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任的制度分析大学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政府信任的制度分析大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信任的制度分析大学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政府信任的制度分析摘要政府信任是我国行政管理的立足之本,近年来一些对政府信任有一定危害的行为时有发生,而相关问题的产生与制度的缺失存在一定关系,需要引起重视。本文通过研究结合现实情况,阐述政府信任的内涵、影响因素,制度的内涵与功能,进而阐述政府信任与制度的关系,奠定研究理论基础。同时也对我国政府信任现状进行阐述,明确官僚制度、法律制度与监督缺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后、行政救济制度缺失等对政府信任危机的影响。最后设计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借助践行公仆观而根除官僚制、强化法制建设与社会监督、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补救制度完善等,对我国政府信任的制度完善与政府信任建设作一些贡献。关键词政府信任 公开制度
2、 监督机制目录摘要和关键词I前言3一、政府信任与制度的关系概述3(一)政府信任的理论阐释31.政府信任的涵义32.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4(二)制度的理论阐释41.制度的涵义42.制度的功能4(三)政府信任与制度的关系51.政府信任的本质:制度信任52.政府信任中的制度体系5二、政府信任中的制度问题分析5(一)我国政府信任现状5(二)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的制度分析51.官僚制度的影响52.法律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6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后74.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制度缺失8三、提升政府信任的制度路径8(一)践行“公仆”观,根除官僚制的不良影响8(二)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社会监督机制91.落实依法行政92
3、.健全社会监督机制10(三)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101.推动政府信息的全面公开102.在信息公开中强化官民互动113.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11(四)建立行政救济制度111.完善行政复议制度112.完善行政不作为的诉讼机制123.完善行政不作为的赔偿制度12结论13参考文献13前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政府要以公信力为立身之本,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也成为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内容。其中制度对于党政领导干部、对于地方执政行为的规范与约束是政府公信力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加强和完善制度规范与约束,也是提高政府信任、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关键所在。然而,在现实中,我
4、国在系列的改革努力下积累了较好的社会公信力。却有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部门内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违反制度要求从事职务活动,贪污犯罪、徇私舞弊等问题较多,虽然国家在积极治理中挽救政府信任。但是,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约束力不足的情况下,相关问题仍然会发生,只是更加隐蔽。在此情况下,维护和改善政府信任,势必需要在制度上加强改革,提升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来改善政府信任。由此,本文研究选择政府信任这个课题,从制度的角度,分析影响我国政府信任的制度因素,分析现有制度的缺陷并设计改进建议等。 一、政府信任与制度的关系概述(一)政府信任的理论阐释1.政府信任的涵义政府信任,是公众对政府的一种具体的信任,根
5、本上是公众对政府的一种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使得公众对于政府具备信任。简言之就是政府履行对社会公众承诺的程度。在现代民主法治环境下,信任已经成为衡量政府履职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政府信任主要通过屡行法定的政府职责和制定公共政策等表现出来,并且政府信任将最终由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支持程度表现出来。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已经成为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并且成为与政府信任存在密切关系的重要职能部分。政府信任是社会信用的核心内容和支柱部分,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联系这社会公众个人、组织等,政府的每项决策及行为都将影响社会整体信用状况,影响社会整体环境等。政府信任是政府职能实现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当前我国构建
6、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政府信任将为政府服务的顺利进行等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公信力主要反应为群众或社会公众及组织对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理解程度,将极大的影响政府调控职能的发挥,并且政府公信力在群众面的反应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情况,是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2.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 政府信任由:对特定政府工作人员或公务员的信任、对特定政府机关或者行政组织的信任,以及一般意义上政府制度环境的信任组成。影响政府信任的因素很多,政府的制度与执政行为、态度、政策走向都会影响公众判断进而影响公众信任。社会媒体对于政府行为的监督与对政府行为的评价,也会影响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公众对于政府的态
7、度和信任。然而,影响政府信任的最根本因素在于政府的制度与行为,这就需要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二)制度的理论阐释1.制度的涵义诺斯在早期的研究中就指出制度是:“一系列人所发明设计、约束人们行动与互相交往的规则。”“制度是社会游戏的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流行为的框架”。制度也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章制度或流程,法治社会下的制度也就是系列法令与规章组成的人们行为、工作等需要各种遵守的规范。行政管理中的制度以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与政策为主 。2.制度的功能制度具备约束和监督功能,基于控权理论的发展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控权论强调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法律控制
8、,强调法律控权的本质是“人民控权”,而制度的约束与监督则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在行政法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专制王权下人民的自由与权利是无保障的,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没有所谓的行政法保护。 在资本主义社会逐步降低了君主专制,在国家社会发展中更多的强调政府公权力,而不可避免的出现权力膨胀和失控的情况。这就促使在控制、规范行政权力的基础上,调整政府与人民关系的现代行政法体系逐步完善。在社会主义中国,则形成了人大监督为主、其他监督机制相互配合的特殊权力监督体系。这个监督体系实质上也是将“人民控权”与“以权力制约权力”结合起来,共同控制行政权力,推动行政法制化的重要选择。制度具有约束功能,制度的真实影响制约
9、着人们的实际活动。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规则、标准和模式,将人们的活动导入合理的预期轨道。制度通过一定的规则为政府和人们的行为划清了界限,告诉人们能和可以去做什么,不能和禁止去做什么。制度具有预见功能,预见性是指从现实事物的发展规律中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现实中的问题作出科学的预测。能够取得工作中的主动权,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作出比较符 刘海.制度与约束J.法制与社会,2013(4):16-21.王玉良.缺失与建构:公共冲突治理视角的政府信任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21.合现实的判断,能够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指挥能力。而制度是根据国家现实的发展规律中总结规律,具有预测性。所以在
