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总复习.pdf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总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总复习.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总 复 习 数 与 代 数 一、整数的范围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或者说整数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1.自然数。自然数的意义: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 0,1,2,3,4,5,叫作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0”的含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在计数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2.正数。正数的定义:以前学过的 8,16,200,这样的数叫作正数。正数的写法和读法: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例如:+8 读作:正八。3.负数。负数的定义:像-1,-5,-132,这样的数叫作负数。“-”叫负号。负数的写法和读法:负数前面加“-”号,例如:-15
2、读作:负十五。4.整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及区别。自然数全是整数,整数不全是自然数,还包括负整数。5.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要看它们的位数,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的大小,直到比出大小为止。6.因数与倍数。意义:整数a除以整数b,所得的商是一个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叫作b的倍数,b叫作a的因数。因数与倍数的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7.奇数与偶数。意义:个位上的数是 1,3,5,7,9 的数叫作奇数;个位
3、上的数是 2,4,6,8,0 的数叫作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特点: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偶数都能被2整除。8.质数与合数。意义:一个数的因数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也叫作素数;一个数的因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外,还含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质数与合数的特点:一个质数有2个因数;一个合数有3个或 3 个以上的因数。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可以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也可以用短除的方法)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0”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点等。“0”是最小的自然数。“+”号一般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越大的负数反而越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
4、数。比较整数的方法根据整数的位数选择。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就看这个数能否被 2 整除。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 10 份,100 份,1000 份这样的 1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2.小数大小的比较。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3.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数的改写与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改写近似数的方法:为了读写方便,常把较大的数简写成用“万”或“
5、亿”作单位的数。例如:2365500=236.55 万(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例如:2365500 237 万(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有时还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例如:7.629837.6(保留一位小数)。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3.分数的分类。(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数。(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与分母相等的分数叫作假分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
6、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作分数的基本性质。5.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2)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为0,除数、分母为0没有意义。6.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且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的过程,叫作约分。7.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8.通分:把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9.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10.把分数转化成小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7、,把分数转化为除法算式,然后计算,就可以得到小数。11.把小数转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 1 的后面写上几个 0 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化简的要化简成最简分数。12.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就相当于把相应的分数的分子、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取近似数时,常用“四舍五入”法或“进一”法或“去尾”法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只有把单位“1”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用字母表示:ab=(b0)也没有在计数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正数正数
8、的定义以前学过的这样的数叫作正数正数的写法和读例如读作负十五整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及区别自然数全是整数整数不全是自然数还包括负整数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的大小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因数与倍数意义整数除以整数所得的商是一个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 10 倍(或)、100 倍(或)、1000 倍(或)四、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1)分母是 100 的分数叫作百分数。(2)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百分数通分时,通常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如:0.03=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后,分数的大小不变。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
9、形式,而采用符号“%”来表示,叫作百分号。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2.百分数应用题知识点归纳:(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基本公式:部分量百分率(5)折扣: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五、运算的意义(一)四
10、则运算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作加数,加得的数叫作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作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作减数,未知的加数叫作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3.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作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作积。在乘法里,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1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任何数。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作被除数,已知 部分量百分率=
11、一个数(单位“1”)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也没有在计数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正数正数的定义以前学过的这样的数叫作正数正数的写法和读例如读作负十五整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及区别自然数全是整数整数不全是自然数还包括负整数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的大小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因数与倍数意义整数除以整数所得的商是一个的一个因数叫作除数,所求的因数叫作商。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在除法里,0 不能作除数。因为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12、,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 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二)四则运算法则 1.加减法的计算法则。(1)计算整数的加减法时,把相同数位对齐。(2)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把小数点对齐。(3)计算分数的加减法时,当分母相同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乘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一位数乘一位数:用口诀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多位数乘多位数:先用其中一个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多位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哪一位对齐。然后把每次乘得的数相加。(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
13、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3.除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时,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时,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添“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
14、数。4.估算的意义和方法。(1)估算的意义:依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按照取近似值的方法,粗略地口算出结果。(2)加、减法的估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估成几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口算和或差。(3)估算的用处。计算前的估算: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果有大致了解。计算后的估算: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果进行检验。5.取近似值的方法。(1)“四舍五入”法 。要保留到哪一位,就看那一位的下一位上的数,下一位上是 5 或者比 5 大,就向前一位进 1;如果是 4,或者比 4 小,就舍去。(2)“进一”法 。在取近似值的时候,把舍去的部分去掉后,用所得的数加上 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作“进一”法。例如:妈妈买 3袋盐,
15、每袋 1.1 元钱,带 3 元钱够吗?有 26 个苹果,每个箱子装 5 个,需要多少个箱子?分母不同时,要先通分,再相加减。多位数相乘,从个位乘起。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要在前面添“0”补足。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计算小数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例如:9873-35229900-3500=6400 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当计算所用材料时用“进一”法,当计算容纳物品的体积时用“去尾”法。也没有在计数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正数正数的定义以前学过的这样的数叫作正数正数的写法和读例如读作负十五整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及区别自然数全
16、是整数整数不全是自然数还包括负整数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的大小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因数与倍数意义整数除以整数所得的商是一个(3)“去尾”法 。在取数的近似值时,把舍去的部分去掉后,所保留的数不变,这种取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叫作“去尾法”。例如:用 3 米长的布料做衣服,每件衣服需要 1.2 米,能做多少件衣服?(三)计算与运用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含有加减法,又含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
17、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四)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乘法分配律可以逆用:ac+bc=(a+b)c。6.减法的性质。(1)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
18、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2)a-b-c=a-(b+c)可以逆用:a-(b+c)=a-b-c,如,15.6-(5.6+3.8)=15.6-5.6-3.8=10-3.8=6.2。7.除法的性质:(1)一个数里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所有除数的积,结果不变,即abc=a(bc)。如,32.542.5=32.5(42.5)=32.510=3.25;(2)abc=a(bc)可以逆用:a(bc)=abc。(五)式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v表示,时间用t
19、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s=vt,v=,t=;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a=bc,b=,c=。(2)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加法和减法叫作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作二级运算。用字母表示为a+b=b+a。用字母表示为(a+b)+c=a+(b+c)。用字母表示为(ab)c=a(bc)。如,10-2.3-7.7=10-(2.3+7.7)=10-10=0。如,18.3(1.8350)=18.31.8350=1050=0.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等更简单。通常情况下一个数量关系中的字母有规定。用字母表示运算
20、律比用文字表达更直观。一般用a表示长,用b表示宽,用h表示高,用S表示面积,用V表示体积,用r表示半径,用d表示直径,用 表示圆周率。也没有在计数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正数正数的定义以前学过的这样的数叫作正数正数的写法和读例如读作负十五整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及区别自然数全是整数整数不全是自然数还包括负整数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的大小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因数与倍数意义整数除以整数所得的商是一个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减法的性质:a-(b+c)=a-b-c。(3)表示几何形体的公
21、式。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C=2(a+b),S=ab。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C=4a,S=a2。2.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1)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2)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3)将数值代入式子求值:把具体的数代入式子求值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先写出字母等于几,然后写出原式,再把数代入式子求值。字母表示的是数,后面不写单位名称。2.简易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总复习 北师大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