会在情节设置上大做文章,三顾茅庐深入人心,是一个亮点,所以作者不惜笔墨,设置悬念和误会,来体现刘备的思贤若渴和诸葛亮作为隐士的高深莫测。B三国志作为史传文学,一要尊重史实,不能对情节夸大渲染。二要惜墨如金,此文重在突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因此简写三顾而详析对策,意在用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打动读者。3写法小结隆中对一文仅五百余字,材料又以对话居多,但鲜明地树立起了诸葛亮的形象,这是只有大手笔才能做到的。一方面由于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手法,从不同角度来突出诸葛亮的品行、性格、远见和才能,另一方面又处处围绕诸葛亮的隆中对策进行详略得当的剪裁,使得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三)板书设计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有关颂扬诸葛亮的名言赏读: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对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这节课“我”学会了:2这节课“我”得到的启示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