10、新的形势下,要密切关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王晓琳.当前我国政府信任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2.的进程,坚持把制度建设同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制定、同步实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对已有的制度,要及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曲合理的调整、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三)政府信任与制度的关系1.政府信任的本质:制度信任政府信任的本质是公众对制度的信任,只有达到公众认为某些制度确实可以约束公权力,并确保公权力的执行部门与执行人可以合理的行使相关权力并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利益,才能达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在法治社会,政府信任根本也就是公众对法治制度的信
11、任,以及对维护这个制度实现的系列配套方案的信心,这就需要进一步关注政府信任中的制度内涵。2.政府信任中的制度体系政府信任的制度以政府公信力的形成与监督制度为主,主要包括:第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责任制度以及行政程序制度。(1)政务公开是政府行政管理中法制化及民主化的核心体现。根据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可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并对国家行政管理具备监督和知情权。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实行政务公开实际上就是让群众了解政务工作并监督政府的依法行政等,确保人民对国家管理权利的享有和履行。在政务公开的基础上,政府通过各种信息公开手段,打破政府机关的制度壁垒,促使社会公共管理中公众与政府联合起
12、来,共同寻找优化社会公共管理的路径。在这一情况下,政府公开实际上将政府的行政工作放在更加透明的模式下,并引入公众监督,能够对政府行政管理优化的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2)政府行政管理中有一定的监督问责机制,这个问责机制配合国家对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以及一般公职人员的权责分配为基础,对于违反职权和规范的职务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在我国刑法中,渎职、贪污受贿等都是重要的职务犯罪,也是其重要的责任处罚机制。 (3)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按照法定行政程序履行义务、行使职能,任何违法行政法律法规的行政行为,都会被列入违法或者可撤销行为中。其中,行政程序法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制度,也是政府行
13、政中的重要制度。第二,公民参政议政、维护政府公信力的各项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制度,也是提升政府信任和维护政府信任的重要制度。与之配套的还有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以及包括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这都是国家提升政府信任的重要制度;(2)维护政府信任的制度也有很多,包括行政诉讼法中对于行政不作为的规制以及对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制度等,实际上都是针对某些违背政府信任理念的行政行为进行救济,进而维护政府信任的重要制度。二、政府信任中的制度问题分析(一)我国政府信任现状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一些事件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政府公信力受损,这是我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14、。例如,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政府的信任就受到很多质疑。如,从北京市两限房政策的申请资格的确认与执行上来看,其最终的申请人与北京市两限房政策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关于北京市限价商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申请两限房政策需要符合三个主要限制,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家庭条件确实存在困难,并且这类家庭也只能够购买一套限价商品住房 。但是截至到2015年1月,北京市对于该政策的具体执行并没有公布,但是包括新闻及网络上都有一些信息表明,北京市两限房政策中真正受惠的低收入及困难家庭十分有限,而两限房的开发数量与对外发布可申请的数量之间并不完全匹配,一些两限房实
15、际上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进行公开市场购买,这就使得两限房政策受到一定的社会质疑。在2013年以来,国家加大例如打击腐败分子,到2015年查处的省市级别党政干部,甚至中央干部等职务犯罪案例数百起,这一方面逐步挽救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政府制度建设在某些领域确实存在不足,没有很好的约束职务行为,对于政府信任的损害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引起重视。(二)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的制度分析1.官僚制度的影响通过制度建设强化政府信任,必然要在现代化行政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然而,虽然我国在开展廉政建设的过程中,较为关注官僚治理风格的清扫,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官僚制度情况,成为当前我国
16、政府信任制度建设中有着较大危害的情形。例如在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披露中,关于三鹿集团对当地包括多个部门在内的政府 徐贵宏.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J.公共管理学报,2013(1):31.刘桂花.基于政府特征视角的政府信任影响因素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4):10-12.机关进行贿赂等行为被披露,说明权钱交易等使得本应该早就得到法律治理的问题不断扩大。而河南瘦肉精事件这一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河南本地的政府部门在执法中也存在严重滞后,虽然其后得到中央及省级政府部门的严格整治,但是这一问题的不良影响已经形成,对执法为民的伤害较大。而同时,行政领导管理下执法效率不高
17、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一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执法在往往存在一定滞后性,是在危害一定产生后进行治理,缺乏预防作用的发挥,并且对于牵涉地域较多的事件执法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是目前我国出现一些新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立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行政领导依法带领行政组织执法中不能够依据最新法律对新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治理和有效治理等,这也对执法为民的完全实现形成了较大的威胁。在此情况下,在我国行政组织内部较为复杂的利益关系下,官僚治理亦容易产生,对现代行政的影响较大,需要引起重视。2.法律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主要包括党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行政监督,主要表现在行政政策、法规、公
18、务人员、行政理念及行政监察等方面。行政监督主要包括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其主要的监督手段包括听证审议、审议批准、质询询问、视察监察、申诉检举及职务罢免等。实践中,行政监督权分散,形成多个部门共同监督的情况,而一般情况下,政府在某些公共政策的执行中会受到多个部门的同时监督,这就导致监督主体权责交叉,每个监督主体都不会完全承担整个监督权力和责任,但是出现问题也不会受到相应处罚,这就导致行政监督主体的功能缺位 。而行政监督法律内容上也存在不足:第一,我国的相关法律对行政监督的标准、要求及流程等方面的要求不明确,更多的只是大致说明,并没有对各种行政监督明确细致的约束,这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府 信任 制度 分析 大学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