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9篇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9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9篇1.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9篇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熟悉,进一步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两种应用题,正确书写得数后面单位名称。 (三)培育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圆片。 学具:7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卡片口算 1()里最大能填几 3()13()5394()25 6()50()7678()30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今日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例如3 7支铅笔,平均分
2、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分分看。着重说出分的结果。(每人2支,还剩1支) 怎样列式计算呢? (把一堆东西,要平均分,所以还是要用除法。) 732(支)1(支) 答: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提问:(1)回忆刚刚分小棒的过程,商2表示什么?(每人2支)因此单位名称是支。 (2)余数1又表示什么?(还剩1支)因此单位名称也是支。 2出例如4 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由学生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相邻的同学相互争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每袋装5个,说明每袋装的同样多,还是要把这些乒乓球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 由学生试一试列式解
3、答。 学生在试作过程中,可能会消失得数的单位名称不知怎样书写,这时组织学生争论,必要时,教师用圆片代替乒乓球,进展演示。从而得出43里面有8个5,就是可以装8袋,余数的3,是还剩3个乒乓球。板书如下: 4358(袋)3(个) 答:可以装8袋,还剩3个。 引导学生把例3和例4进展比照。 这两道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一样点:都用除法解答,由于都是平均分。不同点:例3,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一样;例4,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 教师小结:我们在解答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时,要留意依据问题的要求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三)稳固反应 1根本练习 解答下面各题 (1)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
4、人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2)有42棵菜,每筐装8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菜? 全体学生在书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试商,怎样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2进展性练习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9(盘)(个) 3思索性练习 61 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索,相邻同学相互商议,然后全班沟通。最终教师归纳。 依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这道题的余数是1,除数就可能是2,3,4,5,6,7,8,9,从而可以得出有下面8种不同的填法。 1326119361 2546131561 3766143761 4986155961 4课后练习练习三十六第1
5、,2,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学生学习这局部内容,可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熟悉,进一步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首先复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两种不同除法的实例,由学生争论解答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由于都是平均分,所以都要用除法解答。在突破得数单位名称写法这一难点时,通过学具操作和教具演示,使学生体会到要依据题意和题目要求来确定单位名称。在练习的安排上,留意有肯定的坡度,留意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力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分苹果和观
6、看、分类的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余数,了解带余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 2、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带余除法。 3、在引导学生探究学问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初步的规律思维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实际操作,引入新知 小朋友已经学过除法了。今日我们要一起学习有余数除法。小朋友听说过有余数的除法吗?你觉得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生介绍)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开门见山,请小朋友自己介绍对有余数除法的熟悉,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提醒课题 1、分糖果 师:有一天,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她想分给每个人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假如让你分,你会
7、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觉。(每个人都预备了一些糖,但糖果数量可能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生活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实践活动入手,让每一个小朋友动手分分写写,使他们都有自己的体验过程,初步感知分后有剩余的状况 2、反应结果,争论分类 (1)学生上台汇报,逐一补充。师:小朋友很会动脑筋,你能依据分的结果分分类吗? 让学生依据分的结果分分类,正好分完和还有剩余。这样在学生原有认知根底上,形成正迁移,从而能够开展有效学习。 (2)结果分类,并用算式表示 师:正好分完是以前学的。我们一起用算式来表示。 那么这些分后有剩余的,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试一试。
8、 自己想方法写一写假如分后有剩余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可激发学生的制造力、想象力,鼓舞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详细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初步培育学生的符号感 在数学中,我们习惯上这样表示:143=42(举例)用三个小圆点来帮忙,读作14除以3商4余2。(齐读)下面几种状况你能照样子写写算式吗?请你选一种写算式,再读给同桌听。(师板书反应状况)你知道3、4、2分别表示什么?(个别说)说得真好!象2这样分后还有剩余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余数。 把概念当作学生学习的生成点,让学生在探究中自然习得,让学生从仿照、识记水平到达理解和领悟的水平。 二、学习实践,探究新知 1、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师:
9、刚刚小朋友通过分一分,写一写,熟悉了余数,那么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73,你能列竖式吗?试一试(生板演) 学生已经学过了怎样列竖式解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因此教师可依据他们已有的认知构造,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地去解决这一新问题,发挥学习主动性。 (1)列竖式计算 (2)相互议一议计算方法 (3)教师点拨 (4)练一练:173206(师:先请小朋友自己做一做,然后四人小组沟通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试商对有些学生来说还是有肯定困难的。因此安排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有困难的小朋友能在小伙伴的帮忙下,共同探究计算方法。 (4)反应状况:你们是怎么做的?(展现,评价) 通过学生的争论与评
10、价,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在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准时发觉自己的问题的同时对自己下一阶段的学习更布满信念 2、知道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1)师:小朋友特别能干,那么我们算了这么多题,你能发觉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余数要比除数小)真的是这样的吗?你能举个例子吗?来教师这里也有几道题,我们一起算一算。(板书:112143246185) (2)说一说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师:假如余数比除数大,可以吗? 用多媒体实物演示,使为什么“余数肯定要比除数”这一较难理解的道理变得形象、清楚,帮忙孩子猎取信息、明确道理。 3、推断下面各题计算正确吗?用手势表示,并指出错在哪里? 196
