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pdf
《2023年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 “朦胧”,就是模模糊糊、不清楚地意思。诗歌的“朦胧美”,是一种隐约、含蓄的美,是一种有所感触却往往难以了然于心的美。追求朦胧含蓄的表现风格,是中国诗词的一贯传统,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世界上最讲究朦胧美的诗歌。举一个例子,同样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描写爱情的诗歌。古希腊诗人是这样写的:妈呀,亲爱的妈呀!我哪里有心情织布?我已经充满了 对那个人的爱慕。萨福相思 中国人是这样写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两相对比,很明显,相思表达情感是直接的强烈的;而蒹葭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
2、的朦胧美。其实,这种宛转幽深的朦胧美,可以说是我国各类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如建筑领域运用照壁,林木遮掩,回廊曲径等方式营造朦胧曲折的美;国画更是典型的写意风格,讲究神似、渲染、留白;即使女子巧笑嫣然,也不忘记用一方罗帕或一纸团扇遮住半边脸,让人看不真切 回到诗词上,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为什么传统诗词会呈现出如此普遍的朦胧美;2、是什么构成传统诗词的朦胧美。一为什么传统诗歌会呈现出如此普遍的朦胧美?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这里指自然。“天人合一”,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
3、董仲舒发展,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这种思想反映到文学创作领域,便形成了这样一种传统:中国的诗人总是把个体置于天地万物的大背景中,把自身的情感融入这个大背景中,达到一种彼此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形成圆融含蓄的朦胧美。正如文心雕龙中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陶渊明饮酒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将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完全交融,“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形成了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2、意在言外的审美趣味。“意在言外”,是指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它往往只提供某种暗示,其韵味得细细体会才
4、能知道。这种思想在先秦的儒家和道家作品中都有体现。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说得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永恒的东西了,真正的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孟子说:“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话很浅近,意义却很深远,这是好的语言。到了后世,追求这种意在言外的倾向就更浓了。司空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严羽说:“言有尽而意无穷。”都是这个意思。总之,他们认为,真正写得好的诗歌,不是要告诉读者什么,而是要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因此,中国诗歌很注重暗示性和联想性。诗歌提供一种模糊的暗示,大家根据自己的阅历和心情去联想、去生发、去充实。例如,秦观有两句词:“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很简单的十四个字;很
5、简单的意象,飞花、丝雨;很简单的抒情,梦、愁。可是,却营造出一种似梦似醒、似有似无、似浓似淡的意境来。透过这些暗示意味浓厚的词,我们是否联想到那个在“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时节独自葬花的落寞孤女?是否想起蒙蒙细雨中江南的雨巷?诗歌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充实,而每个人的生活、性情又是那样迥异,因此诗歌就生发出摇曳多姿的不确定的美来。西方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用在中国古典诗歌上可能更恰当。3 进退失据的心路历程。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都受儒家思想熏陶。儒家思想讲究内圣外王之道。既要求自己锐意进取,治国齐家;又要求自己品行高洁,不能苟且。可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洁身自好的人才往往是备
6、受压抑和打击的。当仕途无望之时,知识分子便会到老庄的思想中去寻找解脱,希望退身自守,放浪江湖,可是这种退守又往往是逼于无奈的。因此,他们常常处在欲进则力有不及,欲退则心有不甘的尴尬境地。这种心理矛盾表现在诗歌中,便形成一种失望与希望交织、迷惘和执着同行的纠结复杂的情感,情感的纠结也就造成诗境的恍惚迷离。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举一个例子同样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描写爱情的诗歌古希腊诗人是这样写的妈呀亲爱的妈呀我哪里有心情织布我已经之在水中央诗经蒹葭两相对比很明显相思表达情感是直接的强烈的而蒹葭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运用照壁林木遮掩回廊曲径等方式营造朦胧曲折的美国画更
7、是典型的写意风格讲究神似渲染留白即使女子巧笑嫣然也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背景寥廓、荒凉。孤舟、独钓,越发被衬托得孤寂渺小。你说他是在垂钓着雪一般的寒冷寂寞,还是在垂钓着雪一般的纯洁执着呢?二是什么构成传统诗词的朦胧美?1、借意象抒情。不懂意象,就是不懂中国诗歌。意象意象,意和象是不可分的。没有无意之象,也少有无象之意。换言之,没有不表达情感的形象;也少有不依附外在形象的情感。我们读诗,读到的不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附着了作者情感的意象。言在此意在彼,我们需要将它进行情感的还原。还原得到的情感,已经是我们自己的情感,而不一定是作者的情感。这种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偏差
8、,不同读者之间的情感偏差,就造成了诗的多义性、再创作性、朦胧美。例如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注意这首诗中的意象:花(非花)、雾(非雾)、春梦、朝云。这些意象都具有美丽却又稍纵即逝的特点,全诗也因此染上一层不确定的、不真实的意境来,却仍然是充满着向往和留恋的。阅读意象还是一个意象重组的过程。自然界中的客观形象总是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处于和其他形象的联系中,而诗歌当中的意象是被抽取出来的。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其他的意象。有这么两句诗:“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四个意象,雨、树、灯、人。而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肯定不止这四个意象
9、,还应该有一间荒败的陋室,一阵袭树而过的悲风,一曲栽有枯荷的池塘,窗外无穷无尽的暗夜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诗歌极简单又极丰赡的美,一种不确定的朦胧的宽泛的美。2、借修饰语、虚词抒情。意象往往还需要借助修饰语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如上例“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黄叶、白头这两个修饰语对于营造萧条凄冷迟暮的境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修饰语常常使同一意象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试读这首诗: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举一个例子同样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描写爱情的诗歌古希腊诗人是这样写的妈呀亲爱的妈呀我哪里有心情织布我已经之在水中央诗经蒹葭两相对比很明显相思表达情感是直接的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中国 古典 诗词 朦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