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9篇).docx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9篇).doc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9篇)扬州慢教学设计 篇一 课前预习导读单 教学目的: 1、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2、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3、掌握衬托及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了解本词最突出的手法特点。 一、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他屡试不中,布衣终生(一生没有做过官)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以词著称他的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清空峭拔 2.写作背景: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
2、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享乐,不思恢复词人21岁时路过扬州,目睹扬州破败荒凉的景象,联想起了昔日的繁盛,不禁思绪翻滚,感慨万千 3.扬州简介: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90年的历史扬州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维扬等名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
3、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4.填写有关扬州的诗句: a,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 , 。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 , 。题扬州禅智寺 b.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 。赠别二首(其一) c.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 , 。遣怀 d.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寄扬州韩绰判官 e.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淳熙( ) 初霁( ) 荠( )麦 怆( )然 自度( )其曲 黍( )离 窥( )江 戍角( ) 豆蔻( ) 2.解释字
4、词 夜雪初霁 霁: 丙申至日 至日: 荠麦弥望 弥: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 则: 寒水自碧 自: 予怀怆然 怆然: 因自度其曲 因: 度: 淮左名都 淮左: 解鞍少驻初程 少: 自胡马窥江去后 去: 清角吹寒 吹寒: 杜郎俊赏 俊赏: 纵豆蔻词工 工: 算而今重到须惊 算: 念桥边红药 念: 渐黄昏 渐: 3.翻译小序: 4.尝试着把全词翻译成现代诗歌: 5.用双斜线标出朗读节奏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
5、为谁生 6.写出词的韵脚: 三、内容梳理 (一)小序解读 学生朗读词前序言 1、词前小序交待了哪几方面内容? 明确:词作的时间 ( ), 所见所闻扬州景色( ), ( 感 慨 今昔), 他人的评价 ( )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明确: 具体一点,是哪一个字? 明确: (二)整体感知,把握表现手法 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如今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明确: 2、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扬州城空在何处 明确: 就“空”写一段赏析文字(50字左右) 赏析: 3、下阕中,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
6、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请用一字概括 明确: 因为: 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明确: 5、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 明确: 6、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明确: 7、“名都”是作者联想的,非眼前之景,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8、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就虚实结合特点,写一段赏析文字 赏析: 9.那么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四、赏析名句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
7、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你选出体会较深的两个诗句,进行理解鉴赏 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赏析: 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抒发了什么情感? 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附: 预习部分参考答案 一、3. a.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b.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一) c.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遣怀 d.二十四桥明月夜
8、,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e.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二、 1.注音略 2.解释词语略 3. 淳熙丙申冬至日,我路过扬州昨晚的雪停了,天气转晴,放眼望去尽是荠麦走进扬州城,四面都是萧条景象,冬河依然碧波荡漾暮色渐渐降临,军营的号角发出悲凉的声音我的心多么悲伤,面对扬州的今昔,感慨万千,于是自创词牌扬州慢千岩老人认为有诗经。黍离诗的悲凉感伤 4. 译文参考: 扬州,这淮水东南的名城, 竹西亭有着美丽的风景, 我解鞍下马,只作短暂的 走过昔日繁华的街道,不见人影, 只有青青的荠麦在冷风中哀鸣 自从金人扫过长江之后, 荒废的池塘,憔悴的树木, 都怕提起那场战争 夜色
9、渐渐降临,清冷的号角声, 久久回荡在这座空城 杜牧哟,你有着卓越的鉴赏力, 当你此时和我一道同来, 这残破的景象也会使你震惊 纵然你年轻英俊,才华缤纷, 曾在美人的闺房中享受过春梦, 此时,忧伤会断却你的诗魂 二十四桥依然无损, 月光摇荡在水波中,清冷无声 最可怜的是桥边的芍药花, 花开花落,无人过问 5.6.答案略 三、内容梳理 (一)1.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 明确:“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明确:“悲”字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
10、伤感的感情基调 (二)整体感知,把握表现手法 1.明确:“空城”破败荒凉 2、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 赏析: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关眼 3、明确:“惊”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 4、明确:名都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5
