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柔性生产线设计--大学论文.doc
《基于can总线的柔性生产线设计--大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can总线的柔性生产线设计--大学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济南大学毕业设计1 前言1.1 国内外研究现状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在当前的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适应“减少线束的数量”、“通过多个LAN,进行大量数据的高速通信”的需要,1986 年德国电气商博世公司开发出面向汽车的CAN 通信协议1。此后,CAN 通过ISO11898及ISO11519进行了标准化,现在在欧洲已
2、是汽车网络的标准协议。在北美和西欧,CAN总线协议已经成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工业控制局域网的标准总线,并且拥有以CAN为底层协议专为大型货车和重工机械车辆设计的J1939协议。现在,CAN 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方面。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急起直追,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取得明显的成效,数控产品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的机械产品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C)和微电子技术控制设备也越来越多,覆盖面也日益扩大,从纺织机械、轴承加工设备、机床、注塑机到橡胶轮胎成型机、重型机械、轻工业机械都是如此。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现场总线是当今
3、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另外,与其它现场总线比较而言,CAN总线是具有通信速率高、容易实现、且性价比高等诸多特点的一种已形成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2。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能够在远程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控,从而改善生产环境,优化生产流程;而且使用网络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基于CAN总线的柔性生产线的设计与研究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2 设计方案2.1 CAN总线简介2.1.1 CAN总线的基本概念CAN是Controller
4、Area Network的缩写,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CAN的可靠性和高性能已被当今社会所认同,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中。现场总线的研究与运用已成为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并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1.2 CAN总线的特点(1)结构简单:只有2根线与外部相连,并且内部集成了管理模块和错误探测。(2)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按照OSI基准模型,CAN结构分为2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可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包括循环冗余检验、数据块编码、位填充、优先级判别等项工作。(3)
5、能够保证网络内的节点个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CAN协议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网络内的节点个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可以同时定义2个或2个以上不同的数据块,这种数据块编码方式可以保证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个特点对于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据段的长度为8个字节不仅可以满足普通工业领域中工作状态、控制命令及测试数据的一般要求,而且不会占用总线时间过长,从而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实时性3。CAN总线还保证了数据通信的高可靠性。CAN总线卓越的特性、极高的可靠性和独特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工业界的重视,特别适合远程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控,从而改善生产环境,并已公认为最
6、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4)能够保证在各节点之间实现自由通信:由于CAN总线采用了多主竞争式总线结构,具有多主站运行和分散仲裁的串行总线以及广播通信的特点,所以CAN总线上任意节点可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它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次,最终在各个节点之间实现自由通信。2.1.3 CAN总线的优点(1)具有实时性强、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较远、抗外界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2)多个控制模块通过CAN控制器连接到CAN-bus上,形成多主机局部网络;(3)节点具有独立的自动退出总线的功能;(4)采用双线串行通信方式,检错能力强,可在恶劣环境中工作; (5)具有自动重发信息的功能; (6)具有可靠的检
7、错机制和错误处理应急措施; 2.2 柔性生产线简介2.2.1 基本概念柔性生产线是把多台可以调整的机床(能同时实现多种功能)联结起来,配以自动运送装置组成的生产线。它依靠计算机远程管理控制,并将多种生产模式结合,最大限度的达到柔性化,从而能够减少生产成本做到物尽其用,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2.2.2柔性生产线的构成(1)自动加工系统 自动加工系统,是指以成组技术为基础,把材料相同,外形尺寸(形状不必完全一致)、重量大致相似,工艺相似的零件集中在一台或数台数控机床或专用机床等设备上加工的系统。(2)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指由多种运输装置构成,如传送带、传送链以及机械手等,完成物料的传送等功能
