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评教的几点看法.pdf
《关于学生评教的几点看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生评教的几点看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1/8 关于学生评教的几点看法 关于学生评教的几点看法 无论是认为应该是以生为本,还是倡导教学相长,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很多学生在特定的知识领域内超越教师是及其正常的,这些观点都将学生的评教活动推到了一个相当之高的地位,很多学校甚至将其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来决定教师的薪资待遇。可以说这个想法的初衷是好的,在促进和规制教师利益中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但同时笔者有发现评教活动过于简单甚至粗暴,以一次学生的打分来判定教师对于老师来说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教师接下来面对的又是另外一批顾客,原来的再也不会回头。一、一次评教为什么是不合理的 涂尔干讲的教育是 成年一代向尚未为社会生活作好预备
2、的那一代人施加的某种影响 的行为,即有知者(或相对有知者)对未知者的知识传递,成熟者对未成熟者的意志影响。1 由此可见,学生从课堂上不仅仅是获得了表象的知识,还受到教师意志的影响,或者把高点说,是教师人格品质的熏陶。但是正由于当局者迷,再根据涂尔干的观点学生还未为生活做好预备,似乎学生评教活动也陷入了一个死胡同。葛老师您在讲学生评教的时候特别强调了 这一点,现在的老师似乎有向学生献媚讨好的嫌疑,这不仅是对教师人格的伤害和对教师职业的误导,另外更为严重的是对于那些正在为社会生活做预备的学生 的消极影响。那么这种消极影响如何避免,笔者认为,我们的学生评教不能是一评终评制,也就是说,无论是事前、事中
3、、或者事后,学生并不是一次评教就定教师终生,因为学生既然在为进入社会作准备,那么这个阶段的成长是必然的,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处于一个日渐成熟的过程中,教师教育也是在慢慢的被消化吸收的,其价值也是处于逐渐被放大的过程。如果以一个节点来判断教师 1 葛大汇.对评课 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J.争鸣.2006,(9)所授之价值,无论如何总是显得有些断章取义的。在此,笔者提出,我们应该抛弃一评终评制,而是灵活的采用多评终评制,灵活就体现在这个多 字上,需要情境下来阐释。这里暂且分为校内多评终评制、校外多评终评制两个部分阐释。二、校内多评终评制 的解读 校内多评终评制 的内涵是在学生评价某个教师及课
4、程时,不是在某个时间节点做出粗略的判断,具体的时间安排应该在其当下所受教育的周期内完成,比如小学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本科 4 年等等之类别。在这个周期内应该针对每一位教师及课程做出评价。当然,这就涉及到评价量表设计和使用的问题了。根据前测和后测 的原则要求,笔者认为在这里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即量表保持一致性,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第一,可以很好的判断量表的有效性。-最新资料推荐-3/8 如以大学四年本科为例,第一年的评价和第二年的评价相差超过预设范围的话,次量表即可以作废,便于挑选有效量表,而不是一锅端,不分有效与否,统统纳为测量范围;第二,有助于学生成长,增强其认知水平。真
5、正认真对待评价量表的学生,自身 会有意识的比较教师所授在时间推进中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感受,促使自身的成熟和发展;第三,有利于师生的沟通。笔者虽然没有做过认真调查,但是做出当下学生对所学的功利性越来越强的假设相信是没有人反对的。这就往往导致学生上完课以后,基本上很难再与原来的授课老师去交流互动,那如果在多次评价的影响下,我相信很多学生会成为老师的回头客的;第四,促进教师的发展。一次评价的偶然性很大,教师也利用学生特点和自 身的拥有相对的 有知来糊弄学生,因为学生的不成熟反而是追求当下的即时的快感,这种行为会导致对教师的逆向选择,具备完备人格的教师反而容易会给学生以距离感,不够亲切。我们可以发现,通
6、过学生入学到毕业这样的一个周期内对教师及课程评价显然要客观且有效的多。但是这里也有个问题。笔者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有个科学家获得了 诺贝尔奖,然后记者问他觉得哪里所受的教育最重要,诺奖获得者答道:是幼儿园。在那里他学会了饭前要洗手,待人要有礼貌,懂得和小朋友分享,尊敬老师,爱护环境等等。这里就出现了与上述的一个矛盾,就是一定教育阶段内的教育功能往往不一定只是显现在这个阶段内,而可能是长期影响乃至一生。所以,上述的评价仍显的有些狭隘了。三、校外多评终评制 解读 针对校内多评终评制 的局限性,笔者提出了校外多评终评制。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学生毕业了 之后,仍然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评价其在学校内所遇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学生 看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