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三练提能培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物七年级下册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三练提能培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七年级下册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三练提能培优.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 生物 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三练 提能培优 知识点一 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解析】选 D。本题考查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单位。一个完整的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组成。2.人体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尿是间歇的,与之相关的结构分别主要是 ()A.B.C.D.【解析】选 A。识图可知为肾脏,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为输尿管,输送尿液;为膀胱,暂时贮存尿液;为尿道,是尿液排出的通道。肾脏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尿液,暂时贮存在膀胱中。3.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A.动脉血 B.静脉血 C.原尿 D.尿液【解析】选 A。肾
2、小球的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肾小球本身是毛细血管球,内流动脉血。肾小球内只发生物质的过滤,不发生物质交换。4.(2017 福安质检)下列对泌尿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每个肾脏都是由大约 100 万个肾单位构成的 B.肾的肾皮质位于肾的浅层,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部 C.膀胱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D.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解析】选 C。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尿液产生的部位,作用最为重要。每个肾脏由大约 100 万个肾单位构成。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在肾纵切面可以看七年级 生物 到,肾实质分内外两
3、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5.尿液在形成及排出过程中会依次流经不同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流程图是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D.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解析】选 B。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贮存,膀胱内贮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形成及排出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变式训练】下列关于泌尿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肾小球重吸收作
4、用 B.肾小管过滤作用 C.尿道排出尿液 D.膀胱输送尿液【解析】选 C。本题考查对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肾小球的功能是过滤作用;肾小管的功能是重吸收作用;膀胱的功能主要是贮存尿液。知识点二 尿的形成和排出 6.尿液的形成全过程包括()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收集管的收集作用 C.肾小体的重吸收作用 D.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析】选 D。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二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
5、血液,剩余物质形成尿液。收集管的作用是收集尿液。7.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七年级 生物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解析】选 D。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体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8.(2017 新乡质检)检测某人血浆、肾小管上段液体以及输尿管液体内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物质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甲 0.03%0.03%2%乙 0.1%0.1%0%A.甲是葡萄糖,乙是
6、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D.甲是尿素,乙是淀粉【解析】选 C。由表格数据可知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上段出现,但在输尿管中消失,则可判断为葡萄糖,因为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葡萄糖全部被吸收回血液中;而甲物质浓度在输尿管中突然升高,则是由于肾小管中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回血液,从而导致甲在尿液中浓度升高,可判断甲为尿素。9.体检时,急性肾炎患者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其病变发生在()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盂 D.膀胱【解析】选 A。本题考查尿的形成。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被
7、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红细胞、蛋白质没有重吸收功能导致的。【互动探究】上题中,若急性肾炎患者尿中出现葡萄糖,其病变部位是哪里?提示:肾小管。10.(2017 昆明质检)下列关于健康人原尿和尿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 B.膀胱中的液体是尿液 C.原尿和尿液都不含葡萄糖 D.尿液中尿素浓度比原尿高【解析】选 C。原尿中含有葡萄糖,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膀胱中的液体是尿液;形成尿液过程中,原尿中的尿素没有被重吸收,而水被大量重吸收,所以尿液中尿素浓度比原尿高。11.人体中下列哪一种血管内流动着含尿素最少的血液()A.肺静脉 B.脐静脉 C.肾静脉 D.肾小
8、管【解析】选 C。人体的各部位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尿素,随血液循环进入血管。根据肾脏的功能特七年级 生物 点,形成尿液后尿素进入尿液中,从而离开肾脏的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少。12.如图为人局部血液循环图,其中是动脉,是毛细血管,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则的主要功能是()A.过滤作用 B.气体交换 C.吸收养料 D.分泌物质【解析】选 A。根据是动脉,是毛细血管,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可得知是肾小球,主要功能是起过滤作用。13.(2017 天水质检)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排出废物 B.维持体温恒定 C.调节水和无机盐含量 D.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解析】选 B。通过排尿,可以排出细胞
9、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并且通过控制排出的尿量,及时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体温恒定是皮肤排汗的功能之一。14.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结构G_、H_ 和C_ 构成肾单位。(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生理过程,即图中的A_ 作用和I_ 作用。通过A 过程形成的液体 B为_,通过I 过程形成的液体 D为_。(3)与图中的 G相连的小血管 E为_,F 为_。(4)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单位:g/100 mL)可知甲液体为_,乙液体为_,丙液体为_。(填七年级 生物 写字母代号)液体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甲 97 微量 0.1 0.03 0.004
10、 0.9 乙 95 0 0 1.8 0.05 1.1 丙 92 7.5 0.1 0.03 0.004 0.9 A.血液 B.原尿 C.尿液【解析】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1)一个完整的肾单位包括G 肾小球、H 肾小囊、C 肾小管三部分。(2)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小分子的水、无机盐和部分葡萄糖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二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余物质形成尿液。(3)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两侧分别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4)题表的突破点在于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乙中不含这两种物质,故为尿液;
11、而丙中含蛋白质较多,则为血液;甲则为原尿。答案:(1)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 肾小管的重吸收 原尿 尿液(3)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4)B C A 知识点三 其他排泄途径 15.我们在寒冷潮湿的时候比温暖干燥的时候会排出更多的尿液,这是因为 ()A.寒冷潮湿的时候有利于肾脏发挥作用 B.温暖干燥的时候我们通过流汗排出一部分水 C.在寒冷潮湿的时候我们饮水较多 D.寒冷潮湿的时候血液流动更快【解析】选 B。水分的代谢途径大体有三种:一是排尿,二是出汗,三是呼吸排出少量水分和 CO2。寒冷天气出汗量较少,水分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故尿量较多。16.(2017 九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年级 下册 4.5 人体内 废物 排出 课三练提能培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