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3“解剖”原子作业设计.pdf
《粤教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3“解剖”原子作业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3“解剖”原子作业设计.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 10.3“解剖”原子 1.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 ,它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 的。2.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的科学家是()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B.英国科学家汤姆生 C.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核是可分的 B.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地心说”C.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重力的大小,因此只能竖直方向使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4.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图示为太阳系模拟图,每个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卢瑟福的 结构模型十分相似
2、,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 就相当于行星。5.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 ,周围有 绕其运动。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选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6.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在原子结构的研究过程中,汤姆生就是利用模型法,提出了 (选填“枣糕模型”或“行星模型”),在我们初中还有使了这种模型法的是 (选填“分子”或“光线”)。7.1911 年,物理学家 用巧妙的实验方法收集到有关原子内部的信息,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
3、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的。8.1911 年,卢瑟福基于 射线轰击金箔的实验,提出了他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间有一个 带 电的核,它只占有 的体积,却集中了原子的 全部质量,带 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旋转。9.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科学家们用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了大量微小粒子的存在。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中考 A.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C.电子、质子、原子核、原子 D.质子、电子、原子核、原子 10.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A.电子 B.原子核 C.中子 D.原子 11.1909 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
4、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 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的 组成。12.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1)1811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11 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 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 电的原子核和带 电的核外电子构成。(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 (选填“甲”“乙”“丙”或“丁”)。13.关于微观粒子的发现与提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子是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的 B.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沪版 物理 年级 下册 第十 粒子 宇宙 10.3 解剖 原子 作业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