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层划分技术规范(DB3201-T 1106-2022).pdf
《工程地质层划分技术规范(DB3201-T 1106-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层划分技术规范(DB3201-T 1106-2022).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07.060 CCS P13 3201 南京市地方标准 DB 3201/T 11062022 工程地质层划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vis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trata 2022-05-10 发布 2022-05-13 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201/T 1106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规定.1 5 区域地质背景.2 5.1 地形地貌.2 5.2 基岩特征.2 5.3 构造特征.2 6 工程地质层划分.2
2、 6.1 划分原则.2 6.2 工程地质层分层方法.2 6.3 工程地质层编号规则.2 附录 A(资料性)地貌特征.6 附录 B(资料性)出露基岩特征.8 附录 C(资料性)构造特征.10 附录 D(资料性)工程地质剖面图.11 附录 E(资料性)地质年代及代号.14 参考文献.16 D B 3 2 0 1DB 3201/T 1106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规划和
3、自然资源局、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管理中心、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世龙、唐鑫、王梁文敬、周荣根、仲锁庆、汤国毅、黄俊、吴澄宇、陈火根、刘健、熊穗、彭为民、龚绪龙、马强、潘志勇、李安波、郭飞、王芙蓉、陆金方、顾家慧、史忠鑫、武文、许书刚、瞿婧晶、张其琪、邓峰丽、崔蓓、唐华、吴掠桅、李祥、黄晓芹、杨旗、王璐。D B 3 2 0 1DB 3201/T 11062022 1 工程地质层
4、划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程地质层划分原则,分层和编号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民用与工业建筑、市政工程、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以及地质灾害等项目的工程勘察。公路、铁路、电力、水利等行业的工程勘察可以参照本文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T 50279-2014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地质年代 geol
5、ogical time 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的年龄。3.2 工程地质层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trata 根据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地质年代和地质成因划分的地层。3.3 松散层 unconsolidated strata 第四纪、新近纪及古近纪地层,由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土等组成。3.4 基岩 bedrock 地球陆地表面松散物质(土壤和底土)下或外露于地表的岩层。来源:GB/T 50279-2014,3.2.11,有修改 4 基本规定 4.1 工程勘察应进行工程地质层划分。4.2 工程地质层划分应依据以下资料:a)以往
6、勘察资料;b)场地地形、地貌;c)地层岩性、地质构造;D B 3 2 0 1DB 3201/T 11062022 2 d)试验成果。4.3 岩土分类和鉴定应符合 GB 50021-2001(2009 年版)3.2、3.3 的规定。5 区域地质背景 5.1 地形地貌 工程地质层划分结合地形地貌开展。地貌特征见附录A。5.2 基岩特征 基岩工程地质层划分结合基岩特征开展。出露基岩特征见附录B。5.3 构造特征 基岩工程地质层划分结合构造特征开展。构造特征见附录C。6 工程地质层划分 6.1 划分原则 工程地质层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a)同一地貌类型,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同或相近,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
