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课文及教案(7篇).docx
《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课文及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课文及教案(7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课文及教案(7篇)出师表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见,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谈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学问,把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悟内容大意。 二、采纳“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局部,在讲清第一局部的前提下,其次局部可以采纳练习法进展教学,第三局部
2、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才智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真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足,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
3、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根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前方日益稳固的状况下打算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
4、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构造,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构造,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详细地说,一是要看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晰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楚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15段),从当前形势动身劝告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其次局部(6、7段)追述以往经受,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局部(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1段。 1、学生对比解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解
5、释。 疲弊:疲弱困乏。诚:确实、的确。 危险存亡:形势危机,打算存亡。宜:应当。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缘由。追:追念。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2、学生叙述大意。 3、争论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险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险存亡之秋”,是由于:先帝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
6、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坚固地掌握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掌握长江中下游,经济力气也比拟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鼓励兴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开堵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 4、分析本段的层次。 板书: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第1段。 2、预习25段。
7、课后记: 其次课时 一、检查第1段背诵状况。 二、讲读第2段。 1、指定学生叙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以下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处;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异同:偏义词,意即“不全都”。 昭:说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 2、分析这一段的构造层次。 板书: 三、讲读第35段。 1、齐读后指名学生叙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此皆良实:良,和善;实,诚恳。这里指和善、诚恳的人。形容词作动词。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
8、和疏漏之处。阙,同“缺”。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盛兴旺的缘由啊!所以,的缘由。倾颓:衰败,倒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圆满。这里包含着必需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 3、分析这三段的构造层次。 板书: 四、争论问题。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意是盼望后主“亲贤臣,远小
9、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制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局部,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25段。 2、预习其次局部和第三局部。 出师表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构造特点。 2、领悟文章融谈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熟悉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刚刚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
10、,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词。但这首词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 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卷首,不管怎么移植,我们都信任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意见。就像被罗贯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很愿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罗有很大的功绩,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任的文字还算是老诸葛本人的出师表,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了解: 1、本文的学习目标; 2、简介; 3、时代背景; 4、标题。(播放幻灯片) 三、
11、整体感知 1、国庆八天长假,要求同学们放假期间预习本文,现在我来检查预习状况,(播放生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把幻灯片的红字读一下。 崩殂(c)菲(fi)薄裨补(b)遗(wi)陛下 祎(y)攸(YU)阕(qu)陟(zh)罚 臧(zng)否(p)行(hng)阵猥(wi)自 夙(s)夜驽(n)钝诹(zu)攘(rng)除 斟酌(zhnzhu) 2、录音范读课文。 a、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大家留意停顿、重音。 b、用幻灯片展现文中几个经典句段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起读并做好句读笔记。 3、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对比课下解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一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一段的重点字、词、
12、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 4、请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思索: 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险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盼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点拨:(请学生引用课本的话答复)“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日下三分,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开张圣听”或“广开言路”。(播放幻灯片示意图) 四、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诸葛亮恳求出师的缘由蜀国危险存亡。通过正反比照分析,给刘禅提出第一条建议要广开言路。 五
13、、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其次九自然段,思索:提出的其次、三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 2、背诵课文。 (时间允许,再把朗读播放一遍) 出师表教案 篇三 一、检查背诵状况。 二、讲读8、9段。 1 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叙述大意。 2 教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3 分析构造层次。 板书: 三、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刘禅熟悉必需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四、归纳写作特点。 1 以谈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局部寓情于议,其次局部寓情于事,最终一局部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
14、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详细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到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鼓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受、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鼓励。 (3)到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到达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接受。 2 语言朴实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缘由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
15、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打算了该文语词朴实,吩咐周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别关系,打算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行删。” 五、布置作业。 1 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 参考答案: 同义合成词: 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谢、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险、平明、广益、淑均、和谐、兴隆、倾颓、贞良、卑劣、危难、慎重(形容词) 反义合成词:陟
16、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 2 找出偏义词。(异同,即“不同”) 3 填表(括号中为答案) 4 背诵全文。 出师表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体会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 2、对比注解,弄清文章大意。 3、理解文章内容上的重点。 教学重点:对比注解,弄清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上的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才智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真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仰慕。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
17、作。 二、释题,思索下面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谈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颜色。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述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打算北上伐魏。 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盼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前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规划得以实现。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仔细听读,留意生字的读音。
18、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正音。 崩殂(c) 侍(sh)卫 陟(zh)罚臧否(zngp) 郭攸(yu)之 费棉(y) 以遗(wi)陛下 裨(b)补阙(qu)漏 性行淑均(xngxngshjn) 行(hng)阵和谐倾颓(qngtu)苟(gu)全 猥(wi)夙(s)夜庶竭驽钝(shjindn) 斟酌(zhnzhu)以彰(zhng)其咎(ji) 咨诹(zu)遗诏(yzho) 4朗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方法: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5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留意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四、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
19、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明确:1宜开张圣听。 2昭平明之理。 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5亲贤臣,远小人。 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五、请把这六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索: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四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赏罚公正;3亲贤远佞;4励精图治。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由于刘禅是个昏君,简单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消失“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状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六、布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师表 初三 上册 语文 课文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