11、、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6、明确:繁华热闹 这些景象词人和我们并没有看到,而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 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今昔对比 7、明确:虚写 8、明确:实写 赏析:a.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b.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c.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9、明确:“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战争 四、赏析名句1. a.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b.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
12、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c.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2.赏析步骤同上 3.a.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b.这是用声来衬托宁静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c.来突出“黍离之悲” 4.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扬州慢导学案
13、课堂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练习 1、下列黑体的字形音义全对的一组是: a、酹(li古人祭奠把酒洒在地上)江月 凝噎(y) 似 霰(sn雪珠) 雪霁(j雨雪停止,天晴) 暮霭(i天气) 扁舟(bin小舟) b、转徙(x迁移) 碣石(ji山名) 恬(tin安静)拂(f)还来 天姥(m年老的妇人) 滟滟(yn波光荡漾)随波 c.、东南倾(qng歪、斜) 剡(yn)溪 渌(l清)水 谪(zh封建时代特指贬官)居 捣衣砧(zhn) 芳甸(din开满花的郊野) d、佃(din金花)头银篦 塘拗(a水边地) 汀(tn水塘)上 訇(hng声音很大)然 江畔(pn) 徘徊(hui) 2、下列括号前注音有错的一
14、组是: a、暮霭(i) 凝噎(y) 夜雪初霁(j) 戍(sh)角 b、怆(chung)然 豆蔻(ku) 荠(j)麦 弥(m)望 c、姜夔(ku) 萧(xio)条 留恋(lin) 窥(ku)江 d、那堪(kn) 俊赏(shng) 芍(sho)药 黍(s)离 3、下列句子都是开头用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用“/”表示),划横线的部分是领起的内容选出划线范围全不当的一项: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 b、 c、
15、d、 4.下面诗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解鞍少驻初程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尽荠麦青青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自胡马窥江去后 d、鸿雁常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淮左名都,竹西嘉处 5、根据诗词诵读节奏的知识,选出下面节奏划分正确的一组: a、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绿树村西合,青山郭外斜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
16、骑突出刀枪鸣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元嘉草草,封锒居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6、下面对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写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将“春江”“花”“月夜”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无限优美的场景 b、春江花月夜的语言清丽纯净,虽然是宫体诗题材,却没有丝毫的敷衍做作 c、本诗属于近体诗,单句字数和韵律固定不变,但句数有突破,写景抒情极力铺陈 d、全诗融入了情人离别的思念,对时间久远,空间无限,个体渺小的无奈,悠悠情思,绵绵不尽 7、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
17、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 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 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8、下列诗句都是写景的,其中实写的是: 渐黄昏清角吹寒 杨柳岸晓风残月
18、 一片神鸦社鼓 墙橹灰飞烟灭 枫叶荻花秋瑟瑟 亲朋无一字 青冥浩荡不见底 秋天漠漠向昏黑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a. b. c. d. 9、下面各句中涉及到的人物正确的一组是: 谢公宿处今尚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出师一表真名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a、谢灵运 杜甫 刘义隆 刘备 杜甫 孟浩然 b、谢棻 杜牧 辛弃疾 楚怀王 王昌龄 王之涣 c、谢灵运 杜牧 霍去病 诸葛亮 诸葛亮 孟浩然 d、谢灵运 杜牧 刘义隆 刘备 贺知章 李白 10、对下面词句,理解正确的是: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19、木,犹厌言兵” a、主语是拟人化的“废池乔木”,表明惨遭金兵破坏摧残的城池、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创伤仍然严重 b、主语是拟人化的“废池乔木”,表明惨遭金兵破坏摧残的城池、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渴望安定 c、主语是幸存的少数扬州市民(省略),表明他们看到被金兵破坏的残破城池、干枯的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物质、感情创伤似很严重 d、主语是幸存的少数扬州市民(省略),表明他们看到被金兵破坏的残破城市、干枯大树,还厌恶谈到战争,渴望安定生活 11、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意是(多项选择): 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如今自生自灭 b、化景物为情思,托名卉以寄哀思 c、表现了对国家昔
20、盛今衰的痛情伤感之情 d、遥念恋人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 e、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沧 12、对“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这句话的翻译准确的一句是: a、千岩老人认为黍离这首诗很悲哀 b、千岩老人认为这道词像黍离一样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c、千岩老人的诗我认为它像黍离一样悲哀 d、千岩老人认为黍离这首诗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3、对诗句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扬州战乱的惨状) c、海上明月共潮生(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在水边望去,就好像月亮和潮
21、水一起涌出一样)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想到“扬州芍药甲天下”,将来芍药盛开时节,有谁来欣赏呢?表达作者惋惜之情) (二)阅读扬州慢,完成1418题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4、“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写了昔日;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则写出,这是运用了手法,抒发了词人之情 15、“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16、“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扬州慢 扬州 优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