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学案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学案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学案1.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4.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项目 内 容 1.观察下面的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2.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发生哪些变化?3.见教材第 33 页例题,完成下面的问题。(1)把一个图形按 2 1 的比放大,就是把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倍。(2)把一个图形按 1 2 的比缩小,就是把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4.见教材第 34 页例题。分析与解答:按 3 1 放大后的图形的各边都()到原来的 3 倍,按 1 2 的比画出 的图形的各边都()到原来的()。原来的长方形的长是 4 个格,宽是 2 个格,所 以按照 3 1 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是()个格,宽是()个格;缩小后的长方形的 长是()个格,宽是(
2、)个格。自己试着画在下面。5.图形放大,比值()1;图形缩小,比值()1。6.按 2 1 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7.按 1 2 的比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等相关知识。学具准备:尺子、方格纸。参考答案 1.图形是放大与缩小的关系 2.可以放大或缩小 1 3.(1)2(2)2 1 4.扩大 缩小 12 6 2 1 画图略 2 5.大于 小于 6.7.4.2 比例 项目 内 容 1.求出下面比的比值。12 16 4.5 2.7 10 6 2.见教材第 35 页例题,完成下面的问题。(1)化简各比并求比值。6.4 4=()()=()9.6 6=()()
3、=()解答提示:化简比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化简各比。上面的两个比无论化简还是求 比值,结果都是相同的,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2)写出照片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看看能否组成比例?解答提示: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就是看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就可以组成 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3.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是看其比值是否()。4.下面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10 12 和 25 30 2 8 和 9 27 1 1 1 1 1 1 0.9 3 和 和 5 15 4 8 8 16 5.一辆汽车上午 4 小时行驶了 320
4、千米,下午 3 小时行驶了 240 千米。(1)上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3)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比的意义,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等相关知识。参考答案 3 5 5 1.4 3 3 2.(1)8 5 1.6 8 5 1.6 比例(2)9.6 6.4=1.5 6 4=1.5 可以组成比例 3.比例 相等 1 1 1 1 4.10 12=25 30=4 8 8 16 5.(1)320 4(2)240 3(3)能组成比例 比值相等 4.3 比例的基本性质 项目 内 容 1.写出两个比值是 3 的比,并组成比例。2.思考:9 5=3
5、.6(),像这样不完整的比例该怎么解答?3.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分析与解答:(1)举例求证:比例 24 9=56 21,通过计算,我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 积等于()。(2)总结规律: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3)在分数形式的比例中: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比例的(),和分数形式的比例的求解方法。5.分数形式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比较难以区分,记住两边交叉相乘的结果()就可 以了。6.填空。5 7=4()2.8 6=()9 7 1 3()1.2()=9 4 8 9 3.6 7.把
6、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5 10(1)56=310(2)12=3 6 3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参考答案 1.9 3=27 9 2.将比转化成除法。3.(1)504 504(2)积(3)相等 4.基本性质 5.相等 28 7 6.4.2 3 5 6 7.答案不唯一,如:(1)5 10=3 6 5 10(2)3=12 6 3 4.4 解比例 项目 内 容 1.填空。5.4 4.5=1.8()8 36=()27 2.思考:比例中只有一个未知项,怎样计算比较简便?3.你能求出下面比例中的未知项吗?20 25=4 x 分析与解答:(1)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相乘=(),
7、外项相乘=(),解方程,x=()。(2)求比例中的(),叫作解比例。(3)解比例的关键: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数()的形式。4.解比例的依据是()。5.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比较方便。6.填空。3(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8(2)根据比例的(),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都可以求出未知项。求比例中的 未知项,叫作()。7.解比例。3 4 7=x 4.2 8.6 43=8 x 3.6 x=48%25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解方程。参考答案 1.1.5 6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答。3.(1)254 20 x 5(2)未知项(3)相乘 4.比
8、例的基本性质 5.略 8 6.(1)(2)基本性质 解比例 3 7.x=2.4 x=40 x=0.94.5 用比例解决问题 项 内 容 目 1.解比例。2.8 5 1 3=5.4 x=9 0.8=x 3.6 72 8 4 2 2.见教材第 40 页例题。分析与解答:求放大后照片的宽是多少厘米,因为照片是按比()的,所以两张照片 长与宽的比能组成()。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 x 厘米。6 4=()x 6x=()()x=()3.用比例解决问题可分为以下三步:分析题意,找出比例的前、后项;依据比例的意义列 出比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为方程;解方程。4.100 千克黄豆可做豆腐 125 千克。照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学案1 苏教版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单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