8、,它是柔性生产线主要的组成部分。(3)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电子计算机或其他控制装置(液压、气压装置等),对机床或运输设备实行分级控制的系统。(4)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指保证柔性生产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2.3 柔性生产线的优点柔性生产线是一种高度自动化,技术复杂的系统,它将电子学、PC机和工业工程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机械制造及加工中的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4。具体优点如下:(1)设备利用率高。将不同的机床进行编组,整合进柔性生产线中,可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工艺流程,缩短生产时间,增大生产效
9、益。(2)生产能力相对稳定。自动加工系统由一台或多台机床组成,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是相互独立的生产模块,发生故障时,系统有自动降级运转的能力,物料传送系统可以避开发生故障的机床继续下一流程的生产5。(3)产品质量高。零件在装卸过程中容易造成损伤,影响质量,然而柔性生产线系统中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装卸只需一次,其他操作全部自动完成,加工精度嵩,加工形式稳定。(4)运行灵活。柔性生产线集检验、装卡和维护工作于一体,运行非藏灵活。只需照看前面的工序就可以,后面的工序完全可以在没有人照看的情况下正常生产。(5)产品应变能力大。柔性生产线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合理的进行调配,
10、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完成所赋予的任务。2.3 硬件系统设计我所设计的柔性生产线系统在硬件上由两大部分组成:混合式输送线及其控制中心和小型立体仓库设备6。2.3.1 混合式输送线及其控制中心混合式输送线及其控制中心具有以下特点:(1)可根据环境的不同自行添加定位卡具和检测开关等;(2)皮带式输送线采用表面氧化铝型材设计制造,如下图所示:图2.1 皮带式输送线(3)倍速链输送线表面采用氧化铝型材设计制造,倍速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调整,如下图所示:图2.2 倍速输送线(4)辊筒式输送线表面采用氧化铝型材设计制造,表面镀锌滚筒,可有效防止被氧化,如下图所示:图2.3 辊筒式输送线(5)用于连接皮带式输送
11、链、辊道式链和倍速链的两个90度转角机,如下图所示:图2.4 90度转角机(6)进出立体仓库的入货台和出货台,如下图所示:图2.5 入货台(7)流水线控制中心使用工业标准配电柜设计:玻璃门开放式设计,挡板式电器元件安装,标准工业配线。如下图所示:图2.6 流水线控制中心配电柜2.3.2 小型立体仓库设备我们采用小型立体仓库作为存储设备,用于存储生产所需要的原料或制造产品,该套立体仓库完全受电脑的控制,甚至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只要编制好程序就能在电脑的控制下利用堆垛机实现自动从指定仓位中取出货物并放到出货台上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或者把入货台上的货物放入指定的仓位中进行存贮7。小型立体仓库设备具有以下特
12、点:(1)可扩展为双排货架(2)堆垛机上设置了三层保护措施:硬件限位、软件限位和碰撞缓冲挡块,充分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3)主驱动采用运动控制器+交流伺服电机方式,具有噪音低、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等特点(4)核心控制部件为精密嵌入式四轴运动控制器,为开放性运控平台,提供丰富的硬件接口。(5)立体仓库控制装置使用工业标准配电柜设计:透明玻璃门开放式设计,挡板式元器件安装,标准配线。外形如下图所示:图2.7立体仓库配电柜2.4 软件控制设计2.4.1 混合式输送线传统控制模式目前企业生产线大多采用PLC进行控制调节,该控制方式可靠性高,但是成本较高。PLC的输出结构是可编程的逻辑宏单元,因为它的硬件
13、结构设计可由软件完成,因而它的设计比纯硬件的数字电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其过于简单的结构也使它们只能实现规模较小的电路8。一般的,输送线系统大都采用PLC控制实现如下图所示:图2.8输送线控制系统传统的输送线控制模式利用PLC实现对各条输送线的输入传感器进行逻辑判断,从而实现对各个输送线电机的控制,有效地控制各个部分的正常运行。在其中的输送链中,配备了变频器如下图所示,调节各个输送链的速度来完成预期的任务。图2.9变频器控制系统传统的PLC控制模式可靠性非常高,可以有效地整体把握所有的生产线流程,所以目前被大量应用在生产线控制系统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产现场都能使用PLC控制模式9。例如,在
14、我们所设计的生产现场,整个的生产输送系统并不是单一的,是由完全不同的输送链组合而成,实现他们特有的功能。该输送线系统由2个90度转角机,5个输送链,1个入货台和1个出货台组成,包括很多的传感器、电机和气缸,如果把这些信号线和控制线全部接入PLC(如下图所示),那么对于大型的输送线系统来说是非常繁琐的,而且走线比较紧密,很难辨认,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图2.10 PLC控制系统示意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给每条输送链配备自身的控制系统,通过CAN总线实现对各条输送链的信息交换(如下图所示)将原本没有联系的输送线联系起来,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有效,真正实现生产线的自由组合。图2.11 CA
15、N总线系统示意图2.4.2 混合式输送线CAN总线的新型控制模式系统软件的设计关键在于通信程序的设计。整个系统主要包括单片机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程序、CAN对模块的接受发送程序10。其中,CAN对模块的接受发送程序是系统软件设计的主要部分,对这一部分的设计改造将决定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CAN收发模块程序控制框图如下图所示:图2.12 CAN收发模块程序控制框图CAN收发模块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对控制器进行初始化、响应上位机查询发送程序以及接收程序。该程序的功能看似非常复杂,理论上用时很多,但是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传输速率,每个节点都采用中断方式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单片机在接收到上位机的查询命令后,会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can 总线 柔性 生产线 设计 大学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