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与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与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与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与解析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1、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 末 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 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 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
2、,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名句填空 观沧海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
3、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 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 千古名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11月 30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二、背景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赏析
4、与解析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三、译文 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四、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五、赏析要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
5、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六、文本解读 1、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2、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因为月照中天,千
6、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次北固山下 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 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秋风萧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与解析 一、作者 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
7、唐代诗人,洛阳人。二、文本解读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
8、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
9、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三、问题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描绘长江景色。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名句诗苑奇葩,艳丽千秋。)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 淡淡的思乡愁绪。4、这首诗的 首联、颔联、颈联 都是 对偶句。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 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10、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秋风萧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与解析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 乡愁的诗句 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天净沙秋思 一、作者 1、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四首 2023 年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古诗 赏析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