11、=27255=45203=71175=30 三、学习反思,自我体验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事? 四、综合练习,稳固提高 1、口算(抢答) 10511575235195 这些算式里藏着一个小隐秘,你发觉没有?假如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哪几个?为什么? 2、找一找,小房子里可能住的是谁? 师:听说我们在学带余除法,许多小动物都赶来了,请你依据他们身上的号码及刚刚学的学问,猜一猜,蓝房子可能是哪些小动物的家?绿房子可能是哪些小动物的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找你的小伙伴商议商议! 让学生置身与喜闻乐见的情境中,采纳嬉戏的方式,让学生再次体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沟通、探究
12、,兴趣盎然,主动参加到了数学学习之中。 教学反思: 今日我执教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从内容来看有余数的除法,无论在算理上,还是在求商上,横式、竖式的书写格式都比表内除法简单,并且有局部学生在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时也会肯定的困难。但由于学生从前已经初步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以及除法的横式、竖式书写方法,因此我考虑在这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自我尝试及同学间的合作沟通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在课堂中我首先开门见山,请孩子自己说说对带余除法的熟悉。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提醒课题。然后安排分苹果的实践活动。一般教师都会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确实当学生有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需资源共享时,要小组
13、合作,但我认为在这一分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个体体验的深刻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活动将动作、语言、符号相对应。因此我安排每位学生自己圈圈写写,初步感知分后有剩余的状况。 接着,让学生依据分的结果分分类,正好分完和还有剩余。这样在学生原有认知根底上,形成正迁移,从而能够开展有效学习。考虑到学生年龄偏小,在理解“余数比除数小”时,还是有较大困难的。因此在通过观看板书的习题,发觉这一规律后,我在启发学生自己举例进展进一步的验证。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9页主图、第60页例1、第64页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发觉日常分物时存在分
14、不完有剩余的状况, 初步感知“余数”;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 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让学生经受操作、观看、比照、沟通等数学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 除法的含义,初步培育学生全面思索问题的意识。 3、在详细的情景中,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确实定。 教学资源:PPT、小棒、学具片 教学内容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状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状况,这时没有剩余,属于整除类,表内除法涉及此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状况,这是有余数的除法内容。
15、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问的延长和拓展。因此,表内除法学完后不久,教材编排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单元。 教材第59页主题图呈现了学生分别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情境,起到了四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便于师生操作,引入新课,三是让学生关注能摆几个图形,发觉还剩几根小棒,四是为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供应示范,积存活动阅历。 教材第60页例题1借助平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通过与表内除法的比照,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这里有两个比照:一是平均分草莓分得的结果的比照,一个是用除法横式表示的比照,第一个比照是理解余数、有
16、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根底。 教材第60页做一做和第64页第2题,都便于学生操作、填空、用除法算式表示,帮忙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学生分析: 学生刚刚学完表内除法,对除法的本质“平均分”理解深刻,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各局部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能娴熟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精确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娴熟进展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也能娴熟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物的过程和结果。但是,“平均分物后有剩余”的现象,会造成学生对除法本质理解的认知冲突,认为这样的状况不能用除法表示。解开学生的困惑,就要联系生活实际,供应详细的情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切身
17、感受到“平均分物物后有剩余”的正常现象,在与表内除法的比照中理解“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实现象,从而理解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以及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确实定。 教学实施过程: 一、操作导入,提醒课题 1、师生用小棒摆图形活动。 (1)教师用12根小棒先摆一个正方形,再连续摆两个正方形,让学生表述教师的操作过程,并用除法算式表示,板书:124=3。 (2)PPT: 学生独立操作,表述。 (3)PPT演示学生沟通汇报操作结果。(分三栏,图文结合展现) 2、提醒课题。 (1)比照:教师摆小棒的结果和学生摆小棒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教师摆完图形后,没有剩余的小棒;我们摆完图形后,有剩余的小棒。
18、 (2)提点: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可以用除法表示,那么,这叫有什么的除法呢? 学生:有剩余的除法。 (3)教师板书:有剩余的除法(后面会修改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操作比照,学习例1 1、比照平均分草莓的结果。 (1)PPT演示: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 学生表述平均分过程和结果,并用除法算式表示:62=3(盘) (2)PPT出示: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学生用学具片代替草莓独立操作。 学生沟通汇报,教师依言用学具片代替草莓摆一摆。 PPT演示: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 (3)比照:两次分草莓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PPT出示,强调“正好摆完”,演示强调“还剩余的1个草莓”: 提问:剩下
19、的1个草莓还可以摆一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答复,强调:每2个摆一盘,剩下的1个不够摆一盘。) 2、比照用除法横式表示分草莓的状况。 (1)结合第一次分草莓图,说说62=3(盘)的含义。 (2)提问:其次次分草莓的现象,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学生思索、争论,教师提点: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其次次分草莓有没有进展平均分?) 提问:其次次分草莓的现象,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3)PPT演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写法,强调:六个圆点写在商后面格子的中间,再写“1(个)”。 板书:72=3(盘)1(个) 说说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 (4)回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PPT提醒“余数”的名称,说说余数表
20、示什么:余数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余的局部,修改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5)学生尝试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6)PPT出示,比照表示两次分草莓状况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强调:余数的名称、余数的含义、商的单位、余数的单位 三、小结新知,提炼方法 1、PPT出示,回忆: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新学问? 学生自由说,指名说,教师提点: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写法、读法。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获得了这些学问呢? 提点:操作、观看、比照、沟通。 四、稳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PPT逐题演示答案。 演示强调:2个2个地圈,竖着圈;3个3个地圈,横着圈; 演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 除法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