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pdf
《初中语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pdf(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 1 诗古词鉴赏十读法 一、读题目 5 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2006 湖北 14)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006 年 福建 10)李商隐端居(注:端居:闲居。)告诉读者诗作内容是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2004 全国 16)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004 北京 1213)苏轼红梅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对象,即文中的主要意象。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二、读作者 回眸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
2、,不难发现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如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2004 浙江 16)菩萨蛮,(2005 福建 10)与夏十二登岳阳楼(2004 天津 16)听蜀僧弹琴,(2002 全国 17)春夜洛城闻笛】,现实主义的代表杜甫,山水田园派代表王维,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诗歌风格为王安石所激赏的中唐著名诗人张籍,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在当时称最的王湾,以及标新立异,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世事沉痛的晚唐诗人陆龟蒙,还有花间词派代表欧阳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因词中名句“红杏
3、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尚书”的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宋祁等等。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词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及其意趣、主 张、观 点、看 法,有 助 于 进 一 步 理 解 鉴 赏 诗 作。例如:(2006 北京 12)陶渊明移居第(2)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抓住陶诗的特点及其一贯的思想主题,结合诗中具体诗句,明了作者情感,那么这里田居生活的乐趣也就不难
4、表达了。三、读背景(注释)对于高考中的诗作背景,我们不易把握,这里的读背景也即读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例如:(2006 辽宁 16)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点明了作诗时期,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初中语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 2 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从中我们可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其胸襟之开阔。读诗从背景着手,便于把握作者情感,作品内容主旨。另外补充一点,除了读注释外,仔细分析题干也可获得关于诗
5、作内容的信息。如:(2006 北京 12)第(2)问中明确指出:“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2006 天津 16)“无数铃声遥过碛 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中的“边塞景象”,这 些 都 是 我 们 易 于 把 握,有 助 于 我 们 答 题 的 重 要 信 息。四、读体裁(题材)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可分为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哲理诗。弄清诗歌 的 体 裁,我 们 可 以 更 好 把 握 诗 歌 的 内 容、主 旨 及 作 者 的 思 想 情 感。讽喻诗,是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它直接表现诗人鄙视、轻蔑和嘲弄的感情态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在表现手法上,或借用比兴
6、,将嘲讽和讽刺的现象具体为诗的形象,给以辛辣的讽刺,或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渲染。讽刺诗的要求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田园诗。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主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庄生活,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对田园生活的出色描写,被称为田园诗人。其他如南齐谢眺,唐代孟浩然、王维等。田园诗在表现自然美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寄寓着诗人的情思,有的还表现了不满现实的愤怒情绪,有的讴歌农村生活的恬静,但有的也流露出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山水诗。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它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往往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
7、的还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往往是借景抒情的。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诗人的,往往如此。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张继枫桥夜泊。不同的山水诗里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调。哲理诗。表现诗人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诗句之中。如:苏轼题西林壁、陈毅冬夜来咏青松。五、读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8、在做意境分析题时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 括 景 物 所 营 造 的 氛 围 特 点,分 析 作 者 的 思 想 感 情。例如:(2004 福建 16)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初中语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 3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
9、字,言之成理亦可)这里对诗的意境作了简要分析,这种意境主要是通过凉床、月影、梧桐等意象表现出来的。古诗词的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表达爱情,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梧桐、杜鹃鸟是凄 凉 悲 伤 的 象 征,鸿 雁 则 代 表 游 子 思 乡 怀 亲 之 情 和 羁 旅 伤 感 六、读内容 古典诗词的每一个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的表达得直白张扬,但也有的表
10、达得含蓄隐晦,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 度 不 易 把 握,只 能 从 诗 作 的 字 面 意 思 去 领 悟 与 思 考。例 如:(2006全 国 卷 12)题 竹 石 牧 牛(并 引)黄 庭 坚 子 瞻 画 从 竹 怪 石,伯 时 增 前 坡 牧 儿 骑 牛,甚 有 意 态,戏 咏。野 次 小 峥 嵘,幽 簧 相 倚 绿。阿 童 三 尺 棰,御 此 老 骰 觫。石 吾 甚 爱 之,勿 遣 牛 砺 角!牛 砺 角 犹 可,牛 斗 残 我 竹。这是首题画诗,前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诗人以游戏的笔调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发挥想象,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诗人对画
11、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溶于言表。后两联写了作者由画作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表明了对自然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弄清这些内容就不难回答问题了。七、读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语言特点是意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能用来回答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语言特色也与作者的风格有关。如李白诗自然,王维诗清新,陶渊明的诗真切平淡,李商隐的诗华美绚丽。例如:(2005 全国卷 1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 影 伴 身。想 得 家 中 夜 深 坐,还 应 说 着 远 行 人。(2)语言上
12、又有什么特点(答案)诗的语言质朴无华。(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诗作的典型风格。)八、读手法。初中语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 4 古典诗词中关于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在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之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 品 中 起 了 什 么 作 用,表 达 了 什 么 内 容,达 到 了 什 么 效 果。诗词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含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
13、拟人、象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在做分析技巧型的题目时应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如:(2006 福建 10)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故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2)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 出 了 冷 寂、凄 清 的 氛 围,表 达
14、了 悲 愁、孤 寂 的 思 亲 的 情 感。从 其 他 角 度(如 互 文 手 法)回 答,言 之 成 理 也 可。在 读 手 法 的 过 程 中,有 必 要 了 解 相 关 的 名 词 术 语。九、读情感 诗词是情感的载体之一。其情感不外乎是欣喜、欢快、向往、哀怨、憎恶、忧愁、怀乡思亲、离愁别恨、忧郁沉闷、道古伤今等。要从诗词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2006 全国卷 12)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2)试 分 析 下 阕 的 内 容,以 及 作 者 在 词 中 所 抒 发
15、的 思 想 感 情。作 者 通 过 对 农 民 辛 劳 生 活 的 感 叹,抒 发 了 怜 悯 农 民 的 思 想 感 情。十、读主题(思想内容)古诗词的主题有以下几大类: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等。忧国伤时主题,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初中语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 5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主题,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陷的痛苦,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悲苦。另外还有生活杂感,主要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写昔盛今衰的感慨,有的写借古讽今的情怀,写青春易逝的伤感,
16、还有的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等。一 般 来 说 我 们 将 这 十 种 方 法 结 合 起 来 才 能 更 好 地 鉴 赏 古 典 诗 词。初中语文答题标准样式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
17、象到本质等。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初中语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 6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
18、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
19、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十二、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初中语文
20、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 7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二十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说明内容),使读者 。二十四、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二十五、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二十六、限字题的解答: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去除
21、无关紧要的修饰语,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用简称(尤其是地名)。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二十七、拟写标语题: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二十八、仿写句子: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二十九、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3、语气必
22、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三十、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初中语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 8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三十一、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1、格式 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 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三十二、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
23、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三十三、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三十四、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
24、,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
25、等。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初中语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汇总 9 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三十五、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现代文 阅读 答题 技巧 讲解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