7、一定的连续性;b)根据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地质年代和地质成因进行划分。6.2 工程地质层分层方法 6.2.1 松散层分层方法 松散层分层应按以下方法进行:a)根据地质年代及成因划分大层;b)根据沉积环境、地貌类型在大层中划分亚层;c)根据土的类型在亚层中划分小层;d)根据状态或密实度在小层中进一步细分地层。大层、亚层、小层分层及编号见表 1。土的类型、状态或密实度见表 2。工程地质剖面见附录 D。6.2.2 岩层分层方法 岩层应按地质年代和风化程度划分工程地质层。地质年代及代号见附录E。6.3 工程地质层编号规则 6.3.1 松散层编号规则 松散层编号应按以下规则进行:a)单层土采用“数字
8、-数字”+字母+数字的编号规则,其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大层,第二个数字表示亚层,字母表示土的类型,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土的状态或密实度(如果存在两种状态或密实度共存的情况,采用“数字-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D B 3 2 0 1DB 3201/T 11062022 3 示例1:-3c3 表示第大层,第 3 亚层,稍密状粉土。示例2:-2b3-4 表示第大层,第 2 亚层,软塑流塑状粉质黏土。b)夹层土、互层土采用单层土编号+字母的编号规则,字母表示土的类型;示例1:-2b4c 表示第大层,第 2 亚层,流塑状粉质黏土夹粉土。示例2:-3c2d 表示第大层,第 3 亚层,中密状粉土与粉砂互层。c)如存
9、在沉积旋回,可根据旋回数量以“亚层-数字”表示。示例:如-2 中存在 2 个旋回,依次表示为-2-1,-2-2。表1 南京市松散层大层、亚层、小层划分及编号 地质 年代 地质成因 大层 亚层 亚层含义 小层 小层土的类型 分布范围、特征 第四纪全新世 Q4 人工堆填、河塘淤积 -1 杂填土-地面表层、松散、不均质-2 素填土-3 填土混淤泥、淤泥-河、沟、塘底部 第四纪全新世中晚期 Q2-34 冲积 淤积 -1 冲积平原的河漫滩或冲沟河谷区表面硬壳层-1a 黏土 冲积平原的河漫滩或冲沟河谷区浅部,厚度 1 m3 m,以黏性土为主,可-软塑,局部为粉土、砂-1b 粉质黏土-1c 粉土-2 冲积平
10、原的河漫滩或冲沟河谷或冲沟区内淤泥质土-2n 淤泥、泥炭 冲积平原的河漫滩或坳沟冲沟区,厚度 2 m30 m 不等,流塑,有砂土夹层-2a 淤泥质黏土-2b 淤泥质粉质黏土-2c 粉土-3 冲积平原的河漫滩冲淤积软土、粉土,冲沟 区 底 部 软土,河道浅部粉细砂-3a 黏土 冲积平原的河漫滩或坳沟冲沟区底部,厚度不等,黏性土软塑为主,粉土稍-中密,粉细砂稍-中密,常有夹层,层理较发育-3b 粉质黏土-3c 粉土-3d 粉砂、细砂-4 河道中下部粉细砂-4d 粉砂、细砂 河道中下部,厚度不等,中密-密实,有夹层 河道中下部砂砾、砾石-4e 砂砾、砾石 河道中下部,厚度不等,中密-密实 D B 3
11、 2 0 1DB 3201/T 11062022 4 表 1 南京市松散层大层、亚层、小层划分及编号(续)地质 年代 地质成因 大层 亚层 亚层含义 小层 小层土的类型 分布范围、特征 第四纪全新世早中期 Q1-24 冲积 -1 I 级阶地可塑偏 硬 一 般 黏性土,次生下蜀土-1a 黏土 I 级阶地上部、古河道埋藏阶地、岗前坡地,褐黄色-1b 粉质黏土-2 I 级阶地可软 塑 一 般 黏性土、稍中密 粉 土、砂土、局部有软黏土-2a 黏土 I 级阶地中部、古河道埋藏阶地,棕黄、灰黄、绿灰-灰色-2b 粉质黏土-2c 粉土-2d 粉砂-3 可 硬 塑 一般黏性土,次生下蜀土-3a 黏土 I 级
12、阶地下部、古河道埋藏阶地、岗前坡地,褐黄色-3b 粉质黏土-4 粉质黏土、细中砂、粗砂、砾砂、混砂砾土-4b 粉质黏土 古河道或阶地、坡地底部,灰-灰黄色,可塑或中密-密实-4d 砂土-4e 混合土、卵砾石 第四纪中晚更新世 Q2-3 风积、冲洪积 -1 硬 塑 老 黏 性土,下蜀土-1a 黏土 II 级阶地、丘岗之上,褐黄色-1b 粉质黏土-2 可 塑 老 黏 性土-2a 黏土-2b 粉质黏土-3 硬 塑 老 黏 性土-3a 黏土-3b 粉质黏土-4 砂砾、卵砾石土-4e 混合土、砂砾、卵砾 II 级阶地或长江底部 新近纪上新世 N2 冲洪积 III 级阶地卵砾石-e 卵砾石 III 级阶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地质层划分技术规范DB3201-T 1106-2022 工程地质 划分 技术规范 DB3201 1106 20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