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docx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学习数学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计数、计算以及推理需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一秘范文为您带来的6篇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苏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6465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学生在掌握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教材在编排意图上秉承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机递进,体现层次性,彰现渐进性,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
2、学习的能力,做了有效的预设和安排。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从而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二、说教材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2、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沿理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理、有效地采用多媒体图、文、声三维动态呈现的优势,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三、说教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
3、人以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以境激请、导入新知 多媒体呈现猴王分桃的情境,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叙述:花果山猴王给4只小猴分桃,猴王把一只桃分给4只小猴,但是分的大小各异,4只小猴不接受,没法,猴王只好重新分的一样多,小猴们才欣然接受。承接着故事,教师提问:小猴们为什么不接受第一次分桃的结果呢?(重点揭示平均分)第二次平均每只小猴分得这只桃的几分之几? 通过猴王分桃的情境,
4、复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有效回馈,旨在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寻找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点。强调平均分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凸现和强化,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变换多媒体呈现情境,以叹息的口吻叙述新情境:猴王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分桃不均的场面,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将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呢?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学生们都情趣高涨,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并没急于求案,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一分(用学具来分,用画图来分,用折纸的方法分等
5、等)。接着,让小组讨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是其中的几分之几?怎样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让学生各抒己见。因为学生是在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的基础上获得认识的,都说的头头是道。教师在点头嘉许的情况下,适时小结: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师马上安排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两个填空,用分数表示,并能说说表示的含义。 这部分其实是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后,每份是一个物体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提炼出具体的表示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开辟了更宽广的空间。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
6、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以调控下限的学习。 在基本练习之后,继续深入,来学习每份是几个物体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具有直观体验,教师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体虚拟情境,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物(9个小正方体,4个苹果,8枝铅笔),让学生来平均分一分。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并思考:你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探究,你分我摆,你数我记。当然,我们不排除学生仍然把这些物体以一个一份的形式来分,我们教师就要发挥巡视指导的作用,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一定时间之后,全班交流,学生上实物展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此之间,教师可以作出合理
7、的筛选,既选一、二个分得比较合理的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形成公识,达成一致,又选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成功的例子,让学生进行个人自诊和全班会诊,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去伪存真,和全体同学共同发现: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联系和区别。继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余两空。 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分数的意义: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分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每份是几个物体),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互动交流,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感悟,从操作中获得认识,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有效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
8、2(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和想想做做3(每个图里填上它上面的分数),并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此练习是为了对学生学习的新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巩固强化,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针对2、3两个练习,教师要做好排查,能发现情况,事实点拨,有效补救。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请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这题是新知识的有效运用,先让学生说一说,所要拿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根据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来具体分一分,拿一拿,并说一说,分别是几根。之后,可对这题进行提升,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并比较拿的这几个不同的分数,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开放的练习,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和展示的
9、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具体收获,从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到所获得的知识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接着,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能用学到的知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分数吗?(学生可以把我们的课桌,作业本,以及我们的同学等等看最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必要的总结,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方面都有收获的体验,同时,让学生自己造分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显示的生活世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用结合。 五、说板书设计(略) 苏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10、篇二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第1课时,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第15页的例1,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军所在的位置,能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列、行的规则。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
11、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动一动。 课前我以游戏导入,规则是:老师面对着大家从左起,这是第一列、第二列,依次往右数,请你记好你是第几列?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
12、排、第二排,依次往后数,请你记好自己是第几排? 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 请二、三、四排的同学拍拍手!请一、三、五列的同学拍拍肩!请六、七、八排的同学摸摸头!请二、四、七列的同学向后面的老师挥挥手,大声问我快乐!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所以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感性经验。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复习已有的表示物体位置的有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猜一猜 首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 条件1
13、:坐在第三列的同学!猜是谁?(无法确定,坐下,接着继续听条件。) 条件2:坐在第五排的同学!猜猜是谁? 然后,让站了两次这位同学来验证一下。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的位置? 紧接着,我导入新课:其实,确定位置也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激发他们获取新知的欲望。 第三个环节,找一找 首先,我出示班级座位图的场景图。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板书: 3列2排 第3组第2个 (3,2) 第2排第3个 三2 32 然后,师生一
14、起来优化方法:这么多的方法,哪种方法既清楚又简便? 接着,引导学生对数对初步产生感知,让学生看书上的导学语:其实,小青在第3组第2个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板书;数对)来表示,数对是数学上统一用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我进行板书: (板书:)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紧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台:数对(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这里我设计的小小辩论台,是让学生通过辩论,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更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的过程,( )使学生在辩论中展示个性。课堂的情境做到了动静结合,让学生加深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促学生成功学习
15、。 最后,我以辩论会主席的身份根据学生的辩论过程小结:原来(3,2)表示的是第3组的第2个,而(2,3)表示的是第2组的第3个。所以说,一个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整个环节的设计呈现了学生多种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感悟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
16、新知系统。 第四个环节,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第一道是用数对表示,第二道是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是对数对的基本理解、运用。 第五个环节,做一做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请看练习三的题目。 首先,我们看第1题。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 然后,导入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出示第2题,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前后4人小组完成。 最后,让学生在第2题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 这些练习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6篇 年级 数学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